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才创智吧 关注:253贴子:2,916
  • 0回复贴,共1

百度股价上扬的背后,是资本在赌中国人工智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距离五月底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大会上宣布百度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已经过去快5个月,不论是业内、媒体还是爱热闹的互联网看客,都在等着百度的首份成绩单,揣摩着百度能否打破“掉队BAT”的质疑。
  股价的回应是积极的。10月10日,百度股票在大盘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大涨4.06%,报收262.45美元,创出历史新高,这也让百度突破了900亿美元大关,实现910.08亿美元的总市值。
  一度要赶超百度的京东总市值仍在570亿美元左右徘徊。从600亿美元级别的PK到现在转眼突破900亿,毋庸置疑,专注人工智能已经让百度走出质疑,很可能开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为何投资者会如此乐观,除了人工智能这个热门领域,原因应当还有百度的开放战略及其带来的未来预期。
  技术多极化下,人工智能却只看中美
  作为中国代表性的科技公司,百度在资本市场的命运必然与国家大环境紧密结合,百度的“复兴”,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国际竞争态势直接相关。在蓝色星球上,处于科技领先的无非是美、中、欧、日这四家,而再聚焦于人工智能,中美则已经遥遥领先。
  先与日本对比。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AI研究领域3个国际权威会议的统计,仅2015年来自美国的内容就达326项,占比48.4%,其次为中国138项,占比20.5%,两国占整体7成,而日本仅20项,占比低至3%。
  印象中的“技术强国”日本显然已经在人工智能时代落伍,从日本政府把2017年AI相关经费预算急切地提升至924亿日元,为2016年的整整9倍,也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欧洲。尽管欧盟于2013年便提出人脑计划项目,投入近12亿欧元经费,意图保持人工智能领先地位,但到目前为止,欧洲同日本一样,并没有出现如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百度、阿里一样的重量级人工智能巨头企业。
  不但如此,人工智能创业云集的英国已经被美国挖了多年墙角。2014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对欧洲人工智能达到几乎每月1起,不少美国科技巨头干脆“入侵”欧洲,建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直接抢走当地人才。
  昔日的科技大佬日、欧在人工智能方面掉队的原因,恰恰是缺失中美领先的共同要素: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提供动能的共用“基础设施”。就像经济的大发展首先需要物流交通,信息化全面渗透需要各类操作系统一样,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领先,也需要类似的、为全面进步而服务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大佬以开放姿态打造平台,成为行业赋能者无疑是最佳的实现方式,美国有Google TensorFlow,中国有百度Apollo、DuerOS等,都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这样的职责,在日本、欧洲则没有发现这样的存在。
 


1楼2017-11-16 15: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