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397贴子:1,804,252
  • 21回复贴,共1

李洪春口述(4):我的老师王鸿寿(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20 16:24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0 16:25
    回复
      四,从演徽剧到演京剧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同春班的教师、演员也就各自分散了,分别搭入南北各班,很多人成了有名的演员。
      不到20岁的三老板转入了江南地方戏班继续演出。他的真名实姓以及出身历史等都不为当时人所知,官府就更不清楚了。
      三老板在演出实践中,感到徽剧发展不大,就准备向正在兴起的京剧方面发展。他虽然能戏极多,武功颇深,生、丑俱佳,可究属京、徽不同。因此他暗中观摩京剧的表演特色,默记在心,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点。当他后来在各地演出时,就多以京剧为主了,但也不时演出《徐策跑成》、《扫松下书》等徽剧曲目。
      1870年(清同治九年)以后,三老板北上演出。当他在天津紫竹林兴华园演出《遇龙封官》(全部的《胭脂宝褶》)时出了问题。原来他演的正德帝(应是永乐帝,此处应是老人记忆有误)是按老规矩唱一百零八句大段唱腔的,可是当时场内的观众只爱看武打,不爱听大段唱腔,所以“唱”砸了。
      面对这种情况,刘吉庆提议改唱红生戏。第一天唱《古城会》,三老板的关公,刘吉庆的张飞,刘长林的的马童,那次的马童按《出塞》的马童扮相,与红脸的关公很不协调,后来改为揉红脸,说韵白,气魄就大了,以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第二天演的是《水淹七军》,三老板演关公,刘吉庆演周仓。这两场关公戏一下来,就“演”红了,把“唱”砸了的局面挽回回来了。从此以后他就在关戏上下功夫,不断演出,不断修改,还不断编新戏,在继承米喜子的表演艺术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
      刘吉庆是与三老板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他的花脸能文能武,能昆能乱,可称全才。他长子刘长凤工武旦,能戏很多,扮相漂亮,身手矫健;次子长林工武丑,是三老板的得力助手;三子管服装,后入普陀山出家;四子长宝工武生,以《伐子都》为著名。
      (高盛麟《古城会》剧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20 16:29
      回复
        五,发展了米喜子的表演艺术
        米喜子是清末同治年间一位擅演关公的好佬,外号叫“铁板道人”。“铁板”是因为他有水蛇腰,扮戏时在胖袄内用一块铁板支撑着前胸,这样不但看不出他有水蛇腰,反而显得魁梧了。叫他“道人”是因他不剃头,总挽一个道冠的缘故。故此人称“铁板道人”。
        米喜子不但擅演关公戏,而且擅演文武老生戏。他演戏的特点是演人物。由于他把人物演得过于真实,这样就给人一种“失真似神”的感觉。
        一次,他与程长庚在三庆戏院演出《战长沙》,米喜子演关公,程长庚演黄忠。他一进后台就把一壶酒放在化装桌上,而后穿行头,穿好后就坐下来用手捏脑门,在快上场时,一口气把一壶酒喝光,然后戴上髯口,从容上场。那时关公的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是用左手水袖遮面,右手揪住袖角,到台口再落水袖亮相。当米喜子一落水袖时,台下就乱套了,前台有些听戏的官员、平民跪下一大片—在他们眼前的不是常看的揉红脸的关公,而是一位面如重枣、脸有黑痣、凤目长髯的活关公!他们哪儿知道这是酒劲儿催的呢!原来清朝自乾隆登基以来,在全国各地大修关帝庙,北京更多。除一部分是新建的以外,多是明朝宦官魏忠贤的生祠改建的。那时的人多崇拜关云长,所以关帝庙的香火总是不断。因此这些看戏的见到台上的关公和往日的不一样,就认为是“关老爷显圣”了。
        又一次,有些官员在西河沿正乙祠平介会馆举行新春团拜,特约米喜子演《战长沙》,看看能否再有关公 显圣。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只要有酒,照旧“显 圣”。这次居然有人添枝加叶地硬说看见“关老爷骑马拿刀站在米喜子身后头”。这话一传开就变成了:米喜子一演戏,关老爷就“ 显圣”。一演戏就“ 显圣”,那还了得?下令禁演!因此关公戏就暂时在谢绝于北京舞台上了。
        米喜子不能在北京待下去,只得回上海演出。三老板不但继承、发展了米喜子的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个英勇、刚毅、儒雅、肃穆的关公形象,而这个形象是人不是神。这作为人的关公形象是他通过几十出关公戏创造出来的。
        三老板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根据小说、历史和传说,创作出自关公出世的《斩熊虎》起至死后的《雪地斩越吉》为止的三十几出关公戏,dada地丰富了关公戏的演出剧目。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0 16:43
        回复
          三老板根据剧情的需要,创造了“吹腔”、“梅花板”(就是《古城会.训弟》里关公唱的几句,说是吹腔,其实在唱法曲调节奏上是有微小区别的。)、“南韵拨子”、“西皮”、“二黄”、“唢呐二黄”等相互配用的风搅雪唱法和关公戏的特殊表演方法—“四不像”。所谓“四不像”,就是把文老生的文静、武老生的沉实、架子花的威武、武生的勇猛“化”到红生这一行当里来,由于是融化了表演方法才叫“四不像”。
          三老板又根据关公这一特殊的形象为他设计了夫子盔、掩心甲、软靠、黑三、青龙刀,以及几十种刀式、造型、趟马的优美表演。
          特别是脸谱,他既不师承饮酒法,也不继承揉脸法,而是用银朱勾脸,画蚕眉、凤目,改七痣为二痣(左眼角下边和右颧骨下边各一颗),脑门上画两道弧形纹,眉心勾一形似蝙蝠的花纹,鼻的两旁各有一纹,左右鬓角各有一“水葫芦”,这样一个威严庄重的新脸谱很快就被普遍采用了。
          这些创造与改革,我在《关公戏的表演艺术》一章中还要详谈,这里就不赘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0 16:44
          回复
            几十年前由姬麒麟曾经主演一部九集的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他饰演前三鼎甲之首程长庚。本剧当时特邀尚还在世的“四大武生”之一厉慧良厉爷客串米喜子一角。本剧还特别贴心的回到了京剧的“出生地”之一安徽取景,厉爷在剧中还演了一出《古城会》,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无法再现米喜子“喝酒串皮”的红脸绝技,又没有当时原始的关公脸谱,于是厉爷按原始梨园行说法自创了一张关公脸谱,由于老爷戏早期有说法:人演关公不能全勾成大红脸,否则演员受不得“显圣”的恩惠。所以必须“破面”,厉爷就给关老爷勾了两道白眉毛。远看就像关胜的脸谱一样,权当是古老的关羽脸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20 16:49
            回复
              六,关戏被禁
              庚子(1900年)后,三老板来到北京演出,由于他的关公戏誉满京都,结果让慈禧太后知道了,非让他进宫当供奉不可。他一听非常害怕,如果一问历史,那还活得了啊!于是他连夜跑出北京城。过了几年,他听说西太后没追究,才又回来搭田际云(响九霄)的玉成班演出。四十几天的演出,上座一直很好,可到最后一天出事了。
              那天在前门外大栅栏广德楼(现在前门小剧场,不过又归德云社了)演出《屯土山》,当时的舞台前边有栏杆,栏前贴报子纸(海报),因为一张一张地贴,太厚了,服务员拿下来就掖在栏杆上了。第一排有位抽水烟的观众,吹烟核把台栏积存的海报给引着了,正好是三老板的关公在台上。这下,“关老爷显圣”就又传开了。传开的结果照旧是禁止演出关公戏,不管是谁演,一律禁演,所以才导致《临江会》中关羽改张飞,后来改回来上关羽时,仍由演张飞的净角扮演关羽(早期的《临江会》有“黑会”,“红会”之说法),因此留下了红生、红净两门抱的表演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20 16:50
              回复
                七,两次辞官
                由于禁演关公戏,三老板不得不和他的剧团回南方。途径天津时,袁世凯接见了他。因为袁世凯和袁世凯和三老板的父亲是朋友,知道他这不幸遭遇,就对他说:“你不用唱戏了,我给个后补守备。你也不用担心查经历,我不往上递表,你还怕什么?就在我这儿过安静日子吧。”任三老板怎么推辞,袁世凯都不允,不但把三老板留下,还把几个主要演员也留下,还都给了个官做。三老板人虽做了官,可心却总想着戏。由于做官儿非是本愿,就把“尽职”抛于脑后了。所谓过安静日子,无非是谈天、看戏、闲游。越看戏,就越想唱戏;越谈天,也越想唱戏;越闲游,就越想走,还是去唱戏。时间越长,他就越想着生活了几十年的舞台;越想舞台,他就越想着走!这种表面安静、实际心情并不安静的生活,捉弄了三老板一年,最后袁世凯也看出他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只得同意他离津返南。这样,三老板和他的主要演员们辞去了生活中的官职,又到舞台“上任”去了。
                当他到江西演出时,在南昌遇见江西巡抚德馨(德晓峰)。德馨和袁世凯一样,不让他唱戏,非让他做武营统领的官儿不可,结果他们几位又一次脱离了舞台。武营统领的官儿虽不大,可却很清闲,三老板过惯了紧锣密鼓的粉墨生活,哪过得惯这种闲情逸致的官场生活呢!一年中他仍然日夜向往着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后来德馨也觉得在让他待下去,非闷坏了不可,才同意辞官,让他重返舞台。
                1924年他去世后,我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为他开追悼会时,讣文中还记下了他一生中这两次的官场历史,可惜讣文原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了,因此,确切的年代就记不起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20 16:51
                回复
                  难得的资料,久远的历史,感谢楼主!


                  IP属地:北京9楼2018-01-20 17:54
                  回复
                    难得的资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20 19: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