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资讯吧 关注:181贴子:9,617
  • 26回复贴,共1

西方极乐世界宣讲的佛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佛门吧反复被删封. 只好放在这儿了.


1楼2018-03-09 17:07回复
    阿弥陀经说: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2楼2018-03-09 17:07
    回复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这些都是佛陀当年对声闻弟子教导的. 阿含经里有详细阐述..


      3楼2018-03-09 17:08
      回复
        关于五根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 第(六五五~六六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谓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佛说止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善观察,如实善观察者,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者,不起诸漏,心得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何等为念根?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殷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
          “何等为定根?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于三结断知。何等为三?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得尽诸漏,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4楼2018-03-09 17:09
        回复
          关于五力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 第(六八五~六九五)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勤加精进,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彼信力,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力者,当知是四正断。念力者,当知是四念处。定力者,当知是四禅。慧力者,当知是四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学力。何等为五?谓信力是学力、精进力是学力、惭力是学力、愧力是学力、慧力是学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信力是学力、成就精进力是学力、成就惭力是学力、成就愧力是学力、成就慧力是学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世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信力是学力?于如来所善入于信,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
            “何等为精进力是学力?谓四正断,如前广说。
            “何等为惭力是学力?谓羞耻,耻于起恶不善法诸烦恼数,受诸有炽然苦报,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惭力是学力。
            “何等为愧力是学力?谓诸可愧事而愧,愧起诸恶不善法烦恼数,受诸有炽然苦报,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愧力是学力。
            “何等为慧力是学力?谓圣弟子住于智慧,成就世间生灭智慧,贤圣出厌离,决定正尽苦,是名慧力是学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所说,差别者:“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信力是学力,精进力、惭力、愧力、慧力是学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善法若变、若退、若不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呵责汝。何等为五?言汝不以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能离不善法,修诸善法。汝无精进、无惭、无愧、无慧入于善法故;若依慧者,能离诸不善法,修诸善法。
            “若比丘于正法不变、不退、久住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庆慰汝。何等为五?正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精进、惭、愧、慧入于善法;若依慧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还戒者、退戒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呵责汝。何等为五?若比丘不以信入于善法;若依信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不以精进、惭、愧、慧入于善法;若依慧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若比丘尽其寿命,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者,他人当以五种白法来庆慰汝,如上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若不欲令恶不善法生者,唯有信善法;若信退减者,不信永住,诸不善法则生。乃至欲令恶不善法不生者,唯有精进、惭、愧、慧;若精进、惭、愧、慧力退灭,恶慧永住者,恶不善法则生。若比丘依于信者,则离不善法,修诸善法;依精进、惭、愧、慧者,则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5楼2018-03-09 17:09
          回复
            "菩提"是梵文音译. 意思是"觉"
            七菩提, 在阿含经译为 七觉
            《杂阿含经》第910 (713) 经﹙中p336﹚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沙瓦提城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且过诸外道精舍。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已。诸外道问比丘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断五盖,覆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转趣涅盘;住四念处,修七觉意。我等亦复为诸弟子说:断五盖,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外道所说,心不喜悦,反呵骂,从座起去。入沙瓦提城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诸外道所说,具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众多比丘:「彼外道说是语时,汝等应反问言:诸外道!五盖者种应有十,七觉者种应有十四。何等为五盖之十,七觉之十四?如是问者,彼诸外道则自骇散,说诸外道法,瞋恚、憍慢,毁呰、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头,失辩潜思。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欢喜随顺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于此闻者。诸比丘!何等为五盖之十?谓有内贪欲,有外贪欲:彼内贪欲者,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彼外贪欲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谓(有)瞋恚,有瞋恚相:若瞋恚及瞋恚相,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有睡,有眠:彼睡、彼眠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有掉,有悔:彼掉、彼悔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彼善法疑、不善法疑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盘。是名五盖说十。何等为七觉分说十四?有内法心念住,有外法心念住:彼内法念住,即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外法念住,即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择善法,择不善法:彼善法择,即是择法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不善法择,即是择法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精进断不善法,有精进长养善法:彼断不善法精进,即是精进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长养善法精进,即是精进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喜,有喜处:彼喜即是喜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喜处亦即是喜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身猗息,有心猗息:彼身猗息即是猗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心猗息即是猗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定,有定相:彼定即是定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定相即是定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盘。是名七觉分说为十四」。佛说此经已,众多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6楼2018-03-09 17:09
            回复
              八圣道, 也就是 八正道
              杂阿含经
              (七八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何等为正志。谓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何等为正语。谓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何等为正业。谓离杀.盗.婬。何等为正命。谓如法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非不如法。何等为正方便。谓欲.精进.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何等为正念。谓念随顺。念不妄.不虚。何等为正定。谓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八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xia2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志。谓正志二种。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谓正志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是名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语。正语有二种。有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谓正语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名正语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口四恶行.诸余口恶行。离于彼。无漏.远离.不着。固守.摄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语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命。正命有二种。有正命。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如法求衣食.卧具.随病汤药。非不如法。是名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于诸邪命无漏.不乐着。固守.执持不犯。不越时节。不度限防。是名正命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方便。正方便有二种。有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欲.精进.方便超出.坚固建立。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忆念相应心法。欲.精进.方便.勤踊。超出.建立坚固.堪能造作精进。心法摄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念。正念有二种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何等为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定。正定有二种。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楼2018-03-09 17:15
              回复
                @土鸡蛋在唱歌


                8楼2018-03-09 17:20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随喜赞叹楼主法布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06 07:35
                  回复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不过地球上确实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的佛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06 07:36
                    回复
                      佛门吧务不爱听众鸟说法。见到就删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04 16:29
                      收起回复
                        玄奘版的阿弥陀经里众鸟宣讲的是三十七道品。四念住乃至八正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31 14:59
                        回复
                          不是佛门吧删的,是系统删的,我以前也这样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8-12-07 12: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