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小马吧 关注:146贴子:5,604
  • 22回复贴,共1

用人类认知系统的特点解释马圈的一些现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旨在试图解释如下的现象:
1. 为什么“反马”总能迅速引起关注
2. 为什么马迷中偏抑郁(应明确,不得以“抑郁症”描述他们)者居多
3. 为什么传教往往以失败居多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3-20 00:19回复
      首先不要被标题吓到了,本文所引用的所有知识都是一位业余的爱好者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的内容,并且我会尽量解释所有的专有名词。
    我们先从简单的东西讲起:膝跳反射。
    我生物挂的早,可能很多专有名词都是错的,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你们能够在评论区中指出,让我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当膝盖受到小锤敲击时,皮肤充当了一个“感受器”的地位,感受器随即把信号沿传回脊髓,脊髓处理信息之后又向肌肉发送信号、令其收缩,也就表现为腿不受控制地抬了起来。生物上没有学到这里的朋友们可以去必应上搜一下相关的知识——在百度上搜索只会搜到习题。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人一生所能进行的所有思考与行为的最简形式。收到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
    我们都知道,每一种生物的特征都是为了帮助它们适应环境、提升生存概率,而这就是神经系统的作用:固然,一个细菌可以进化出非常强的耐热性,但是对于动物来说,在起火的时候走开,可比呆在火堆里靠耐热能力跟火焰较劲的生存概率高的多。
    要想完整地解释人的认知系统(注意,这只是如上所述的三段当中的第一段中相当小的一部分),本文的篇幅肯定是不够的,而且我也怀疑是否有人真的对此感兴趣。那么我只解释要解答那些问题所需要的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本事实:本文所提到的所有现象都是在网络世界发生的。
    我们来讨论一下“上网”这一行为的本质。要想上网,你得有一个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
    这已经决定了一切网络行为的基础:在网络世界上,所有人拥有随时退出权。一些刚刚开始上网的孩子们可能还不知道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世界的匿名权。但是,每一个网民——同时,也是我们与马迷社交时的大多数情况——从一开始就懂得自己有随时退出权。
    因为明白自己具有随时退出权,我们同时也明白其他人拥有随时退出权,并且尊重这一权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跟你吵架吵到一半想要离开,你可以追上去逼他给你道歉;但是在网络上,他只需要开一个隐身就可以了。
    好,你们讨厌的部分来了。当你打开贴吧或者QQ、进入网络世界的时候,你的大脑实际上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你的接受器(视网膜)接收到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你的感觉登记机构(具体是大脑中的哪一个部分我也不知道)把那些图像注入了感觉记忆(一个比短时记忆时间还短的记忆机构,信息平均停留2秒左右)。
    你的大脑开始理解那些文字背后的含义。
    检测机构(一样,生物学大神能不能留言告诉我那是大脑的哪一个部分)根据那些文字引起的冲动程度不同开始分配注意力。
    被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被表意识所感知。
    实际上,真正的理论比这个还要复杂的多。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同一个刺激反复出现,我们就会将其忽略,转而注意更“重要”的信息。比如,一边听歌一边打拆迁6号,很可能一局打完了之后你都不会记得你听了什么歌;看小说看的正酣的时候,你也不会注意到旁边同学的交谈。
    实际上,如果你在刷了贴吧之后,让你默写下来你所看到的所有帖子的标题,你是默写不出来几个的,不信的话,那么请问我在本文开头中提到的、要解释的第三个现象是什么?
    在小马贴吧中,帖子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类型:“高级型”与“平级型”。所谓高级型,就是楼主在心理上比马迷朋友们要高一个等级,包括图楼、店铺、文帖,等等。而平级型,则是楼主与吧友在同一个等级,包括分析、吐槽、论坛游戏(“一人回复一楼”)。而在QQ上,除了大佬发表演讲,无论是私聊还是群聊,都是平级的。平级型的帖子更能吸引你去参与,而高级型的则更多的是对内容本身的分析,参与度很少。但是无论是哪种帖子,随时退出权的存在都在保护着你、阻止网络世界对你产生更深的影响。
    所有的帖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是以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去看帖的。在这种情况下,一篇帖子能否引起你的注意,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是你所预期的类型。比如,你看到了一篇名字只有两、三个字的小说,或者一个很有名的画师的图楼。
    根据进化论,人类长这么大个脑子只有一个用处:提升生存几率。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3-20 00:20
    回复
        现在,你的感觉登记机构收到的信息全部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马迷创作的。它们都是由一群因小马饱受社会歧视、但是却也因小马才在此结缘,在网络上共享小马给他们带来的感动的人。这个气氛是如此的浓重以致于你平时都感受不到它。突然,你的感觉登记机构发现了一个突出的东西,一个刺激。看小说的时候,字号突然变大(这是使用html体系的小说网站上常用的手法,吧友们是无福消受了)也属于刺激。你的大脑需要之后才去判断这个刺激有没有威胁——但是在那之前你的注意力就会先集中到那个刺激源上面。通过这么做,你便可以进一步地获取与刺激源相关的更多信息,帮助大脑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情况,这是生物进化产生的特性,目的是为了提升生存几率——想象一下吧,一个野蛮人在野外遇到狮子的时候,从看到狮子到开始逃跑(感受器——反应)之间的时间越短,生存的几率越大。
      你后来发现,小说的字号突然变大并不是什么有威胁性的东西,但是你的注意力的确被集中到了文字上,作者的目的也达到了。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这样的帖子:
      “原配高贵,国配去死”
      “就是那些小学生拉低了马圈的平均素质”
      “殷佳俊的文这么差还敢出来招摇撞骗”
      你感受到威胁了。只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对你的生命的威胁,而是对你的信仰产生的威胁。其逻辑如下:
      你对马迷群体产生了认同感
      你在潜意识中相信通过让马迷群体变得更加强大,你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是东方文化中特有的想法
      是的那个东方指的是相对于西方而言的,包括新马泰、中日韩在内的国家,不是那个四大洗脚之一的东方。
      于是,当这样的钓鱼帖出现时,那位不幸的“鱼马”就会将其视为一个威胁。那么人遇到威胁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为了生存下去,人会试图排除威胁。人有三种排除威胁的方式:反击、逃跑与僵直。反击就是积极行动、消灭威胁,发生于当自己的力量高于对方的时候;逃跑则是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并试图远离威胁源,发生于自己的力量低于对方时。
      僵直是当威胁的水平过高,以致于大脑为了防止过强的神经放电伤害脑组织而暂时停止思考,类似于电脑的蓝屏。理论上说,把对手喷到进入僵直状态是网络喷战的终极目标。
      我们可以假定,那个1级的反马钓鱼小号的声望为零(如果是之前钓过鱼的号,那么声望则是负数了)。而,那位“鱼马”,在马吧混到5级还没有“出名”,就已经足以产生作为一个“普通马迷”的声望了。
      所以喷吧有一条吧规,任何签到至5级,但总发帖数低于签到次数一半的吧友,都会被挂在城墙上,因为“在喷吧混过”所带来的声望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哪天布布国王突然开始说“国配去死”了,没有人会把它当成一个钓鱼帖。
      而类似的事件我已经见到过了。
      回到刚才那个情景。你的力量高于那个钓鱼号,而那个钓鱼号对马圈群体产生了威胁——大脑就会要求你去尽可能地消灭那个威胁。如果那个钓鱼号是真的低龄马迷,这一步骤是非常有效的——你问候他一句娘,他知道了以后骂马迷就会被问候全家,以后就不会骂马迷了。皆大欢喜。
      然而,实际上那个钓鱼号背后的操纵者可能是一个手握示士工广车的资深喷子。
      人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他们会以伤害同类为乐。
      而抑郁心境者,实际上也是类似的原理,只不过这一次,并不是他们的存在对马圈产生了威胁,而是:
      1.由于“马圈多抑郁”的错误认识,导致马迷可能会错误地进行归因,认为“小马更容易吸引抑郁的人”(甚至会出现“小马使人抑郁”这样的神论),进而认为自己应该为此负责
      2.在“马迷应该团结起来应对社会歧视/生存危机”这一概念的影响下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以帮助马圈)
      3.在马迷这一身份的自我暗示之下将这名马迷(虽然很有可能是陌生人)认为是与自己关系亲近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小群体中的弱者也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3-20 00:21
      回复
          关于这种心理的利弊,这里不做分析。我想要说明的是,由于在面对表现出抑郁的马迷成员时感到的焦虑,其印象会比那些被“过滤”掉的帖子重很多。无论最后那位旁观者是否出面试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怎么样,大脑中已经将其辨别为一个“威胁”了,其留下的印象自然也要比其他的事件重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感觉上认为马圈多抑郁。
        在上文中,我反复地提到了一个概念——焦虑。焦虑实际上是大脑要求身体去进行行为的介质。比如说,一个原始人的孩子走丢了,他开始焦虑、担心。如果没有焦虑的话,他可能会想“少了一张要养活的嘴”,因为照顾自己的孩子并不能帮他填饱肚子。但是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本能性地保护自己的幼崽。那个丢了孩子的原始人的大脑还没有聪明到能够理解为什么要生孩子(甚至于现在人们都还没有,承认养孩子是为了养老就相当于是不承认孩子与自己具有同等的人权),那个原始人寻找自己的孩子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找不着他我心里不舒服。
        但是焦虑并不全都是好事,人进化出这一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动机,让你觉得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的程度过头了,就会影响思考的效率,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程度不够,又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让你能克服需求层次金字塔、“找到孩子再吃饭”。
        恰好,青少年时期又是最容易焦虑的——这里指的是对同一事件的反应。更准确地说,中年人当然也会焦虑,但是他们是真正地要面临生存危机的(要不然就是孩子的“生存”,其实是质量),这个时候焦虑就很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太年轻、太乃逸夫,见的不够多。我们对于焦虑还太敏感,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威胁我们生存的事情。
        但是,实际上也不远了。
        高考不好好考,你找不到好工作,你这一生的生存质量就会降低。
        把女朋友肚子搞大了,两个人在学业上就再也赶不上同龄人了。
        喷战被喷出心理问题了,这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致命的。
        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马迷为什么要传教呢?
        1.因为马迷精神互相奉献,认为对方(同学,朋友,etc)成为马迷之后也会向自己奉献
        2.如果身边有一个现实的马迷,就有更多的聊天谈资了
        3.增加马迷的数量是在为马圈的繁荣做贡献
        4.部分特殊的传教行为,能够在马圈中得到赞许,我记得之前有哪个马迷学校里游行的时候举的是小马国国旗。我之所以记的很清楚是因为那面旗的图像是我找的。
        5.通过传教,可以向自己证明,自己不是那种害怕受到旁人冷眼的懦夫
        在上述理由中,第3条和第5条都是非常典型的感受——行动的机制。通过感到威胁产生焦虑,通过行动(也就是传教)解除焦虑。其中,第3条是针对马圈整体的存续,具体表现为对于“万一哪天马迷团体不存在了怎么办”的担忧。
        去年广州马展上我问了声优这个问题。当时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一概念。
        就我目前观察到的一点:“集体消亡一定会带来个体的消亡”是一个伪命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没有人敢去证伪的“真命题”。
        因为有国才有家。
        第5条,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马迷通过被嘲笑,可以反而增强对马圈的忠诚。
        这两条都会导致相当严重的焦虑。而焦虑,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实际上反而会阻碍思考的冷静。因此,许多马迷的朋友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他在不传教的时候还是个挺好的人,一开始传教了怎么就跟个**一样?
        我在这里以亲身经历告诉你们,不光是小马这样,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以前宗教组织最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承认并尊重无神论者的信仰,就相当于给了所有的信徒一个选择。在美国,基督教虔信徒几乎就是**的代名词,中东地区的女司机开始能够走上公众视线了(我对此不作评价),中国现在又还有几个信佛的?
        这是宗教的本质所导致的。因为,当你真正地可以冷静思考问题、不再焦虑的时候,你传教的动机也没有了。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3-20 00:22
        回复
            总结:
          1.钓鱼的原理是通过把高力量的人或组织伪装成低力量,然后操纵受害者产生焦虑,降低其判断力。一次成功地钓鱼可以产生极大的心理伤害
          2.马迷中的抑郁心境者并不多,只是他们更容易引起注意而已。同理,马圈并不是低龄化很严重,而是青少年在网络上更加活跃
          3.传教的本质就决定了它一定是低效率的,人类的未来是不可避免地属于无神主义的;为了尽可能地提升传教的效率,应该试着“看开一点”,不再把“马圈”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组织,降低小马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3-20 00:22
          回复
            nb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3-28 13:34
            回复
              我有几点观点:
              1.你是说的“马圈多抑郁”是一种错误认知,我是不赞同的,不过说是“多抑郁”并不靠谱,反倒是说多“心灵残缺者”更为准确。
              这类人出现在小马圈的原因——他们大多都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灵发育不成熟,叛逆期再加上人生的迷茫,家长的“关注”下,为了寻求心灵的庇护以及搜寻同类而碰巧进入了马圈,还有的因为家庭暴力等原因。
              为什么说是“心灵残缺者”更准确呢?因为马圈出现的问题根本不只是“忧郁症”,还有一些性格十分特殊,容易急躁,自卑自残等类型的人。
              你所认为的马圈的人只是看到了特殊突出威胁例子的观点,只是看到了部分,还有大部分人其实埋藏在心里。自.卑的人自..残会大肆宣扬吗?内向的人会把自己被歧视被侮辱的事情挂到qq空间、微信圈或贴子上吗?
              就单单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自卑,也是割过手腕的人,但因为自己的胆子和怕疼原因而没敢怎么用力,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忧郁,我入小马就是因为在里面找到了归属感和可寄托和信仰的东西。其实很多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毛病,因此像我这样的人更别提有多少了。
              不过,对于马迷的众多人口来说,可能我们这类的这点人真的占不了百分之多少吧(苦笑)
              2.你的那篇什么小马是不是宗教什么的,我没翻到,没看。不过,我就这样说,现在马圈里到处都是“组织”抱团。现在应该解决的是我们的内部问题。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团结嘛……因为我希望喜欢小马的人并不只是单纯的喜欢,而是能学到小马中深层次的友谊,因为友谊将我们团结在一起(别和我谈什么友谊是虚的会被资..本毁灭之类的,在不严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友谊还是很靠谱的),不过因为“组织”的关系会导致整个小马圈如同军阀搁置般各自分家。
              但是,马圈里没有看完小马的人也多了去了……
              这就很糟心了啊!又不看小马,却口口声声说喜欢,到底是喜欢小马还是喜欢小马同人圈呐!仅仅只喜欢小马同人圈而不看小马又为什么去评价小马原著呢!而马展上大多数的展品商品都是原著中的角色,他们又为什么去啊!
              嗯,只是去面基而已,倒也算是传播友谊了。
              但是他丫的小马原著的展会却吸引了这么多不看小马的同人圈的“马迷”,我怎么感觉小马同人圈要踹倒原著啊……
              这小马吸的有何意义……
              3.小马同人圈内部商业化和不纯粹化,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小马同人圈的商业化,表现为oc下单、oc贩卖、手办玩偶买卖等。oc下单本来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交易,但也因此招来了许多贪图之人,例如假扮画师骗单子钱之类的,因为大量的画单需求令有心人有利可图,而oc贩卖更是涉及盗用oc等问题。更有势利的画师,自称喜欢小马,实际上却只是为了谋求单子罢了。
              当然,商业化的问题不止这么多,还存在着例如小马画师组织圈钱跑路、马展举办方圈钱跑路等重大事件。
              至于不纯粹性,“美国马展性侵事件”、马圈将近沦为cp圈,这些问题可谓相当严重了。
              ps:我只是一个反马者,或许我就是上个和你长篇大论的**家伙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31 02:22
              收起回复
                认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25 18:34
                回复
                  坐看心理学大佬分析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11 18:52
                  回复
                    顶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27 1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