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玄门吧 关注:109贴子:908
  • 14回复贴,共1

什么是道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道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累功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26 12:20回复
    道教是何時产生的?
    答:道经记载: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於其间,化名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栖),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雪、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霆,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後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皇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皇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尹喜修真之法,由此道派兴矣。
    至东汉时,距今1800多年前,东汉顺帝时,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箓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创立天师道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2-26 12:21
    回复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
      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
      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一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2-26 12:22
      回复
        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供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求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消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2-26 12:23
        回复
          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发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拼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
          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26 12:41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2-26 12:50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2-26 14:54
              回复
                晚上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2-26 16:28
                回复
                  道教有哪些教派?
                  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只介绍在道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派。
                  在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即湮没无闻,五斗米道后来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在两晋南北朝时,又先后出现了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
                  上清派从陶弘景以后又称为茅山宗,在隋唐以后成为道教的主流。到北宋以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籙道派,逐渐受到统治者尊崇。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符籙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称紫阳派)。
                  元代,南方各符籙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创始人为王重阳),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的主要派别是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2-27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