心学吧 关注:12,348贴子:93,846

动中静,心学实修浅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大多数学人将阳明心学当成理论知识,当成哲学看(当然也不能说错,毕竟是当下的思维习惯决定的。)
其实整个中国儒家文化(同样包括道家,佛家)都是需要实证,实修的身心之学。如果只停留字面意思理解,那真的是买椟还珠,太可惜了。所以,阳明不留著述,只愿面授,也是极其负责的,就是怕后人太执迷于辞章,而忽略了立本的践行。如果阳明心学似那西方哲学,看了就明白了,那就不可为阳明心学了。致良知,只有三个字,是突破了因果律,把践行和终极目标相统一的,也就是行动就是目的,不再另设一个目标,比起道家修仙,佛家成佛,的终极目的来说,更是突破了所有身心之学的思虑禁锢。真的是惠及所有能诚心此学之人,无论有学养,无学养,只要精诚向学,努力践行,都可获益。
我略略谈一下自己的一两点修习经验。
静心,是学习阳明心学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但大家很不理解这个静心要怎么才算静啊?特别是对动中静,很难理解。
其实,这也是很需要实证实修的。人要做到真正静心是很难的,你端坐于那,闭眼沉静,才发现,其实心根本静不下来,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也就是要做到儒学中,止思,何其难。能够排空一秒中的想法都很难。有些人不是转瞬就放弃了,就是想克制这些念头,反而更心烦意乱了,要么就是直接昏昏沉沉打瞌睡了。静时,心都静不了,何谈动时静。
于是我们需要从一些简单的事着以练习。比如,看,听,尝,嗅,触,这些都是平时最基本的动。
如何练习呢?讲通俗点,就是做什么事都全神贯注。比如吃饭,就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味道的体会。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即便是一日三餐都是可以是一种修习。你会尝出比以往更敏感的味道。最普通的白米饭,都会变得异常可口,而不是似普通人饮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或者味道好的美食上。而是在品味任何食物的时候,都如同佳肴一般咀嚼品尝。
听,也可以练习。当独处的时候,想办法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声音上,而是自然的去感受周围所有声音,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你会发现,各种你在平时没注意的声音如流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你(水声,远处汽车声,鸟叫,虫鸣等)悉悉索索都会感受出来,当然前提,开始练习时,先在比较安静的地方,等有体悟了,即便在路上,闹市都可以体会到,什么事听时所谓的静。时间日久,你听力可以异常敏锐,特别是晚上躺下去的时候,只要心念一静,连自己都心跳,血脉,都可以听出来。那边是听时的静。
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远眺,阅读,燃香,盘珠,都可以训练自己体会动中静。
当你能感受静的特别之处的时候,再反身学习心学的理论,必然有切身的感悟了,而不是只停留在思考的理解上。
最后说一下,心学不运用到日常实际中,只是理解字面意思,是没多大意义的,不能改变你任何东西。只有亲身践行,才能真正把握心学里的各种艰涩概念。天长日久,日复一日去求证,你再看看,你自己都会惊讶你的转变。


IP属地:江苏1楼2017-10-10 00:56回复
    阳明先生历经千磨百难才悟到的一点东西,哪有那么容易给你一下就能悟透呢,只有通过时间和自己亲身去历练才会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IP属地:广东5楼2017-10-16 22:20
    回复
      请教,感受论我赞同。但是操练中往往感受美妙,只顾感受却忘记操练。我不像楼主有持之以恒的精力,年纪大的终究钝化变的固执。另外工作忙碌,没有才干气定神闲的操练,总觉得成与不成一念之间,不能强求,自然得来。您的方法使用了多久,真实效果请告诉我,谢谢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0-29 04:18
      收起回复
        心是无内无外的,如果,心分内外,就有了心外求理了。此是大关键处。好多学人,他无法明白这一点,心无内外。特别是,心就是物这一点。格物就是诚心,就是致知。心,知,物,意,一事尔,只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述。


        IP属地:江苏8楼2017-10-31 22:43
        回复
          只需把这困惑自然而然去了,良知既在此事的致用上明了。不妨内求,何以有困惑?是否是想一日成就声色犬马而心泰然之境地?还是达成功名利禄而触手可及之方便?亦或是其他。此处只有你自明,也不需要向我示明,声色犬马是一事,困惑是另一事。于富贵处,只需下学而上达,于困惑处,是否急于那心学也好,成就处也好一个效验的臆断呢?结果是自然成就后的结果,行去看便是,如果先设个结果在那效验,心又如何泰然?


          IP属地:江苏10楼2017-11-03 11:08
          收起回复
            动亦静、静亦动。知昼夜,明生死。 道可道,非常道。 这就是理、这就是本源、本质。


            IP属地:河北11楼2017-11-13 16:55
            收起回复
              回复 一阳光战警一 :知昼夜,是指昼夜循环,生死亦是循环往复。 想想这个循环往复,是静还是动? 这种循环是变化还是没有变化? 称之为动还是称之为静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 从心学上讲,循理而为,只要没有私欲掺杂,即可,无论身心是在动还在静;从另一个层面还解释,只要循理而为且没有私欲,可称为静,有私欲名之为动;这都是相对的,只是要讲明这个道理。 为什么分为道、理,两个称乎而已,悟之为道,循之为理;道是指天道,可以把理当成天道在社会上投影,虽然是一个原理,但投影必然回受地平面是不是平的影响。


              IP属地:河北12楼2017-11-14 11:38
              回复
                先不论层主之言对错,层主可反观己言,这是心外求理的做法,还是致良知的做法?若不能分辨就是我这问题之过错,若能分辨,你就该知,我前面之问题答案,已了然在我心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14 22:35
                回复
                  总结一句,立下大志,此事还需事上磨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11-16 03:34
                  回复
                    一帮神经病!鉴定完毕!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11-21 03:24
                    回复
                      呵呵😊
                      帮你盖盖楼
                      颜色不能用斤两来衡量。简单说就是,比如,红色多重?白色多重?这样用轻重理解颜色,是个误区。
                      传习录,好多文段都是在纠正这类错误。
                      心是无内无外的。就是不能用内外来作为评定心的标准。(犹如不能用几斤几两来评定红色一样)
                      心是无内无外的
                      心是无知无不知的
                      心是无动无静的
                      心是无善无恶的
                      ……等等好多,其实就是在说心不能用这些内容来界定它是什么
                      那么到底心是什么?😝嘘……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2-26 17:08
                      回复
                        动即是静,静亦是静。
                        静即是动,动亦是动。
                        大海静如镜面是静,波涛汹涌亦是静。
                        这是海的天性。人之心,便如海一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2-14 21:33
                        回复
                          无善无恶是【终】,无善无恶是【始】。
                          无善无恶是【本体】,【为善去恶】是【行为表现】。
                          【格物】只是格“心中之物”,心正了,便自然“不思而得,不虑而能”。将【格物】第一步就看成【格身外物】,便是【本末倒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2-14 21:46
                          收起回复
                            再盖楼一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2-14 21:52
                            回复
                              静并不是单纯的不动不想。若是单纯的不动不想,和死尸何异。而是在纷乱浮躁的社会中依旧能守住本心,而不是被周围的浮华牵着鼻子走,进而失去自己的思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03-15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