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吧 关注:27,804贴子:782,553
  • 4回复贴,共1

什么是定?《瑜伽师地论》详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卷
节选:
云何心一境性。
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
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
何等名为数数随念。
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诫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
云何名为同分所缘。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
缘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
此即名为同分所缘。问此所缘境是谁同分说为同分。答是所知事相似品类故名同分。
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缺无间。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
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隐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
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
亦名为善心一境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1-26 20:09回复
    复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是毗钵舍那品。
    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云何名为九种心住。
    谓有苾刍,
    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
    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云何近住。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云何调顺。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
    云何寂静。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云何等持。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1-26 20:13
    回复
      《瑜伽师地论》第十二卷 节选:
      复次。三三摩地者。
      云何空三摩地。谓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心住一缘。
      当知空性略有四种。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乐。乃至。空无我我所等。
      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
      三者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
      四者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如说我已超过一切有色想故。于外空身作证具足住。乃至广说。此中缘妙欲想。名为色想。此想所起贪欲断故。说为外空。
      又修行者。由彼果空。或时作意思惟外空。或时作意思惟内空。由观察空或时思惟内外空性。由此力故。心俱证会。
      设复于此内外空性。不证会者。便应作意思惟无动。言无动者。谓无常想。或复苦想。如是思惟。便不为彼我慢等动。由彼不为计我我慢乃至广说动其心故。便于二空心俱证会。
      云何无愿心三摩地。谓于五取蕴。思惟无常。或思惟苦。心住一缘。
      云何无相心三摩地。谓即于彼诸取蕴灭。思惟寂诤。心住一缘。如经言。无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广说。
      云何名为不低不昂。违顺二相不相应故。
      又二因缘入无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无相界故。
      由不思惟一切相故。于彼诸相不厌不坏。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于无相界正思惟故。于彼无相不坚执着。故名不昂。
      此三摩地略有二种。一者方便。二方便果。
      言方便者。数数策励。思择安立。于彼诸相。未能解脱。由随相识。于时时中。扰乱心故。彼复数数自策自励。思择安立。方能取果。解脱随相。于此解脱又解脱。故不自策励思择而住。是故名为极善解脱。
      若数策励。思择安立。方得住者。虽名解脱。非善解脱。又晓了果。晓了功德者。谓烦恼断究竟故。现法乐住究竟故。
      又复灭道俱应晓了。即此二种。随其次第。名晓了果晓了功德。
      又谛现观阿罗汉果。俱应晓了。于见道位中。名晓了果。于阿罗汉果。名晓了功德。若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故名空性。即所观空。无可希愿。故名无愿。观此远离一切行相故名无相。
      何故此中先说空性。余处宣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后方说空。谓若无无我。无常苦观终不清净。要先安住无我之想。从此无间方得无愿。是故经言。诸无常想。依无我想。而得安住。乃至广说。彼于无常。观无我已。不生希愿。唯愿无相专求出离。故此无间宣说无相。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1-26 20:47
      回复
        可以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6 21:07
        回复
          定 。很简单。定是体。是慧的体。比如。要 光明 。必须有个发光体。灯 可以发光。灯就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
          定是慧的体 。慧是定的用。


          IP属地:河南6楼2018-02-02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