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吧 关注:19,846贴子:355,974

第一篇 立命之学——《了凡四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IP属地:四川1楼2017-10-11 15:09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0-12 14:27
    回复
      好久没看到你了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7-10-13 09:35
      收起回复
        『了凡四训』白话版
          了凡四训(一)
          一、命运的创立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因此,我的母亲叫我放弃求取功名的学业,去学习医学,学成后可以维持生活,还可以济世利人。母亲还说:"能学成一种技术,就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这是你父亲生前很久就有的心愿啊!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着一位老人,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我恭敬地向他作礼。他对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并问他姓什么,是哪里人。他回答我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宋朝易学大师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这数应该传授给你。"于是我引他回家,把这详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招待他。"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我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
          这就激发了我读书的志愿。于是就和表兄沈称商量。他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办私垫,我送你去寄学是很方便的。"这样,我就去私垫读书,拜郁为师。
          孔先生给我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再给我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令,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己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我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
          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最奇怪的是算我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当贡生,贡生是明、清两朝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可是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生。补了贡生,是廪生已经出了缺,把米折为现金发了,所以廪米就停了。我有些怀疑,认为这数不准了。后来不久,就被代行职权的杨公所驳斥,不准我补贡生,于是又食廪米了。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场里的备卷,叹息着说:"这五篇论文就是五奏议啊!怎么可使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他就吩咐县官写申请的公文,批准补贡。这时廪米又停发了。我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啊!
          我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妄想追求名利了(当然,作者后来明白了并不是全注定的)。
          出贡(当贡生)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并不看书,己巳年南归,进南京国子监(国立大学)。在进校以前,我先去访问在栖霞山的云谷禅师,和他对坐三昼夜。
          禅师问我:"凡夫所以不得成为圣人,只因为妄想缠绕,你坐了三天,不见你起了一个妄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也是没有用处的。"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是个凡夫哩。"
          "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人们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数所束缚。那里会没有数呢?但是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数的。大善的人,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数也是拘他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不是凡夫吗?"
          我就问他:"那么,这个数能逃得了吗?"
          他说:"诗书里所说的,''命是我们自己所造作的,福报也是我们自己求取得来的'',确是很明显的教训。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求功名的就得功名,求富贵的就是富贵,求男女就得男女。求长寿的就得长寿。''要知道,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
          我再问他:"孟子说过:''求则得之。''这是一切都可以由我求得的。但我以为道德和仁义是可以努力去求取的,那功名富贵,怎么能够求得来呢?"
          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自己错解了。你不知道,六祖说过:''一切的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找它,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求不求在于自己,如果专诚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贵呢。内外双得,那才算是有益的求。倘使不得认真地遵循正道去求,也就是说,不从心地上去求,不从积善去恶上去求,而徒然费尽精力向外追逐名利,那虽求之有道,不违犯法律道德,但所得的还是你业命中本来有的。若是由于不顾一切,过分贪求,不合道理的事去做了,那就把心里本有的德性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是徒劳无益的。"
          禅师又问:"孔公算你终身怎么样?"我照实告诉了他。
          他说:"你自己考虑应该登科第吗?应该有儿子吗?"
          我考虑了很久,回答道:
          "我想,我是都不应该得的。因为科第中人大抵都是有福相的。我生来福薄,又不能积功累德以培植增福;而且不耐厌烦,不能容纳别人,有时还显出自己的才智以凌盖别人;率意行事,轻易发言。像这样的作风都是薄福之相,怎么配得上得科第功名呢? ''污秽的地土里,容易滋长生物;而清澈的泉水里,往往没有鱼类''。而我却是有好洁之癖的。这是不应有子的第一点。
          "和气能生长万物,可是我却很容易发怒。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二点。
          "和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繁育的种因。我又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能舍己以救人。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三点。
          "多言耗气,而我喜发议论,信口开河,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四点。
          "喜欢喝酒,损伤精神,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五点。
          "通宵长坐,不知道保养元气,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六点。
          "仅就这几点,我是不应该有儿子的了。其他的过恶还多着呢,不能一一都举出来了。"


        IP属地:四川8楼2017-10-13 11:04
        回复
          之前找的,翻译得有点乱,重新发过。


          IP属地:四川10楼2017-10-13 11:05
          回复


            IP属地:江苏13楼2023-12-03 11:48
            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江苏14楼2023-12-04 06:22
              回复
                師子吼如來


                IP属地:江苏15楼2023-12-05 07:52
                回复


                  IP属地:江苏16楼2023-12-05 11:21
                  回复


                    IP属地:江苏17楼2023-12-05 19:56
                    回复


                      IP属地:江苏18楼2023-12-06 08:27
                      回复


                        IP属地:江苏19楼2023-12-06 18:47
                        回复


                          IP属地:江苏22楼2023-12-08 08:37
                          回复


                            IP属地:江苏23楼2023-12-09 08:20
                            回复


                              IP属地:江苏24楼2023-12-09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