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吧 关注:304,650贴子:1,036,806

回复: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离开地球,最可能的动力燃料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眼前的是核能,估计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至少在把核能储备和潜力榨干之前


IP属地:上海18楼2018-03-26 21:22
回复
    用金坷垃作动力燃料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3-26 23:27
    回复(1)
      进出太空的成本太高 一个土星五号都能让人仰望几十年 你还能期待几十年后能弄出啥?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03-27 19:43
      收起回复
        可控核聚变实用化将是一次真正的工业革命,那时人类将再也不会为能源问题发愁了,不只是用于宇宙航行而已。现在所谓的工智能还远远谈不上革命,在现有的技术上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只是钱多了烧得慌而已,除非未来第五代计算机研发成功才可能有真正的人工智能。


        21楼2018-03-28 19:33
        收起回复
          个人意见:不管什么燃料总有用完的那一天!恒星不灭,光能和热能是无限的。


          22楼2018-03-29 07:13
          收起回复
            无工质引擎可能实现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8-03-30 09:46
            回复
              最可能是能量压缩晶体技术,通过吸收转化恒星能,得到高能晶体物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8-03-30 15:25
              收起回复
                有能源也没用,跃迁技术还没出来


                IP属地:广东25楼2018-03-30 20:34
                回复
                  核聚变也只能让我们在太阳系耍耍,要去其它星系动着成百上千年的,还是醒醒吧。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8-04-02 12:47
                  收起回复
                    人类现在做的是优化,比如三根,四根,五根的冷却装置第一壁,十年来托卡马克体的研究进展和物理,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突破,已经形成新的数据基础,因此技术风险小得多了(微波管和人造金刚石板),看托卡马克体的问题,1:等离子体的反常运输问题和高能中子的处理问题(因为氘氚聚变堆中释放的中子能量高达14MeV,远高于裂变堆释放的中子能量,而且无法用磁场束缚,对器壁构成巨大威胁),2:破裂不稳定问题:这是托卡马克上观察到的最危险,最让人费解的一种非线性过程,等离子体在表面看起来正常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发生剧烈膨胀,放电熄灭,等离子体能量被大量抛向器壁。核聚变还有其他的方向
                    惯性约束法:惯性约束核聚变依靠几毫米小球内几毫克氘氚气体爆炸形成大量热能来发电(核聚变本质上依旧是烧开水)每秒如果发生三,四次并且持续下去,这几毫克氘氚气体相当于百万千兆的发电站,目前ICF途径的聚变三乘积(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约束时间三者乘积)比MCF低2-3个数量级,ICF是短脉冲(约束时间仅仅10的-9次方秒)间断运行的,堆芯为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ICF比MCF简单多了,问题是在于激光能力转换为等离子体能量的效率太低了,还不到5%,目前驱动器的公路达不到聚变点火条件,以及超热电子对燃料预热产生辐射不均匀并引发等离子体体不稳定性扰动(解决办法:有人提出用高能粒子束做ICF大的驱动源,缺点:建造离子加速器作驱动器会让系统变得复杂,同时成本大大增加,这是钱的问题)
                    ICF的传热,排灰和高能中子处理是最严重的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人类提出了非常规核聚变途径,例如:常温核聚变,L子催化核聚变,以及气泡核聚变。
                    这些核聚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需要外界给予超高温条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如室温附近)发生核聚变反应。
                    但是由于实验可重复性太低,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意味,1989年3月,pons和Fleischmann等人提出的在室温条件下电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的核聚变反应,即室温核聚变过程,对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都是不可思议的。它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获得的关于核反应理论相矛盾,而且观察结果也很难说明实验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对于气泡核聚变。。。。由于气泡内的参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气泡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只能猜,科学追求的严谨,你靠猜谁给你钱?所以常温核聚变反应由于人类物理学认知而局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4-02 20:51
                    回复
                      在理论物理学的世界里,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办法实现曲速驱动的。其中之一是墨西哥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库别瑞博士于1994年设想的“阿库别瑞引擎”——用某种方式使时空扭曲,并用一种特殊的“时空泡”包围住宇宙飞船。时空泡可导致宇宙飞船前方的空间收缩而后方的空间扩张。这样一来,由于时空泡是整体向前运动的,因此时空泡内的宇宙飞船自然也是向前运动的。
                      而且对于时空泡外的观察者来说,这个时空泡甚至能够以超光速前进。这种方法只是周围的空间扭曲了,而宇宙飞船自身相对于时空泡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宇宙飞船自身的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因此并不违反相对论。而且,宇宙飞船自身并没有加速,因此,宇宙飞船内的人也感受不到加速度(表观重力)。
                      形成时空泡和虫洞一样,需要具有负能量的“外来物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8-04-02 20:54
                      回复
                        核聚变裂变只能提供能量,并不能提供前进的动力...在无工质引擎诞生以前,核技术并不能给太空航行技术带来多少改观,哪怕装个反应堆上去你还是得继续用化学引擎...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8-04-04 08:50
                        回复
                          就只有核聚变了,不管是可控还是不可控,都被普遍认为是星球文明和星际文明的分界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4-05 21:33
                          回复
                            闪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8-04-06 12:46
                            回复
                              现在思考这个还是太早了一些,我们不知道怎么进入太空时代,而且现在所掌握的,或者是知道“不远”未来能够实现并能利用的能源,依当下的认知,作为星际旅行燃料都不是很好,局限性太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8-04-07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