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壶吧 关注:86贴子:512
  • 2回复贴,共1

紫砂壶发展如此之好,景德镇功不可没?! 2018-04-10 善壶科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偶读奥兰田的《茗壶图录》发现一有趣现象。
书中记载,李茂林、徐友泉、欧正春、蒋伯荂、陈俊卿、闵鲁生、陈仲美等等数十人的祖籍皆为江西婺源。

这一点让我很好奇,为何刚刚兴盛起来的紫砂行业,有如此众多的江西婺源人,要知道,早年间的景德镇与婺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楼2018-04-11 08:25回复
    这一点让我很好奇,为何刚刚兴盛起来的紫砂行业,有如此众多的江西婺源人,要知道,早年间的景德镇与婺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历年间国家开征矿税,委任开采太监潘相驻省兼理御器厂的事务。因官吏营私舞弊,克扣工银,拘泥各种规程法式,迫害工人。随后人民群起抗争,驱逐潘相。因此景德镇乱象不止,人才开始有东移倾向。

    这些东移人才,比较钦佩将潘相罪名上书皇帝的江西御史吴达可,而吴系宜兴人,这就成了他们投奔宜兴鼎山蜀山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刊宜兴县旧志》卷八,忠义,页五十一,吴达可)。同时,在丁山兴起「宜均」的欧正春与他同为婺源籍的同乡抱有情谊,便引荐给时大彬。当时为了大力发展宜兴瓷,所以时大彬同意录用大量的婺源籍艺人。


    2楼2018-04-11 08:27
    回复
      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是需要大量的人才汇集,并且吸收其他地方的优秀人才和工艺,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一批婺源籍人才的加入,无疑是对紫砂壶发展的一次加速。
      所以,我们亦可这么理解,紫砂壶的发展,景德镇亦有功劳。


      3楼2018-04-11 0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