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70贴子:172,037

回复:华夏衣冠:汉服的消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剃发易服,虽然仅仅换掉了男性的衣冠,但这却是占汉族社会生活主导者的服饰。汉人认为“定礼之大,莫要于衣冠”,中国历来就有“衣冠之制”之称,所以衣冠是汉族礼法制度的根基,而汉服男装又是这一根基的主导。汉服男装的消失,使汉族社会原有的礼仪制度也随之解体,汉族服饰不再受原有汉族传统法度的约束。同时,满清剃发之时,杀人立威的做法着实吓倒了那些活下来的汉人(有“留发不留头”气节的人都杀光了),在人的基本生存权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汉族原有的“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理念早就被“好死不如苟活”的思想所是淹没。最重要的是满清统治者成功的淡化汉人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情。通过剃发易服的直接而暴力的方法,制造出华夷类同的现象,利用科举收买拉拢部分汉族士绅,再配合文字狱、禁海令等等彻底断绝一切使汉人可能回忆起自己民族属性的途径。一步步消磨汉人的民族感情。汉人对本民族传统习俗的坚持淡化了,更多的却是对统治阶级优越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模仿(就如同今天一些人向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一样)。失去了的汉文化根基,失去了民族认同的精神内核,残存下来的汉族女装,在统治阶级的诱导下,向满装变质实是早已写定的结果。灵魂失去的同时,便是躯体腐烂的开始----清朝汉女着装的满化,实是满清统治者对华夏文化的破坏和对汉族精神扼杀的具体体现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8-02-06 22:35
回复
    汉服很美,近几年汉服文化渐渐的兴起了,貌似政府也在慢慢的重视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8-02-06 22:35
    回复
      ●第四节 华夏彻底消失的危机与中国服饰的尴尬
      可以想象,一旦汉人哪天忘记了那段历史,不再认同汉服是自己的民族服饰,那么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清未民初的中国人虽然没有忘记历史,不过却没有恢复华夏衣冠,甚至没有恢复对民族对华夏衣冠的认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8-02-06 22:37
      回复
        辛亥革命后,激进的革命党人根据日本学生服制定了中山装;而一些保守的知识分子索性穿起了满清留下来的马褂;中间派在服装问题上则选择了改良主义。其中改良最成功的就是“旗袍”。本来旗袍是指旗人(不论男女)穿的袍服,但我们现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8-02-06 22:40
        回复
          一般所说的旗袍,是指192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式女装。这种新式女装是在旧满式女旗袍的基础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紧身合体,并加大了服装外露程度,充分显露出女性的身体曲线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8-02-06 22:41
          回复
            新式旗袍最早在上海的女学生中开始流行,一时间穿新式旗袍成为新时代新女性的象征。到1930、194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期,成为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8-02-06 22:42
            回复
              当年倡导剪辫的孙中山先生,却在他的陵寝内立着身着马卦的雕像,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则一生衷爱旗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8-02-06 22:42
              回复
                可悲的是,汉族传统服饰也成了“封建残余”被丢进了的角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8-02-06 22:45
                回复
                  革命党人提倡的中山装太为西化,没有什么东方的特点,外国人也没有把中山装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来理解。而旗袍则东方风味浓厚,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博得一个洋名“CHINA DRESS”,旗袍所用的小布扣也被称为“CHINA BUTTON”。但大多数洋人并不知道所谓“CHINA DRESS”和“CHINA BUTTON”,与占中国人口 90%以上的主体民族汉族的民族传统服饰――汉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联系,即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更没有华夏民族的文化底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8-02-06 22:46
                  收起回复
                    实际上,世界各国,对中国古代人的印象,大都是拖着辫子的满清人打扮。
                    偶尔翻看一日本人绘制的漫画“水浒传”,里面的北宋人居然有拖辫子的!更滑稽的是,越南人绘制的征氏姐妹“打败”马援汉军的宣传画,其中的东汉官兵居然也拖辫子!亚洲国家尚且如此,欧美洋人自不必说!可怕的是,中国的传媒还在拼命给国人强化这一印象,甚至许多少不更事的孩子,也把辫子当成华夏民族的“专利”,如此数典忘祖、认贼作父,自我丑化,沦为万国诸邦之笑柄!
                    相形之下,更让炎黄子孙汗颜!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8-02-06 22:47
                    回复
                      汉服在中国本土消亡了,但却在我们的邻邦——东瀛日本保留下来。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进、吸取唐代汉式服装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称为“唐服”,虽略有更改,但和服仍然保留传统汉式服装的基本特点:上衣下裳相连、没有衣领、右衽、衣袖宽大、用衣带、不用衣扣。不过和服和标准的唐代汉服还是有些区别的,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历史上的唐代汉服比较起来,稍显拘束、小气,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种宽容、大气、自信、傲岸的气派,这也是环境使之然,岛国之人毕竟没有唐代中国人那种宽阔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最具反讽意味的是,终生拖着辫子,以满清忠臣自居的封建余孽辜弘铭,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8-02-06 22:50
                      回复
                        可悲的文明断代,满清是断了我华夏一族的根呀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8-03-17 00:44
                        回复
                          我认为革命者的中山装象征自由啊,不封建守旧也争取国家的主权,是新时代的象征。同时穿这种衣服还有西服便于国际交流,是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所需要的。不过我对汉服没有亲切感,倒是对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感到亲切。人各有见解,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观点,但我支持你发言的权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8-03-17 14:54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4-02-23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