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罩九州
第一章 初显江湖
“驾!驾!驾!……”
一阵呼喝声响起,马蹄阵阵,卷起滚滚黄沙。八名身着劲装、背负长剑的汉子,人人脸上有风尘之色,骑马奔行在由陕入川的官道之上。蜀道自古多艰难,这儿虽是官道,却也并不宽敞,双骑堪堪能够并行。转过一个山隘,忽见前面一面白幡迎风展动,上书一个大大的“茶”字,却是一个野外的小茶摊。
左首那名面色苍白的青年汉子见状大喜,叫道:“大师兄!前面有个茶肆,咱们快去吃点东西,这荒山野岭之中饿了一天啦!”
右首那名身形壮硕的汉子闻言,眉头一皱,道:“陈师弟,仙人关便在前面不远,咱们到了仙人关再大吃一顿,岂不更好!”
那陈师弟面色不虞,道:“这天天赶路,赶得嘴里都淡出鸟来了。那仙人关又跑不了,怕什么?吃了再走!”
那大师兄见他执意如此,也不与他争辩,右手一挥,率众来到那茶摊前,翻身下马,占了两张桌子坐下。
这茶摊并不甚大,本有两三拨人正围着一个说书的老先生,听他说着一段评书。这八名汉子呼啦啦一坐,弄得座椅响动,一阵嘈杂,引得众人都回头瞪视,只是看到他们都背负长剑之后,又都扭过头去,无人敢上前喝斥。
此时正值绍兴四年,宋廷南渡不久,宋、金两国依旧战乱不止,盗匪横行。这八名汉子一看便是练家子,寻常百姓自无人敢来招惹。
那说书的老先生也是顿了一顿,才又一拍抚尺,继续讲道:“忽听得一声炮响,箭如雨发,又有轰天价大炮打来,把金兀术的兵船打得七零八落,兀术慌忙下令转船,从斜刺里往北而来。怎禁得梁夫人在高桅之上看得分明,即将战鼓敲起,如雷鸣一般。号旗上挂起灯球:兀术向北,也向北;兀术向南,也向南。……这一阵杀得兀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败回黄天荡去了。……这便是: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荡!有诗赞曰:“一声鼙鼓震高樯,十万雄兵战大江。忠义木兰今再见,三挝空自说渔阳。!”说着咿呀呀唱了起来,讲得是四年前宋军大捷,韩世忠与其妻梁红玉大败金国统帅完颜兀术于黄天荡之役。
自宋、金两国交战以来,宋军胜少负多。靖康之役更是连当朝皇帝宋钦宗及其父太上皇宋徽宗都被金人掳了去,同被掳走的还有一干皇室宗亲及数千名宗室女子。一路之上,受尽苦楚、屈辱,死伤颇多,当真苦不堪言。宋朝百姓也遭逢大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甚多,人人对金人恨之入骨。此时那说书老者讲的正是这几年来宋军难得的一次大捷,座中人人听得心神激荡,待他讲完都高声叫好!那说书老先生不像以往那般端起盘子求些打赏,只静静坐在那儿抚须微笑,似是对自己说得这一段甚为满意,又似心中对黄天荡大捷也十分欣喜。众听者都走上前去解囊相赠,“噼里啪啦”之声不绝,所得竟比往常更多。便连这八名汉子中都有人拍手叫好。
那陈师弟轻轻冷笑一声,道:“韩世忠再厉害,又怎能比得过我父亲!”
那大师兄眉头皱得更紧,低声道:“师父他老人家身为我九华山派掌门人,一身武功武林之中罕有敌手,自不会有人不长眼睛前来挑战。”顿了一顿,又道:“只是听人说那韩世忠善使双刀,是位使刀的行家。不过,咱们武林中人习武与军中将领所走得不是一个路子,自也不必比较。陈师弟,等下到了仙人关切不可再这般说,恐被他人听了去,生出些事端来。”
原来这八名汉子都是九华山派的弟子。金兀术自黄天荡一役险些被擒之后,便不再敢一味由两淮过长江攻取江南,转而率军攻打川陕,想以此来使宋廷背腹受敌,将之征服,一统天下。这年正月金兀术便调集十万大军,向仙人关扑来。仙人关是由陕入川的门户,地势险要,一旦仙人关失守,则蜀中危矣。宋军得知消息后,由大将吴玠及其弟吴璘率领准备迎敌。川陕一带江湖人士见形势危急,亦广发英雄帖,望天下武林中人前来相助。这八名九华山弟子便是奉师命前来仙人关助战。那陈师弟名叫陈琳,是九华山派掌门人的独子,武功虽不及大师兄戚少功,在派中却无人敢惹,连戚少功都让他三分。
陈琳喝了一口茶,眉头紧皱,显是不愿听他师兄唠叨,道:“这茶真难喝,比咱们九华山的茶可差远了。”
戚少功心中默叹,他这师弟从小养尊处优惯了,这一趟出来,不是抱怨这个,就是埋怨那个,时常让他头疼不已,此时见他不愿听自己劝告,点了一桌子吃食尚不满意,也无计可施,默默饮茶。
“得!得!得!……”
一阵马蹄声自身后响起,陈琳一惊,忙回身向后看去,见马上面坐了一个寻常汉子,不是那人,心中一松,骂道:“***!”
戚少功犹豫一下,还是开口问道:“陈师弟,你到底与那厮有何过节,怎么他还阴魂不散了?从咸阳一路追到这里来。”
陈琳听他发问,面色不快,怒道:“怎么!师兄你也相信那厮的鬼话?”
戚少功面有难色,道:“我自是信得过师弟你,不信他反诬你是什么采花贼,可这个采花贼跟了咱们近千里路,定是有什么缘由吧?”
陈琳冷声道:“这厮在江湖之中名头不响,缠上了咱们九华山派,自是想搏个名声。哼!若是我爹在此,纵使他轻功再好,也早见了阎王!”
戚少功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再说。
一行人用过茶水之后,又上马向仙人关而去。果然未过多久,便已看到城墙。来到城门处,早有驻守士卒在盘问过往行人。
戚少功上前报过师门及来此缘由之后,守城士卒身旁一老者赶忙一抱拳,道:“原来是九华山的英雄到了!快请!快请!众位英雄今都聚在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杨政杨大人府上。劳烦几位移步,请随我来。”说罢,又是一揖,率先领路而去。
一众九华山派弟子见这老者礼数甚是周到、恭敬,心中都微微得意,互视一眼,随他而去。
那仙人关城墙虽高,城内却并不甚大,众人走了不多久便来到一座府上。那老者欠身一揖,走进府中通报,让戚少功等人在此相候。
不一会儿,从府中走出数人。为首一人四十余岁,体态魁梧,面色黝黑,脸大腹圆,满脸堆欢。那人向戚少功等人抱拳一礼,笑道:“哎呀!九华山陈掌门座下大弟子戚少侠率众而来,我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啊!在下莫天成,见过诸位英雄!”说罢又是一礼。
戚少功暗道:“此人在川中倒有些名气,可不能怠慢。”忙还了一礼,道:“九华山派弟子戚少功与师弟陈琳,率众同门师弟见过莫前辈!”
莫天成见他执礼甚恭,心中暗喜,摆手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戚少功久在江湖走动,又是九华山派大弟子,自不敢失了礼数,与其余几位江湖人士一一相见。余人知他是九华山派首徒,日后成就不可限量,也都甚是和气。
最后一年近五十的老者,儒生装束,腰悬长剑,面色祥和,上前一礼,道:“在下张文稷,见过戚少侠。”
戚少功听他自报姓名,心中大惊,赶忙以拜见长辈之礼参拜,道:“原来是昆仑派张师叔,晚辈眼拙,一时没有认出来!还请张师叔勿怪!”
此时武林之中佛道两家分别以少林派、华山派为首,两派与峨眉派、昆仑派、九华山派、龙虎山派并称为武林六大门派。六大派之间虽往来不十分密切,平辈之间却多以师兄弟相称。张文稷是昆仑派掌门人的师弟,依辈分与戚少功的师父同辈,故而其以“师叔”相称。
张文稷轻轻还了一礼,道:“无妨,咱们同为助守仙人关而来,这些俗礼不必太过在意。”
莫天成见戚少功拜见张文稷时执礼甚恭,意态甚诚,张文稷答复时语气缓缓,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文气,二人虽是初次相见,却较比旁人显得亲近,心中暗暗有气。
此时仙人关聚了大批武林人士,尤以川陕一带人物居多。众人听闻九华山派大弟子率众来援,都十分高兴,纷纷过来相见。
当夜,守将杨政命人于府中设宴相待。杨政四十来岁,虽为武职,却颇喜诗书,生性儒雅,与江湖人士来往不多。今仙人关有难,众江湖人士自发来助,他也放下身段,代主帅吴玠接待众人。武林中人本自不喜与朝廷有来往,但国难当头,蜀中危急,也都顾不了那么多了。见杨政坦诚相待,并不以官员自居,看不起自己这些人,也都放下心来,甘受其驱使,共守仙人关。
众人酒酣耳热之际,忽从院外跑进来一青衣小童,手执一块布条,站在席间,左看右看,有些不知所措,便开口叫道:“哪一位是陈琳陈大爷?”
青衣小童人虽不大,但嗓音清脆、高亮,群雄闻言都为之一怔,渐渐静了下来。
陈琳见那青衣小童无故喊自己名字,心中一慌,不敢应答。
莫天成见他不做声,便道:“你找陈大爷作甚?”
那青衣小童见有人应,小跑到他身前,也不问他是否便是陈琳,便将那手中布条搁到他面前的桌上,道:“有个哥哥让我送信给你!”说罢竟转身跑了出去。
莫天成不意这青衣小童不问清楚便直接放下布条就跑,正要将这布条递给一旁的陈琳,却见那布条正展开在桌子上,上面写着“郭小姐已死,汝还不认罪”十个大字,落款处写着“风满楼”三个小字,心中一凛。这布条如此展在桌上,非但莫天成看到了,便是同坐主席的杨政、张文稷、戚少功等人也都看到了。
莫天成双眼一眯,笑道:“陈少侠,这风满楼是谁?你怎么跟他结了梁子?”说着将那布条递了过去。
陈琳看罢布条上的字,面色一变,略一思索,便道:“这厮是个采花贼!将那郭小姐侮辱致死,恰巧被我撞见,怕我坏他名声,便非要赖到我头上!可恶至极!”
他此言一出,群雄一阵哗然。武林之中,采花贼最遭人痛恨,若作案时被人抓住,轻则废掉武功,重则丢掉性命。各大门派对门下弟子约束极严,唯恐出了不肖之徒,累及己派名声。
莫天成“哦”了一声,道:“这厮这般大胆,竟敢挑衅九华山派的威名。今夜武林群豪在此,他还敢前来闹事不曾?”
戚少功见这风满楼竟敢在此时差人送信,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心中气极,怒道:“这厮在咸阳做的案子,被陈师弟发觉,奈何他轻功有几分火候,给他逃了。自此以后,他便怀恨在心,几次三番前来搅扰,非要诬陷此事是陈师弟所为。若非他轻功不俗,我等又岂能让他猖狂!”
张文稷沉吟一下,道:“听说此人出道不久,却是飞天大侠谢御风谢大侠的独传弟子,一身轻功已尽得其真传,闯出了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外号。”
群雄闻言都是一惊。谢御风是江湖名宿,一身轻功武林之中罕有人及,人称“飞天鼠”,一些江湖中人为表尊敬,称其为飞天大侠,虽不常现身于江湖,名头却是甚响。
莫天成冷哼一声,道:“谢老先生何等人物,岂会教出如此不肖之徒!”
张文稷不置可否,对杨政道;“杨大人,此人行事有些古怪,让人捉摸不定。若真是谢御风前辈的弟子,轻功定然极高。不知内院可否有人把守,莫被此子借机钻了空子,惹出麻烦来。”
杨政微微一笑,颇为得意,道:“不是本官自夸,我手下有一军,个个骁勇善战,后院有他们守卫,保准无事。若那风满楼敢去,定让他吃些苦头!”
张文稷闻言眉头轻轻一皱,他见此事有些蹊跷,陈琳又神色不定,那风满楼又不知到底是何人物,只怕他借众人都在前院之际,到杨政内院惹出些乱子来,让群雄下不来台面,才出言提醒,哪知杨政却会错了意。军中甲士与江湖中人虽说同为武人,然所习之术却大相径庭。后院虽有甲士守护,武功高强之辈想要进入,也非难事。张文稷只恐弄巧成拙,便不再言语。
群豪多是久在江湖走动之人,见识过不少阵势。但要说一个采花贼敢独来赴宴,一人独斗一二百江湖豪客,又在险关之内,武将府上,甲士环绕,不亚于痴人说梦。更何况又有昆仑派、九华山派两派成名人物在此,更加无人将此事放在心上。席上只有陈琳一人不时悄悄环视左右,神色不宁。
众人饮酒至三更时分,天色转凉,夜风徐起。不久,春雷隐隐响于天际,一阵山风吹来,夹带湿气,更觉寒气逼人。看情势,一场雨便快来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知是谁低声喊了一嗓子,席间瞬时静了许多!
陈琳神色一慌,四下看了下,才缓缓端起茶杯放到嘴边。
“他奶奶的!一个风满楼就把你们给吓成这样!他要是敢来,老子非劈了他不可!”外号“关中黑塔”、体型也如黑塔的廖大高声叫道。
席上众人自觉有些失态,不去理廖大这浑人,又继续呼喝劝饮起来。
又一阵风吹来,空中徐徐飘来一件物事。
“那空中飘的是什么东西?!”有人叫道。
莫天成微微冷笑,拔起身形,在空中伸手将那物事掠下,复又落回座位,面不红,气不喘。一起一落,只一眨眼的事,身如大鸟,窜起一丈多高。
“好轻功!”众人齐声喝彩。
莫天成面有得色,摊开手掌,见是一张布条,上面写有四个字,凝神一看,神情一变。
席上有人喊道:“莫大侠,上面写的什么?!”
莫天成沉声道:“山雨欲来!”
第一章 初显江湖
“驾!驾!驾!……”
一阵呼喝声响起,马蹄阵阵,卷起滚滚黄沙。八名身着劲装、背负长剑的汉子,人人脸上有风尘之色,骑马奔行在由陕入川的官道之上。蜀道自古多艰难,这儿虽是官道,却也并不宽敞,双骑堪堪能够并行。转过一个山隘,忽见前面一面白幡迎风展动,上书一个大大的“茶”字,却是一个野外的小茶摊。
左首那名面色苍白的青年汉子见状大喜,叫道:“大师兄!前面有个茶肆,咱们快去吃点东西,这荒山野岭之中饿了一天啦!”
右首那名身形壮硕的汉子闻言,眉头一皱,道:“陈师弟,仙人关便在前面不远,咱们到了仙人关再大吃一顿,岂不更好!”
那陈师弟面色不虞,道:“这天天赶路,赶得嘴里都淡出鸟来了。那仙人关又跑不了,怕什么?吃了再走!”
那大师兄见他执意如此,也不与他争辩,右手一挥,率众来到那茶摊前,翻身下马,占了两张桌子坐下。
这茶摊并不甚大,本有两三拨人正围着一个说书的老先生,听他说着一段评书。这八名汉子呼啦啦一坐,弄得座椅响动,一阵嘈杂,引得众人都回头瞪视,只是看到他们都背负长剑之后,又都扭过头去,无人敢上前喝斥。
此时正值绍兴四年,宋廷南渡不久,宋、金两国依旧战乱不止,盗匪横行。这八名汉子一看便是练家子,寻常百姓自无人敢来招惹。
那说书的老先生也是顿了一顿,才又一拍抚尺,继续讲道:“忽听得一声炮响,箭如雨发,又有轰天价大炮打来,把金兀术的兵船打得七零八落,兀术慌忙下令转船,从斜刺里往北而来。怎禁得梁夫人在高桅之上看得分明,即将战鼓敲起,如雷鸣一般。号旗上挂起灯球:兀术向北,也向北;兀术向南,也向南。……这一阵杀得兀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败回黄天荡去了。……这便是: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荡!有诗赞曰:“一声鼙鼓震高樯,十万雄兵战大江。忠义木兰今再见,三挝空自说渔阳。!”说着咿呀呀唱了起来,讲得是四年前宋军大捷,韩世忠与其妻梁红玉大败金国统帅完颜兀术于黄天荡之役。
自宋、金两国交战以来,宋军胜少负多。靖康之役更是连当朝皇帝宋钦宗及其父太上皇宋徽宗都被金人掳了去,同被掳走的还有一干皇室宗亲及数千名宗室女子。一路之上,受尽苦楚、屈辱,死伤颇多,当真苦不堪言。宋朝百姓也遭逢大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甚多,人人对金人恨之入骨。此时那说书老者讲的正是这几年来宋军难得的一次大捷,座中人人听得心神激荡,待他讲完都高声叫好!那说书老先生不像以往那般端起盘子求些打赏,只静静坐在那儿抚须微笑,似是对自己说得这一段甚为满意,又似心中对黄天荡大捷也十分欣喜。众听者都走上前去解囊相赠,“噼里啪啦”之声不绝,所得竟比往常更多。便连这八名汉子中都有人拍手叫好。
那陈师弟轻轻冷笑一声,道:“韩世忠再厉害,又怎能比得过我父亲!”
那大师兄眉头皱得更紧,低声道:“师父他老人家身为我九华山派掌门人,一身武功武林之中罕有敌手,自不会有人不长眼睛前来挑战。”顿了一顿,又道:“只是听人说那韩世忠善使双刀,是位使刀的行家。不过,咱们武林中人习武与军中将领所走得不是一个路子,自也不必比较。陈师弟,等下到了仙人关切不可再这般说,恐被他人听了去,生出些事端来。”
原来这八名汉子都是九华山派的弟子。金兀术自黄天荡一役险些被擒之后,便不再敢一味由两淮过长江攻取江南,转而率军攻打川陕,想以此来使宋廷背腹受敌,将之征服,一统天下。这年正月金兀术便调集十万大军,向仙人关扑来。仙人关是由陕入川的门户,地势险要,一旦仙人关失守,则蜀中危矣。宋军得知消息后,由大将吴玠及其弟吴璘率领准备迎敌。川陕一带江湖人士见形势危急,亦广发英雄帖,望天下武林中人前来相助。这八名九华山弟子便是奉师命前来仙人关助战。那陈师弟名叫陈琳,是九华山派掌门人的独子,武功虽不及大师兄戚少功,在派中却无人敢惹,连戚少功都让他三分。
陈琳喝了一口茶,眉头紧皱,显是不愿听他师兄唠叨,道:“这茶真难喝,比咱们九华山的茶可差远了。”
戚少功心中默叹,他这师弟从小养尊处优惯了,这一趟出来,不是抱怨这个,就是埋怨那个,时常让他头疼不已,此时见他不愿听自己劝告,点了一桌子吃食尚不满意,也无计可施,默默饮茶。
“得!得!得!……”
一阵马蹄声自身后响起,陈琳一惊,忙回身向后看去,见马上面坐了一个寻常汉子,不是那人,心中一松,骂道:“***!”
戚少功犹豫一下,还是开口问道:“陈师弟,你到底与那厮有何过节,怎么他还阴魂不散了?从咸阳一路追到这里来。”
陈琳听他发问,面色不快,怒道:“怎么!师兄你也相信那厮的鬼话?”
戚少功面有难色,道:“我自是信得过师弟你,不信他反诬你是什么采花贼,可这个采花贼跟了咱们近千里路,定是有什么缘由吧?”
陈琳冷声道:“这厮在江湖之中名头不响,缠上了咱们九华山派,自是想搏个名声。哼!若是我爹在此,纵使他轻功再好,也早见了阎王!”
戚少功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再说。
一行人用过茶水之后,又上马向仙人关而去。果然未过多久,便已看到城墙。来到城门处,早有驻守士卒在盘问过往行人。
戚少功上前报过师门及来此缘由之后,守城士卒身旁一老者赶忙一抱拳,道:“原来是九华山的英雄到了!快请!快请!众位英雄今都聚在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杨政杨大人府上。劳烦几位移步,请随我来。”说罢,又是一揖,率先领路而去。
一众九华山派弟子见这老者礼数甚是周到、恭敬,心中都微微得意,互视一眼,随他而去。
那仙人关城墙虽高,城内却并不甚大,众人走了不多久便来到一座府上。那老者欠身一揖,走进府中通报,让戚少功等人在此相候。
不一会儿,从府中走出数人。为首一人四十余岁,体态魁梧,面色黝黑,脸大腹圆,满脸堆欢。那人向戚少功等人抱拳一礼,笑道:“哎呀!九华山陈掌门座下大弟子戚少侠率众而来,我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啊!在下莫天成,见过诸位英雄!”说罢又是一礼。
戚少功暗道:“此人在川中倒有些名气,可不能怠慢。”忙还了一礼,道:“九华山派弟子戚少功与师弟陈琳,率众同门师弟见过莫前辈!”
莫天成见他执礼甚恭,心中暗喜,摆手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戚少功久在江湖走动,又是九华山派大弟子,自不敢失了礼数,与其余几位江湖人士一一相见。余人知他是九华山派首徒,日后成就不可限量,也都甚是和气。
最后一年近五十的老者,儒生装束,腰悬长剑,面色祥和,上前一礼,道:“在下张文稷,见过戚少侠。”
戚少功听他自报姓名,心中大惊,赶忙以拜见长辈之礼参拜,道:“原来是昆仑派张师叔,晚辈眼拙,一时没有认出来!还请张师叔勿怪!”
此时武林之中佛道两家分别以少林派、华山派为首,两派与峨眉派、昆仑派、九华山派、龙虎山派并称为武林六大门派。六大派之间虽往来不十分密切,平辈之间却多以师兄弟相称。张文稷是昆仑派掌门人的师弟,依辈分与戚少功的师父同辈,故而其以“师叔”相称。
张文稷轻轻还了一礼,道:“无妨,咱们同为助守仙人关而来,这些俗礼不必太过在意。”
莫天成见戚少功拜见张文稷时执礼甚恭,意态甚诚,张文稷答复时语气缓缓,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文气,二人虽是初次相见,却较比旁人显得亲近,心中暗暗有气。
此时仙人关聚了大批武林人士,尤以川陕一带人物居多。众人听闻九华山派大弟子率众来援,都十分高兴,纷纷过来相见。
当夜,守将杨政命人于府中设宴相待。杨政四十来岁,虽为武职,却颇喜诗书,生性儒雅,与江湖人士来往不多。今仙人关有难,众江湖人士自发来助,他也放下身段,代主帅吴玠接待众人。武林中人本自不喜与朝廷有来往,但国难当头,蜀中危急,也都顾不了那么多了。见杨政坦诚相待,并不以官员自居,看不起自己这些人,也都放下心来,甘受其驱使,共守仙人关。
众人酒酣耳热之际,忽从院外跑进来一青衣小童,手执一块布条,站在席间,左看右看,有些不知所措,便开口叫道:“哪一位是陈琳陈大爷?”
青衣小童人虽不大,但嗓音清脆、高亮,群雄闻言都为之一怔,渐渐静了下来。
陈琳见那青衣小童无故喊自己名字,心中一慌,不敢应答。
莫天成见他不做声,便道:“你找陈大爷作甚?”
那青衣小童见有人应,小跑到他身前,也不问他是否便是陈琳,便将那手中布条搁到他面前的桌上,道:“有个哥哥让我送信给你!”说罢竟转身跑了出去。
莫天成不意这青衣小童不问清楚便直接放下布条就跑,正要将这布条递给一旁的陈琳,却见那布条正展开在桌子上,上面写着“郭小姐已死,汝还不认罪”十个大字,落款处写着“风满楼”三个小字,心中一凛。这布条如此展在桌上,非但莫天成看到了,便是同坐主席的杨政、张文稷、戚少功等人也都看到了。
莫天成双眼一眯,笑道:“陈少侠,这风满楼是谁?你怎么跟他结了梁子?”说着将那布条递了过去。
陈琳看罢布条上的字,面色一变,略一思索,便道:“这厮是个采花贼!将那郭小姐侮辱致死,恰巧被我撞见,怕我坏他名声,便非要赖到我头上!可恶至极!”
他此言一出,群雄一阵哗然。武林之中,采花贼最遭人痛恨,若作案时被人抓住,轻则废掉武功,重则丢掉性命。各大门派对门下弟子约束极严,唯恐出了不肖之徒,累及己派名声。
莫天成“哦”了一声,道:“这厮这般大胆,竟敢挑衅九华山派的威名。今夜武林群豪在此,他还敢前来闹事不曾?”
戚少功见这风满楼竟敢在此时差人送信,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心中气极,怒道:“这厮在咸阳做的案子,被陈师弟发觉,奈何他轻功有几分火候,给他逃了。自此以后,他便怀恨在心,几次三番前来搅扰,非要诬陷此事是陈师弟所为。若非他轻功不俗,我等又岂能让他猖狂!”
张文稷沉吟一下,道:“听说此人出道不久,却是飞天大侠谢御风谢大侠的独传弟子,一身轻功已尽得其真传,闯出了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外号。”
群雄闻言都是一惊。谢御风是江湖名宿,一身轻功武林之中罕有人及,人称“飞天鼠”,一些江湖中人为表尊敬,称其为飞天大侠,虽不常现身于江湖,名头却是甚响。
莫天成冷哼一声,道:“谢老先生何等人物,岂会教出如此不肖之徒!”
张文稷不置可否,对杨政道;“杨大人,此人行事有些古怪,让人捉摸不定。若真是谢御风前辈的弟子,轻功定然极高。不知内院可否有人把守,莫被此子借机钻了空子,惹出麻烦来。”
杨政微微一笑,颇为得意,道:“不是本官自夸,我手下有一军,个个骁勇善战,后院有他们守卫,保准无事。若那风满楼敢去,定让他吃些苦头!”
张文稷闻言眉头轻轻一皱,他见此事有些蹊跷,陈琳又神色不定,那风满楼又不知到底是何人物,只怕他借众人都在前院之际,到杨政内院惹出些乱子来,让群雄下不来台面,才出言提醒,哪知杨政却会错了意。军中甲士与江湖中人虽说同为武人,然所习之术却大相径庭。后院虽有甲士守护,武功高强之辈想要进入,也非难事。张文稷只恐弄巧成拙,便不再言语。
群豪多是久在江湖走动之人,见识过不少阵势。但要说一个采花贼敢独来赴宴,一人独斗一二百江湖豪客,又在险关之内,武将府上,甲士环绕,不亚于痴人说梦。更何况又有昆仑派、九华山派两派成名人物在此,更加无人将此事放在心上。席上只有陈琳一人不时悄悄环视左右,神色不宁。
众人饮酒至三更时分,天色转凉,夜风徐起。不久,春雷隐隐响于天际,一阵山风吹来,夹带湿气,更觉寒气逼人。看情势,一场雨便快来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知是谁低声喊了一嗓子,席间瞬时静了许多!
陈琳神色一慌,四下看了下,才缓缓端起茶杯放到嘴边。
“他奶奶的!一个风满楼就把你们给吓成这样!他要是敢来,老子非劈了他不可!”外号“关中黑塔”、体型也如黑塔的廖大高声叫道。
席上众人自觉有些失态,不去理廖大这浑人,又继续呼喝劝饮起来。
又一阵风吹来,空中徐徐飘来一件物事。
“那空中飘的是什么东西?!”有人叫道。
莫天成微微冷笑,拔起身形,在空中伸手将那物事掠下,复又落回座位,面不红,气不喘。一起一落,只一眨眼的事,身如大鸟,窜起一丈多高。
“好轻功!”众人齐声喝彩。
莫天成面有得色,摊开手掌,见是一张布条,上面写有四个字,凝神一看,神情一变。
席上有人喊道:“莫大侠,上面写的什么?!”
莫天成沉声道:“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