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吧 关注:17,595贴子:92,545
  • 14回复贴,共1

【长篇剧评】琅琊人事,后会有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抽。
本文搬自知乎“如何评价《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自己的回答。已完结。


1楼2018-02-06 12:45回复
    ————写于15集之后————
    昨天追剧的时候跟男友说,怎么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坏人”了。男友带着一贯的高明洞见回答:“因为角色塑造得好。”
    今天看到萧元启“黑化”,没有多少的义愤填膺感。站在他的立场上,对大梁皇室产生怨恨是人之常情,如果此时正好有人插入挑唆并信誓旦旦指一条“复仇”明路给他,他难免不会顺势而为。我的想法是,在权力斗争中自然是成王败寇,但究其因果很难说谁是谁非。阳谋阴谋之类的为了利益多少都得用点,只是一旦越过了某种底线,人就真的走上一条阴险恶毒、不择手段的不归路了。
    说到底,人还是把握住纯净本性的好,无论命运如何不公,都要克制住内心怨毒阴暗的一念。如果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那就不要把最后的干净也赔进去了。《琅琊榜》第一部里言豫津有句话说得好:“朝局难测,我们大家的命运又会如何,都难以预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这第二部《风起长林》实际上是以第一部次世代的人物来讲述第一部开始之前的故事。如果说第一部里梅长苏的阴谋算计搅弄风云都带着天生的凛然正气,观众不会因此感到压抑和厌倦、反而认为他的设计布局都大快人心的话,第二部的剧情看起来就没那么痛快了。差不多除了梁帝,其他人都忌惮着长林王府,都比梁帝本人还在意他的江山是否稳固。这一部里,手足之情、君臣之义都是真的,只是长林王萧庭生处在这个位子上,没有人会相信他真的毫无野心。一旦功高盖主,就算你没有造反之心,只凭一个造反的实力与可能,就可以将你诛心定罪。这些剧情,皇后、莱阳侯府、光看造型说是好人都没人信的濮阳缨、东海势力都想害长林王府,濮阳缨和东海势力还想颠覆整个大梁,看起来实在不够轻松愉快。不像第一部里虽然大梁朝廷内耗严重,但靖王、静妃一直躺赢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不过还是推荐观看,这是不一样的《琅琊榜》,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立场的权谋剧。


    2楼2018-02-06 12:47
    回复
      ————写于17集之后————
      昨晚追剧看到萧平章对北燕惠王说:“说句交浅言深的话……”然后是一些萧平章对北燕朝局的中立看法,以及对惠王的殷盼与鼓励。接着昨天中午的思路,就又有了更深一步的想法。
      《琅琊榜》作为一部已在业界打响名号的剧作,最独到之处在于它以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出了古代名士的磊落风骨和少年知交之间誓死不负的情谊。第一部里,无论是神采飞扬、少年意气的林殊,刚正耿直、重情重义的靖王,还是之后步步为营、洗雪冤屈的梅长苏,最打动人的就是他们对赤子之心的坚守,是处于泥沼染缸之中却仍能洁身自好、坚贞不渝的君子品性。还是那个言豫津,引用过一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琅琊榜》里最令人喜爱的角色,就是那几位不必凭借儒家道德标准也能当之无愧的大英雄、真名士、真君子的人物,最令人喜爱的剧情,也是几位君子之间真情实意的互动交流。昨天说到第二部里感觉阴谋诡计多过浩然正气,实际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都是剧情需要。
      其实国产剧、国产小说里也不乏这样以至明至阳的人物形象、政治风气为追求的作品,比如我最为推崇的《大秦帝国》。不过可能这类事历史小说过于注重于还原历史、过于期望为秦国正名,加上在演员的挑选上非常实在,所以虽然三部电视剧口碑都很好,但就是火不起来。
      也不说什么世风日下的话,但在这个越来越现实庸俗娱乐化的社会,看到《琅琊榜》《大秦帝国》这类良心之作确如一股清流,有激浊扬清的气魄。其实剧情里各色人物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放到现实中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这没毛病,但坦荡磊落、胸怀宽广的人就是比贼眉鼠眼、心中藏***看着顺眼。而自己有所坚守了,如果再能遇上志同道合者,这种君子之交、士人精神就实在太美好了。


      3楼2018-02-06 12:48
      回复
        ————————2018.1.5更新———————
        爱奇艺又更了25、26集预告,看完之后挺感慨的。从萧平旌中毒开始,濮阳缨一直在威胁萧平章,但从不紧密围山到取出解药,萧平章步步都在接受威胁。很多人都把“我最讨厌别人威胁我”挂在嘴边,可能是因为他真的会被威胁到束手无策只能就范,而他很害怕这种无力感。但实际上当别人确实拿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威胁你的时候,受人胁迫去做完那件事,倒也不失为一条正确的路。比如有人拿你亲人性命威胁,你不愿意受胁迫,难道就不救亲人了吗?这样似乎也不算了不起吧,反而显得比较自私和懦弱。
        萧平章一步步走向被霜骨毒围着的解药时,非常有凛然正气。他确实是被威胁了,确实是让濮阳缨得逞了,但唯一的英雄还是萧平章。
        但没人能完全不受威胁。当真有急情发生时,你顺着那条不怀好意之人指出的唯一一条路走,也不一定是丢人的。我是觉得,在人命面前,你不会考虑这样做是不是遂了敌人的心愿,你不会计较那些尊严和气量问题,你只知道你想救的是那条命。估计剧情更新到那里的时候又会有不少观众急吼吼地在弹幕里给长林世子出主意,好像局外人注定比局内人聪明。但海宴在这里的本意应该是,人就是有弱点的,人就是会被威胁的,人就是有没办法的时候。(当然,跳出来看,这一切只是剧情需要而已。)
        萧平章之所以把弟弟的命看得比自己重,是因为他心里肯定一直对弟弟有歉疚,也对长林王府有歉疚。他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还抢了世子之位,这对弟弟、对父王都不公平。所以当他发现周管家故意不指出妆盒里的东海朱胶时,竟然采取了隐而不发的容忍态度,说明他内心深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周管家这样阴狠的做法。这样想的话,平章内心也并非那么的至明至阳,或者说他内心实在羁绊太多,不能像他表面那样永远保持刚正态度。要知道,真正的刚正不仅是对敌人,更是对亲友、对自己。
        不过,对于没能当成世子这一点平旌倒是从来不在意,他父王也不在意。反倒是平章自己不够洒脱了,是他自己自获知身世之后,开始了某种挥之不去的见外。
        仔细想想,萧平章为什么跑到琅琊阁去问自己的身世?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的?长林王、梁帝、已故的长林王妃都是真心待他的,不可能给过他什么起疑的可能;剩下知情的、能够接近长林世子的人,也就是周管家了。按说,有皇帝叔父、王爷父亲、王妃母亲的关爱与倚重,萧平章不至于被一个王府管家所引导,不应当被家仆的“敌视态度”所困扰,但据我推测,萧平章正是因此才怀疑起了自己的身世。宗室之出身、血脉之延续,这在古代中国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一贯以沉稳形象示人的萧平章居然在这一点上产生了疑虑,说他聪慧过人当然也可以,但这难道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此人并非全无阴私的吗?
        声明一点,我并无意攻讦萧平章此人,只是以此说明海宴塑造角色形象之立体,避免以极完美或极邪恶脸谱化剧中人物,实在非常高明。
        说回以命换命的事。在观众视角,平章的地位比平旌重要得多。但平章不敢这么想。带着那一点自己并非亲生的“心虚”,带着那一点自己生父是大梁逆臣的“自卑”,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救下弟弟。他救的,不只是弟弟萧平旌,他是要报长林王府乃至大梁皇室的养育之恩,是为父母赎罪,是让自己安心。这么一分析,平章真的没那么心宽洒脱。
        不过,好在平旌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反而是他,能够在渡尽劫波之后安心归隐,放下过往的一切,安稳地做个江湖闲人。这样一想,平旌这种态度才是写续集时的海宴真正赞赏的。他相当于给了梅长苏另一个结局。
        可能是海宴心境变了,与其再塑造一个像梅长苏那样的悲剧人物,他更希望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主人公可以不再执念,能够逍遥自在地安度余生。很难说这是不是人生态度的成熟,但在经历悲苦之后,还有什么能比不改初心、平和度日更好的情况呢?


        4楼2018-02-06 12:48
        收起回复
          ———————写于26集更新之后———
          剧情发展到这里,演出了剧情简介里写的那些东西:大哥萧平章为救弟弟平旌自愿进入濮阳缨的圈套,中毒之后又带兵出征,相当于走上死路。
          我本来非常推崇海宴《琅琊榜》的,但看了这个地方的一些安排,不得不说还挺失望的。从作者构思来说,其实仅仅安排上述剧情简介那些线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加上“平章拿回蛇胆后林奚等人已有了一胆救两命的办法,但因为拓跋宇前来报信让平章得知父王有难,身为长林军副帅他必须带兵营救,这样一来他要么服下蛇胆自保,要么把蛇胆留给弟弟、还按之前的度血之法救弟弟。而因为平章又爱父王又爱弟弟,反正算来算去平章既不能不救父王也不能不救弟弟,最终他只能牺牲自己”这种剧情。说实话,真的有点画蛇添足,让人感到厌烦、不适。整个故事在这个小情节上减了不少分。
          像《琅琊榜》这种以风骨、权谋、情义为主题的剧,应该极力避免“为虐而虐”的低级设定。从主人公成长轨迹来看,的确,如果平旌的父王、大哥还在,这孩子会一直保持少年心性,时不时惹点小祸,任性妄为得让人感觉他不负责任。但是,让世子平章像他一贯表现出来的那样直截了当地、大无畏地走向死亡不好吗?非要给这个悲剧人物添加更多悲壮色彩,把他的死亡设计得毫不干脆利落,一条命救弟弟还不够还要救了父王,就连哀求的妻子在“给了他一条生路”之后也接受他的价值观,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你会越来越后悔,会无法面对自己也无法面对我”,萧平章这样死得就很划算很光荣了吗?尤其是,当济风堂几位大夫已经有了新进展可以治好两个人的时候,当蒙浅雪被坑着找到的《上古拾遗》里居然也有有用记载的时候,作者在这些地方都可以用上金手指,为什么轮到平章的选择时,他就是一条必死无疑的路?大梁难道除了长林王两父子,就没有一个可以带兵打仗的将领了?就没有一个了解北境情势的人了?那这国家混得也太差了!
          既然如此,后面当权者又为何有胆量撤了长林军呢?于理不通嘛。
          还有,这里又出现了第一部里梅长苏与冰续草那种问题。人命固然可贵,众生固然平等,但这些理论上的说法,何必非要放到金手指遍地的权谋小说里去引起争议?当年的江左盟、如今的长林王府不乏忠义死士,大梁天牢里也不乏死罪罪犯,于前者,既然主角们想要一个大义名声,为何不能给一心为主的死士们这样的荣誉?于后者,反正死罪罪犯可能是死有余辜的,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临终前也做件好事?说到底,是作者不想让人活,人就活不了。但有一些牺牲是不必要的,尤其一些曲折复杂的牺牲更是多余的,想要表现萧平章的义薄云天,没必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啊。反派都爱惜生命,正面人物却一直想着舍生取义么?伟大是伟大了,但不提倡啊。
          好像因为情绪激动,已经不能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了,我绝不是赞成同人不同命、同命不同价,只是在这种小说、影视剧中,我认为用一些次要人物的命去换主要人物的命,并不会有损主要人物的一世英名。(当然,平章相对于平旌来说也是次要人物吧……)而且,不必把英雄人物折腾得太过凄苦才放他去死,萧平章连走入陷阱都是带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决心,何必在他的生死问题上再提出别的、最后也终将破灭的可能呢?


          5楼2018-02-06 12:49
          回复
            ————————更新于28集之后————
            虽然昨天看完26集之后感到失望,但看27、28集也哭了一路。世子死了,皇帝死了,之后再死个长林王我就再也不怕了。
            对于新更的这两集,让人非常欣慰的是,萧庭生与萧平章的父子情,萧庭生与梁帝的兄弟情,好端端地持续到了其中一人生命的最后。而皇帝与宁王叔(这个值得吐槽,直接把第一部里的年轻宁王化成老年,演员演技也不咋厉害,看起来有点尴尬。但那句“老臣自年轻时起就一直不是什么聪慧之人”还是很有萌点的)的对话,皇帝说他担心的是王兄,宁王叔下意识回答“长林王没有贰心”,皇帝悠悠看了他一眼,宁王叔说“难道是老臣想反了?”太有爱了。
            想想也是,长林王在朝局应对上确实不够游刃有余。从第一集,他“凭着感觉”判断出北境之难,向皇帝请求行台兵符;到平旌被北燕郡主陷害入狱,长林王对皇帝和众臣说“平旌说是,她一定是”,虽然我很欣赏也感动于萧庭生这样的耿直刚正(之前分析过,如果不是心中至明至阳,一般人还真不好意思说这话),但站在荀白水等朝臣的角度来看,长林王这样的人确实容易引来微词。对比一下上一次过年,养伤中的萧平章偷偷藏下礼部对祭祀典礼的位次安排,萧平章对礼部尚书说万一我父王没注意到给你们照批了,算是你们礼部的疏失还是我们长林王府藐视东宫?由此可见,萧平章因为年纪轻精力好,一直主要是他在帮助长林王府立身于、周旋于众朝臣之间,长林王萧庭生本人呢,除了与皇帝联络感情、与军中弟兄有袍泽之情,好像没有任何与朝臣的私交。长林王虽功高德重,但他身边只有慕其风骨之人,只凭这一点,在朝局变动时,还是很难独立支撑的。注意,我并不是说长林王需要培植自己的党羽,只是,他最好还是能亲自与朝堂中志同道合者有所交好,只要心无奸私,做这样的事只会更有利于事业发展,不会问心有愧。
            皇帝对宁王叔说,王兄对朝局其实并不怎么明白,长林王府从前还有个平章在朝,那孩子敏锐周全,是王兄的臂膀。这倒是一点没错。萧平章作为长林世子,正常情况下是要袭爵的,萧庭生去世后,他就是下一位长林王。在朝中,他虽是晚辈,但以萧平章的身份和才干,完全能压得住场,六部的人都会敬他三分,荀首辅和中书令宋浮对待他,也是以高阶同事的态度。对其他大臣来说,萧平章是比长林王更好接近的人,此人有一定的权谋机变,能够体察世事人心,这么一比,长林王萧庭生算是太清高了些,逻辑耿直,心宽纯粹(所以平旌果然是亲生的),众臣们有什么事需要长林王府配合的,跟萧平章提更管用。皇帝认为王兄失了平章,以后遇事可能不好处理,干脆以退为进让他辅政,心虽是好,但总感觉还是害了他。就凭萧庭生的耿直,和平旌的少年心性,真有了朝堂斗争,实在是斗不过荀白水、萧元启那一帮人。
            具体如何,还是拭目以待吧。萧平章之死这个BUG过了之后(所以萧平章带病奔赴北境,也就带一些援兵、外加刺死十来个人而已吗。平旌醒后立马能对着地图推算出战法,平章不能治疗之后隔空指挥吗),这部剧又很能看了。噢,还有一个看不懂的点:平章从马上倒下之后,长林王站起来看向长子的表情怎么那么无动于衷呢?东青都比他激动一百二十倍啊。
            皇帝死前像小时候那样喊着“哥哥,哥哥”,他把庭生当终生的依靠,临终前放心不下的也是哥哥,实在是很感人呐。长林王短期内一连送走长子和弟弟,长子死前唤着“父王”,他答“父王在,我在”;皇帝死前喊他“哥哥”,他答“臣在”,这得有多坚强啊。
            人心也有不变,情义自始而终。


            6楼2018-02-06 12:49
            收起回复
              图片居然不能一起复制,郁闷。
              给个地址,愿意看图文完整版的小伙伴可以过去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72608/answer/287443836


              7楼2018-02-06 12:50
              回复
                人才不能为大梁所用,真是浪费。经历了削长林府,萧元启之乱,皇帝年幼无经验,外敌四伏,大梁的命数还剩几天?榜一的结局是国家有难,虽九死不悔,齐心上战场保国。本以为二会导出制衡君臣的制度,谁料是归隐山林的江湖套路。有点失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07 04:12
                回复
                  楼楼,我是戬心吧过来找你的,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你曾经写过一叶知秋这篇文,我想接这篇文的稿,希望楼楼给个机会,看见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4-03 22:24
                  回复
                    先顶了 我才看到20集 也只看刘昊然的部分 但这个剧确实不错


                    10楼2018-05-05 21: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