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豪金业吧 关注:823贴子:10,705

经济学家谈如何留住企业家:利用好中国的3S优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经济2017年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很多专家的预想, 开始从过去相对悲观的新常态阶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过去大家一直在呼吁和等待中国经济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消费和产业升级拉动的新型增长模式。这个转变需要时间的积累,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2017年结出了初步的果实。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了6.9%,其中65%由消费拉动,投资和出口不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并且,我们看到服务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新的技术业态使中国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规模经济优势(Scale)、范围经济优势(Scope)和速度经济优势(Speed),我把此称为中国的3S优势。
  经济新动能——中国的3S优势
  经济学家普遍认同,随着一个国家人均GDP的增长,其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逐渐慢下来。这个规律不会被逆转,根据中国经济目前的体量和发展阶段,再回到10%以上的增长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过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是比较悲观的,认为会是线性地向下走。但是,我们更应关注这种线性趋势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惯性地认为这些原因是不变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改革的红利、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年轻人口的红利等。2017年之前的几年,中国经济曾经很挣扎,因为前期的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走向枯竭,而新的动能尚在培育之中,所以大家比较悲观,认为L型的增长已经很不错了。但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不经意中,中国经济内部萌生出了一系列新的增长点,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上升周期。
  我将中国经济内部萌生出的一系列新的增长点,总结为中国特有的3S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范围经济优势和速度经济优势。我认为这个三S优势是中国经济在2017年表现超预期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会持续发挥作用好多年。
  规模经济优势(Economies of Scale),是指体量做得越大,成本就越低,企业进而得以发展。在传统经济发展时期,规模经济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已有明显体现;在目前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这个效应变得更加显著。中国现在的很多平台经济,所依靠的就是其两端所链接的大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在中国,新经济业态可以拥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范 围 经 济 (Economies of Scope),是指由厂商的经营范围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它们所需成本的总和时,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可以选择搬到成本更低的越南或印度尼西亚去。
  但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搬离中国。这是因为搬离中国意味着远离整个产业链;搬离中国所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不能弥补其所损失的范围经济收益。中国能够在一个地方积聚大量相互联系的细分行业,组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浙江的义乌、广东的东莞。范围经济是产业链内的各个细分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这需要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承担,而世界上并没有几个这样的经济体。中国在入世后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大部分的制造业都在中国,在这方面已有先发优势。而服务业也要依托于市场,依托于制造基地,是制造业的补充,因而范围经济效应在服务业和新经济业态中同样重要。
  速度经济(Economies of Speed)是一个新出现的中国特有的优势。在新的经济业态下,对速度有了非常高的要求。过去,20世纪的前沿技术,是靠时间的积累,精雕细琢而出,比如日本的彩电、德国的汽车等。过去不讲速度经济,要慢工出细活,快的反而不好。在新的经济业态下,一切的新技术,尤其强调大数据,哪里有大数据,新技术在哪里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的非常快,而在美国或欧洲推广移动支付,由于要通过各种法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相对长的过程有它的优势,比如,安全性更高等。但对于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来讲,安全固然重要,但是速度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因为做得快,得到大量的数据,才可以去纠错、去改进,不做的话是无法改进的。
  其它国家并没有制度架构去支持这种快速的发展。政策上中国在某些方面管得非常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比其他国家要管得更松。这就留了更大的余地给民营企业、创业者们去尝试。不能因为质变尚未出现,就忽略正在悄悄积累的量变过程。质变发生的时间点,是无法预测的。但质变是肯定会发生的,关键是要给大家空间去折腾。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才初露端倪,未来还会有惊喜。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体量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长期经济增长率确实会呈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排除周期性的上扬。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处在周期性上扬的阶段。


1楼2018-03-21 14:40回复
    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2楼2018-03-21 20:08
    回复
      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3楼2018-03-22 10:56
      收起回复
        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4楼2018-03-22 18:12
        收起回复
          一个崭新的时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24 12:36
          收起回复
            一个崭新的时代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24 16:36
            收起回复
              出口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26 10:58
              收起回复
                产业升级拉动的新兴增长模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27 10:21
                收起回复
                  利用好中国3s优势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3-27 13:55
                  收起回复
                    过去大家一直在呼吁和等待中国经济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


                    10楼2018-03-27 18:55
                    回复
                      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11楼2018-03-28 15:54
                      收起回复
                        过去对中国经济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是比较悲观的


                        12楼2018-03-28 19:31
                        收起回复
                          这个转变需要时间的积累四个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29 14:32
                          回复
                            这个转变需要时间的积累,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2017年结出了初步的果实


                            14楼2018-03-29 23:04
                            收起回复
                              在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幅度的判断上,应该比原来较为悲观的判断要好


                              15楼2018-03-30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