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资讯吧 关注:181贴子:9,617

我所理解的"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教说的"空",常被误解为"虚空"或"没有"。有些大乘经典也把"空"说成玄乎不可琢磨的东西。其实"空"的意思很简单,指的是"无常","无自性(我)"。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有一个所谓能无中生有的"虚空"。
因为万法无常,缘生缘灭,空无自性,而又因此(缘生变异)而存在。所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那么为什么心经进一步说"空中无色"呢?答案是 "以无所得故"。空无自性,无常变异,无色可得,乃至无一法可得。乃是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不执着,也就不贪,不嗔,这本身就是不痴,就是"般若"。也就"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大般若经说"以无所得"修般若波罗密。
说到底,修的还是因缘观,无常观。并不玄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08 22:36回复
    @做慈悲阳光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08 22:40
    收起回复
      佛门吧被封了。私聊以前试过不行。来这吧交流吧。
      @oppo706816275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08 22:48
      回复
        师兄,我想问您,您是大乘和上座部都一起学的吗?我其实很喜欢上座部之前也和您说过,然后大乘我真的很喜欢金刚经,但是里面有陀罗尼,我记得好像听说阿含经里有一个解蛇毒的陀罗尼,这让我有点退失信心。所以想看看您的看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1-09 12:04
        收起回复
          其实我还是有点怕我之前和你说过怕自己犯了偷盗毗奈耶罪,之前和你说过 我说 我以为犯了无间罪过没资格学习上座部佛jiao,然后就想着自己遵从佛法居士戒律,自己打坐修行,说不定还能成个什么苹果jiao菠萝jiao之类的,你那个时候开导我说我想多了,但有时候想起这个事,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1-09 12:07
          回复
            毕竟从小接触到的佛jiao是大乘,如果说能很果断的说不信就不信那真的有点难,但是我又很珍惜能遇上座部佛jiao,纠结。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1-09 12:09
            回复
              包括对于菩萨的理解,大乘和上座部的看法是不同的。观音人物的来源等,真的很想知道。主要是大乘给我的感觉是有融合婆罗门的有神论观点的,如果真有净土那该有多好。现在有无净土也是让许多佛友讨论摇摆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1-09 12:14
              回复
                阿弥陀佛
                搬小板凳听听师兄见解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01-09 17:22
                收起回复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依法不依人.
                  不管是谁说的, 你理解, 认可, 认为是有益的, 就接受. 不然, 即使是如来对你说的话, 你也不该盲信. 对于经典也是同样道理. 不管是什么经, 都以求法, 求实, 求证, 的态度去对待就好.


                  12楼2018-01-09 19:57
                  回复
                    再回到你的几个具体问题.
                    1. 关于咒语
                    咒语本来都是有意义的, 直接能懂的话句. 被赋予一些神秘的"作用". 没有翻译,因此被更加神秘化了.
                    咒语的作用是心理上的, 不是物质上的. 你对它如何理解, 就会对你的意识起相应的影响. 所以, 持咒是有它的用处的. 如果导向好的念头, 就起好的作用. 如果是负面的, 导向错误念头的理解, 就会起不好的作用. 所以不必一概而论地排斥咒语.
                    金刚经里没有咒语吧. 也许你想说的是心经. 那结尾的意思是, (不要迷信什么咒语). 圆满的智慧就是最强的咒语. 所以, 让我们说这咒语: 大家快一起到觉悟的彼岸吧.
                    阿含经基本上没有提到什么咒语, 但如你所说, 也有. 可能是后期添加进去的. 你不感兴趣就直接忽略就是了. 不必纠结. 学习有益的东西就好.
                    2. 关于"偷盗毗奈耶罪"
                    这你完全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毗奈耶"指的是戒律. 在家人不要去阅读出家人的戒律, 那是因为出家人的戒律写得很细, 很具体地针对出家人的某些问题作了描叙. 在家人看对自己没帮助, 反而会起不必要的烦恼.
                    至于学习经论, 那是没有任何需要忌讳的. 佛教经论是每个人都可以读的.
                    3. 关于"大乘" 与 "上座部"
                    大乘佛教确实融合了许多印度本土信仰的内容. 其实佛陀在世时说法, 就是基于当时大家的信仰而说的. 批驳了那些错误有害的观点, 但为了大家容易理解, 也保留了一些虽不究竟, 但也无害的概念和理论. 不过后期发展的大乘佛教确实开了很多"方便"之门. 但如果你仔细思考, 会发现, 其实大乘的核心内容与"上座部"的其实还是一样的. 只是你需要排除那些"方便"带来的误解.
                    有些大乘经论, 我个人认为, 融合了太多其他的东西, 并且把理论名相弄得太繁杂. 所以我确实觉得还是从阿含经学起为好.
                    据我了解, 南传的内容与汉传阿含部大部分是一致的.
                    4. 菩萨与神
                    菩萨是被神化了. 原始佛教, 菩萨是用来称呼修行中, 还没有觉悟的人(佛成佛之前). 如果学习大乘佛经, 可以把各种菩萨作为表法的形象. 排除神化部分, 菩萨的本义是发心觉悟的人(有情). 菩提就是觉悟. 发菩提心就是发心觉悟. 而在大乘佛教当然强调所有众生的觉悟, 也就是说强调所谓的"利他". 这利他心不可少, 但自己不觉悟也很难真正地帮助其他人觉悟. 所以要立足于自己的修行.
                    5. 关于"净土"
                    这在大乘佛教也有"唯心净土"之说. 这净土信仰, 对于净化心灵是很有帮助的. 你不妨相信遥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完全清净的国土. 即便是幻想, 只要不沉于幻想而无视现实, 这与你我在此时此地的学习修行没有矛盾. 阿弥陀经不是也说了, 在那里的人所听的也是"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 八圣道分, 如是等(原始佛教的)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 仅供参考. 有问题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交流.


                    13楼2018-01-09 20:00
                    回复
                      信心, 不是信某部经, 某个神化人物, 而是信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与修行, 一定能逐步提高自己. 信自己学习到的道理与方法.
                      这样的信心需要每个人通过学习, 思考, 理解, 来建立, 不是通过迷信崇拜. 所以你的学习态度我认为是很好的.


                      14楼2018-01-09 20:02
                      收起回复
                        不倒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09 20:44
                        收起回复
                          师兄,再问您一个问题。我突然想到看到网上言论 佛陀禁止使用梵文的说法而且有经文出处《律藏·小品·小事篇》,网上有很多说法,有说法是 的确不允许使用,因为那是婆罗门jiao专用的宗教语言为外道文等 有说法是 佛陀的意思是不能用梵文来统一佛jiao。对此我的理解是倾向于后者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2楼2018-01-12 18:47
                          收起回复
                            什么事物都是无常变幻的 那为什么这个规律不是无常变幻的?为什么这个规律是永恒的呢 可如果这个规律是永恒的那为什么说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


                            53楼2018-05-11 20:13
                            收起回复
                              怎么来了些个乱咬人的号?
                              奇怪。什么日子呢,成堆来。
                              不理睬它还不依不饶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8-05-24 1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