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帝国吧 关注:167贴子:3,554

【基尔港镇守府】2.0(1)鲜为人知的U型潜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期是好久没发贴的试水作品,嘛,最近也是事情多嘛····废话少说进入主题。
德国二战的U艇的大名可谓人尽介知,不过不过我发现其实对于图纸以及未完的U艇其实知者甚少,我就来介绍两款我比较熟悉的未建成U艇,用我手头不多的资料来介绍这两种鲜为人知的U型潜艇。如果有大佬看到我这篇东拼西凑的拙作的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我在此谢过。
最后海狼——XXVI

XXVI级潜艇是德国二战中所谓“瓦尔特”潜艇中的一种,也是德国二战实际投入生产最晚的一种潜艇。由于其完整度极低,加上可能的资料缺失(个人猜测),导致这种潜艇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当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未来之星XXI级上面时,人们就忽略了这款与XXI后续计划平行发展的瓦尔特U艇。
XXVI级脱胎于1943年发起最后夭折的瓦尔特XXIV级远洋潜艇计划发展而来,其独具特色的弓形尾部鱼雷发射管就继承于XXIV级的设计。
在对以往战例的研究中德国海军发现,在盟军优势反潜兵力下提高潜艇鱼雷攻击的首轮命中率相当重要,于是该型艇别出心裁的安装了14部鱼雷发射管,其中6部位于艇首,其他8部分别安装在艇尾两侧。这样,潜艇可在被盟军探测到之前作一次大规模鱼雷齐射,其中包括使用新型的声响鱼雷,无论此时目标与潜艇侧舷的夹角有多小,该鱼雷均可由任意角度发射。
鱼雷发射后,潜艇凭借“沃尔特”发动机以水下最大航速逃离。这样做同时也意味着没有时间重新装填鱼雷进行第二轮攻击。由于前文提到的“沃尔特”涡轮机的缺陷以及建造问题,XXIV型潜艇的计划最终被放弃;在XXIV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较小型的远洋潜艇,称之为XXVI。

XXVI型潜艇采用了与XXIV型艇类似的设计,在艇内安装了10部鱼雷发射管。潜艇采用单轴“沃尔特”涡轮机推进,为了给水下通气管状态下航行的潜艇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艇上安装了辅助的柴油发电机。最初潜艇的设计排水量约为770吨左右,但由于高速航行下的艇体强度问题不得不增大艇体尺寸并安装功率较小的柴油机。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在其后的设计中,艇体得到了重新设计并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柴油机,大战结束之前该型艇最终在汉堡的布罗姆·福斯造船厂开工4艘。不过均未铺设龙骨,仅有部分船体完成。
知道这船其实最早是在战舰帝国里接触到的,并展开研究了一下,不过XXVI级在二战后战胜国对潜艇的研究中只有两次提到,一个是1948年苏联对于617型潜艇设计建造时搭建动力装置实验平台时,用的就是XXVI级潜艇的设备和技术为基础,进行汽轮机动力装置实验,并有10名德国专家参与。
第二条是在关于潜望镜的发展时,有资料提到美国海军参考了XXVI级双潜望镜的设计。以前的设计把船长放在指挥塔内。在XXVI型指挥塔里只有一个逃生躯干。通常提供两个潜望镜,一个带大物镜的夜间潜望镜和一个非常窄的攻击潜望镜,以尽量减少在白天发现的机会。其他并无多少资料提到过这种潜艇


IP属地:重庆1楼2017-11-05 22:42回复
    未完持续,不间断更新,最近破事儿多


    IP属地:重庆2楼2017-11-05 22:44
    回复
      【承接上文】XXVI级资料匮乏,但也成为了XXI级艇之外美苏等战胜国的海军重要战利品之一。
      不过德国后期武器质量的大大下降(例如虎王坦克的装甲质量,Me262式喷气机发动机等)使XXVI级潜艇预计的性能数据包括在25节左右的水下潜航速度,以及至少18节的水面速度,和潜水深度大约是1000英尺,不过是否可以安全到达,这是有争议的。打算在这样的深度运行的其他德国潜艇实际证明,在没有严重的泄漏问题的情况下,XXVI级实际上无法达到这种设计标准。
      XXVI型号将是第一种德国真正水下战斗潜艇,它的攻击中心位于控制室。以前的设计把船长放在指挥塔内。在XXVI型指挥塔里只有一个逃生躯干。通常提供两个潜望镜,一个带大物镜的夜间潜望镜和一个非常窄的攻击潜望镜,以尽量减少在白天发现的机会。并且完全取消了指挥塔上对空机炮。
      虽然沃尔特涡轮机将允许非常高的淹没速度追逐目标或逃离攻击者,但是需要携带大量的高度腐蚀性的过氧化氢燃料将会限制涡轮机的使用。对于正常的推进,其中一艘船将使用柴油机或电动机。一个Schnorchel被安装,并且将被覆盖在通常的吸波涂层和包含最先进的雷达警告装置。
      计划还要求包含最先进的声音设备。德国的设计确实很成熟。二战末期德国的设计包括相控阵水听器(被动声呐),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操纵”,成为战后美国被动声呐系统开发的基础。当时正在进行测试的其他改进,可能只有更多的时间才能派上用场,其中包括第一种导线鱼雷(比如G7T10)。不过,虽然拥有XXIII与XXI级级的所有新功能,XXVI级并没有安装液压的鱼雷快速装填系统,而且相比图纸的XXI 级B型的增加到8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前4后6的设计也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最后XXVI虽然纸面上看上去性能优异,实际情况却不那么理想,除了德国后期武器质量大大下降的影响,使用过氧化氢的瓦尔特动力系统本身就十分不靠谱,即使是后来的英国人和苏联缴获德国瓦尔特系统后,经过测试也不得不放弃了这种不可靠的原始AIP系统。使得这种潜艇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后我用<< 战舰帝国>>中XXVI级的简介来结尾吧
      “作为第三帝国最后的U艇,XXVI型潜艇一直以来都被蒙着神秘的面纱,其性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从有限的资料中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粗略的性能指标,水下航速约为22-25节,16节的水面速度,反雷达图层,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当然在我们忘了战舰帝国这个垃圾游戏时候,别忘了其实还有那么一种U艇与XXI级平行发展,纸面并不比XXI级逊色多少,同样是二战最先进的潜艇之一的最后海狼XXVI。


      IP属地:重庆3楼2017-11-08 11:48
      回复
        超级U艇——XI型远洋潜艇始末(部分引用自崎峻军史周刊相关文章)

        作为U艇中最大的另类存在,XI级潜艇同样知者甚少,不过相对与末期的XXVI的资料更多,如果有对U艇深入了解的人应该也略知一二。XI级潜艇真实存在于德国二战前夕野心勃勃的造舰(大建)计划中,是一种以火炮为主武器的大型远洋潜艇(@ ~ 絮库夫)追溯其根源是一战后期德国大型远洋潜艇的直系后代。在一战的最后两年,德国的U151型潜艇,排水量达1512吨,并装备150mm舰炮。凭借其大续航力潜入美国以及西非海岸对协约国船只进行狩猎,击沉30万吨船只,引起广泛恐慌。
        一战结束后,受德国远洋潜艇的刺激,协约国的海军工程师们也投入到大型火炮潜艇的风潮中,当然其中以法国人“絮库夫”号巡洋潜艇最为著名。在30年代元首执政后,德国海军也开始作手设计自己的大型远洋潜艇计划,如早期的III型潜艇,不过III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适合作为主力潜艇批量建造,其方案未被海军采纳。
        自1936年开始,德国海军对远洋潜艇采取更加务实的方针,推出了例如著名的IX级潜艇,该型艇拥有6具鱼雷发射管和1门105舰炮,成为二战德国U艇的主力之一,并在“鼓点行动'中在美国东海岸取得丰硕战果。


        IP属地:重庆4楼2017-11-08 12:37
        回复
          现存资料显示,德国海军关于新型“火炮潜艇”的第一份需求报告起草于1937年1月15日,同年3月海军总司令部又制定了详细的技术纲要,到6月间这一项目获得了XI型潜艇的型号名称。德国海军最初对XI型潜艇的要求是水面最大巡航速度为20节,并能在数小时内维持23~25节的高速,续航力为20000~25000海里/10节,装备4门150毫米舰炮、4具鱼雷发射管和2门37毫米高射炮,配备现代化的火控设备,能在不低于10000米的远距离上攻击目标,在设计上优先强调航行稳定性和防护能力。后来,海军方面又提出排水量上限为2000吨,可以换装127毫米舰炮的要求。
          从1937年夏季开始,德国海军设计局就着手描绘XI型潜艇的蓝图,而建造工程内定由不来梅的威悉河船厂承包。在同年9月25日的一份报告中,技术部门乐观地宣称,首艇可在1938年10月1日开工,预计工期两年。但是,这份时间表很快被设计工作的拖延打乱了,实际上直到1938年12月XI型潜艇的设计方案才最终确定,已经超出预计开工时间两个月,而在此之前一年多时间里,海军设计局至少5次修改了设计蓝图,仅艇身长度就比初始设计增加了约16%。
          XI型潜艇的最终设计与初始设计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但在总体风格上依然很“德国”,艇体线型与其他德国潜艇很相似,而且采用了标志性的双层壳体结构,虽然增加了建造难度,但双层艇壳可以为艇内设备提供更好的保护,使潜艇具备更大的储备浮力,不至于因为外壳破裂而迅速沉没,提高了生存能力,也符合XI型潜艇强调防护能力的设计初衷。


          IP属地:重庆5楼2017-11-08 12:48
          回复
            在耐压艇壳内部,XI型潜艇的舱室布局也几乎与其他德国潜艇完全一致:在艇首和艇尾布置了鱼雷舱,配有鱼雷发射管,在舱室地板下存放着备用鱼雷;与鱼雷舱相邻的是居住舱,为艇上103名士兵提供了62张床铺,以双层或三层铺的形式安装在舱室内,此外7名军官享有独立住舱;艇体中部为厨房、声呐室、火控室、无线电室和操纵室;动力舱位于艇体中后部;炮塔和舰载机收纳筒如同楔子一般安插在上述舱室之间。

            由于设备复杂、艇员众多,XI型潜艇的尺度空前庞大,远胜一战时期的前辈,其水面最大排水量为3140吨,水下最大排水量为4650吨,艇体全长114.9米,最大宽度9.5米,耐压壳体最大宽度6.8米,设计满载吃水6.17米,从艇底到指挥塔顶部的高度相当于一栋四层公寓楼。就尺度而言,XI型潜艇足以同日本海军的“潜水航母”伊-400型一较高下。由于采用了高密度钢材,并加厚了艇壳,XI型潜艇十分坚固可靠,其安全潜航深度达到120米,极限下潜深度达到240米,而同期美日潜艇的最大潜深仅有100米左右。为了强化防御能力,XI型潜艇还在指挥塔及火控装置上敷设了50毫米装甲,能够抵御在5000米距离上发射的130毫米炮弹的直接命中。当然,硕大的艇体也带来了下潜缓慢、机动笨拙、容易暴露的缺陷,但在保证主要作战性能的前提下可以略作牺牲。



            IP属地:重庆6楼2017-11-08 12:53
            回复
              德国海军对XI型潜艇的航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预见到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商船的航速将越来越快,到1930年代普遍超过15节,这就要求作为捕猎者的“潜水巡洋舰”必须具备更高的航速。
              XI型潜艇的动力系统沿用传统的柴电混合动力配置,双轴推进,其柴油机型号为MWM RS 38 Zw型,它实际上是由2台RS 38型柴油机组合而成,单机输出功率为2000马力。在初始设计中,XI型潜艇安装了4台柴油机,最高航速为21节,显然不能令军方满意。
              在无望获得新型大马力柴油机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只好采用增加主机数量的简单办法提升动力。XI型潜艇破天荒地安装了8台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7600马力,从而获得了23.75节的水面极速,持续航行时的最高航速也达到22.75节,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艇体尺度大幅增加,随之航行阻力上升,其柴油机舱长度达到25.9米,导致居住舱空间被压缩,恶化了生活条件。XI型潜艇可以携带500吨柴油,最大续航力为24000海里/10节。

              德国海军对XI型潜艇的航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预见到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商船的航速将越来越快,到1930年代普遍超过15节,这就要求作为捕猎者的“潜水巡洋舰”必须具备更高的航速。
              XI型潜艇的动力系统沿用传统的柴电混合动力配置,双轴推进,其柴油机型号为MWM RS 38 Zw型,它实际上是由2台RS 38型柴油机组合而成,单机输出功率为2000马力。在初始设计中,XI型潜艇安装了4台柴油机,最高航速为21节,显然不能令军方满意。在无望获得新型大马力柴油机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只好采用增加主机数量的简单办法提升动力。XI型潜艇破天荒地安装了8台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7600马力,从而获得了23.75节的水面极速,持续航行时的最高航速也达到22.75节,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艇体尺度大幅增加,随之航行阻力上升,其柴油机舱长度达到25.9米,导致居住舱空间被压缩,恶化了生活条件。XI型潜艇可以携带500吨柴油,最大续航力为24000海里/10节。


              IP属地:重庆7楼2017-11-08 12:59
              回复
                武器方面:
                XI型潜艇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颠覆了潜艇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武器的传统观念,配备了强有力的舰炮武备,以水面炮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依据一战的经验,德国海军最初倾向于为XI型潜艇安装4门150毫米舰炮,以获得更大的目标毁伤能力。但是,150毫米舰炮存在重量过大、操纵不便的弊病,以后来纳尔维克级驱逐舰安装的SK C/36型150毫米舰炮为例,即使不算炮塔结构,一座双联装炮的重量就高达60400公斤,超出了潜艇的结构承受能力,而且以露天形式安装火炮,则增加了战斗准备时间,使炮组成员暴露在外,缺乏保护。鉴于150毫米舰炮的缺点,工程师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127毫米舰炮
                XI 级主要使用的四门SKC/34型45倍径128舰炮,原为1934型驱逐舰设计的主炮,XI级的128主炮被安装在特别设计的Drh LC/38型双联炮架上,最大仰角提速至40度,总备弹235发。XI艇潜艇128炮置于装甲炮塔的保护下,并采用了自动输弹机设计,炮塔下方为弹药操作室,弹药储存在操作室周围,并通过也有装备提升至炮塔内,安全高效(吐槽一下德国人的思路 ,驱逐舰不用自动装填机,不用封闭炮塔,不用双联炮给炮潜用····没搞清楚这些人在想什么


                IP属地:重庆8楼2017-11-08 13:12
                回复
                  相比以往及同时期的艇型,XI型潜艇在舰炮武备上最大的进步在于配置了完善的火控系统,德国海军在最初立项时就要求配置与1934型驱逐舰相同的火控装置。通常潜艇配备的甲板炮只能通过指挥塔上的简易测距仪和火炮自身的瞄准具进行观瞄射击,而XI型潜艇配备了和水面舰艇相同的全套火控系统。在指挥塔中后部安装有一部3.2米测距仪,其测定的目标距离数据将传送到位于前部炮塔后下方艇体内的火控室中,这个舱室长约3米,宽2米,安装有机械式火控计算机。作为全艇最精密的设备,计算机将结合目标数据和本艇运动数据解算出射击诸元,并通过一套随动装置使火炮自动定位在相应的方向和仰角上,自动化程度很高,这意味着炮组成员在送弹入膛后,只需等待指挥塔的射击指令,极大简化了操作,也减少了炮组人数。

                  虽然XI型潜艇的舰炮武备看起来相当完美,但实际效果可能未如预期。毕竟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的稳定性不能与水面舰艇相比,容易受到波浪的影响而剧烈摇摆,给武器的观瞄造成困难,尽管XI型潜艇的火炮和火控装置都安装有陀螺稳定仪,但不足以抵消这种影响。实际上一战时期的炮击战已经证明潜艇载炮的命中率有多么低下:1918年,U-155曾对一艘货船发射了172发炮弹,仅4发命中。炮潜命中着实感人····
                  在舰炮受风浪干扰难以命中,或目标静止不动时,XI型潜艇会选择用鱼雷给予致命一击,其鱼雷武备与IX型潜艇相仿,配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艇首4具,艇尾2具,但仅携带12枚鱼雷,而吨位小得多的IX型潜艇可携带22枚,可见对于XI型潜艇来说鱼雷是一种辅助武器。(典型的不务正业

                  XI型潜艇使用德国海军通用的G7a型热动力鱼雷和G7e型电动鱼雷,前者在30节航速时的射程可达12000~14000米,而后者的射程为5000米/30节,装药量均为300公斤。G7a型鱼雷虽然射程远,但水下噪音大,航迹明显,容易被对手发现,而电力推进的G7e型鱼雷拥有更好的隐蔽性。为了配合鱼雷攻击及远程作战,XI型潜艇配备了主被动声呐及导航声呐,还安装了完善的无线电设备,利于通讯联络。


                  IP属地:重庆9楼2017-11-08 13:21
                  回复
                    半潜装置:在一战时期,德国海军发现炮弹入水后,速度会急剧衰减,穿透力下降,这意味着如果潜艇大部分艇体处于水下,即便偶尔有炮弹命中,艇壳受损也会很轻微。基于这种认识,XI型潜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半潜装置作为额外的防御手段。这种装置源于威悉河船厂高级工程师汉斯·福格尔博士在1934年的专利发明,其本质是一种快速注水设备,可以使潜艇在30秒内处于半潜状态,甲板高出水面不足1米,大部分艇体都处于海水的保护下。福格尔博士的发明最初被德国海军以过于复杂、不够实用的理由拒之门外,但最终在XI型潜艇身上找到了用武之地
                    之前福格尔博士的奇葩半潜船:



                    IP属地:重庆10楼2017-11-08 13:24
                    回复
                      早在一战时期,德国海军就考虑为潜艇搭载飞机,对于搜索能力先天不足的潜艇来说,通过飞机扩大视野的战术价值太过诱人。在1917-1918年间,德国海军进行了潜艇载机的相关试验,但未获得实质性成果。到1938年XI型潜艇设计时,这个“为巨鲸插上翅膀”的想法再度复活。
                      XI型潜艇半潜装置的设计者福格尔博士也负责舰载机系统的设计工作,他构想了一个直径2.25米、高7.5米的耐压圆筒,将其垂直安装在指挥塔前方的艇体内,作为装载飞机的容器,圆筒顶部突出甲板50厘米,配有从外侧打开的密封舱盖,底端则与耐压艇壳底部齐平,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不影响全艇的结构强度,圆筒内部可以容纳一架折叠的小型侦察机



                      1938年2月,德国海军请求空军协助研发一款潜用小型侦察机,采用单发浮筒结构,机翼和浮筒可以折叠,并能在一分钟内展开或收入耐压容器内,能以1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900公里,配备远程通信设备,机身坚固,能在15分钟内爬升至3000米高度,使用升限为5000米。由于要求过于苛刻,仅有阿拉多公司提出了设计方案,并获得了Ar 231的机型代号。Ar 231采用上单翼双浮筒结构,翼展为10.16米,机身长度7.8米,最大起飞重量1050公斤,安装1台希尔斯HM501型16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17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30公里/小时,航程500公里,实用升限3000米。Ar 231在经过折叠后可以放入XI型潜艇的圆筒内,设计者还在指挥塔左侧的艇体内安装了一部伸缩式吊车,便于收放飞机。阿拉多公司先后制造了6架原型机,但试飞表明这种飞机非常难以操纵,即便是在良好天气下也是如此,最终未能量产。


                      IP属地:重庆11楼2017-11-08 13:34
                      回复
                        这就是德国重炮潜艇最后的结局,不过讲真个人并不看好XI级潜艇,造出来估计也就当给本子送物资当潜艇航线的运输舰使用吧。炮潜的结局不都是被商船撞沉吗(大雾),个人听过关于南极德国流亡者的都市传说,其中还提到了XI级,认为这是流亡者的方舟,诚然这玩意可以送一些人去,不过这根本就没造成啊,就一图纸潜艇,另外这和飞碟一样,无稽之谈罢了笑笑就好。
                        这期就讲完了,可能最近有空再出一个关于U艇鲜为人知的奇武器特配件的番外估计就不会有啥动作了,那就这样吧,下期再见


                        IP属地:重庆13楼2017-11-08 13:55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2-11 08:19
                          收起回复
                            更正前文错误,XXVI级潜艇(26型),发射布局为前4后6共10具鱼雷发射管,有些地方错误,是资料本身的问题,还望见谅


                            IP属地:重庆15楼2018-05-06 12:33
                            回复
                              战舰世界要把XXVI当10级船惊了,我这个可是一手资料了哈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8-29 2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