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年堂吧 关注:305贴子:1,141
  • 0回复贴,共1

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正如“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历史谚语一样,一直在北京6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鹤年堂,创建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菜市大街,命名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07年-1566年);
菜市口,命名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11-1799年)。
到北京观光的游客,甭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提到北京城的去处,不外乎“长城、故宫、颐和园;前门、西单、王府井”,说到玩的内容,也多半是“升旗、看庙、逛公园,烤鸭、涮肉、景泰蓝”。奥运了,顶多再加上鸟巢、水立方。其实,真要想了解北京城,体会北京文化的底蕴,不到城南菜市口,就算枉来!
提起“菜市口”,一准儿叫人想起大清刑场,想起“戊戌六君子”。其实,菜市口成为刑场是清顺治年以后的事情了。
在这之前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菜市口地区一直是生意繁荣、文化昌盛的代名词,这里客栈茶楼云集,商铺酒肆林立,终日行人不断,热闹非凡,更有上百家会馆、戏园环建于此。
元、明时期,外省人士进京靠得是水旱两条道儿,水路顺京杭大运河过通州进京城;旱路沿京汉路线过卢沟桥由广安门进京城。一进广安门,就是菜市口(当时还不叫菜市口)。虽然在唐、辽、金、元时代,菜市口所在的檀州街(现广安门内大街)就是闹市,但到了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菜市口地区繁华不再,只留下几座孤宅、一片瓦砾和一条进入北平城(1403年改称北京)泥土飞扬的大路。
菜市口这个位置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但却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进城的、出城的,都要在这里歇歇脚。但是,这里没有地名、除了树荫和路边,更没有落脚之地……丁鹤年精湛的医术、鹤年堂的乐善好施,不仅使鹤年堂声名远播,更使鹤年堂所在地——菜市口这个不知名的小路口,渐渐聚集起了人气,陆续有了客栈、有了茶楼、有了商铺,更主要地是,广安门外、南菜园、菜户营的菜农们看到这里来往的人们川流不息,也都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都挑到这里来卖,鹤年堂的门前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自发菜市场。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皇帝颁布《北京宫殿告成诏书》,标志着新都北京正式建成,同时重新命名街路,这时才有了菜市大街,鹤年堂所处的菜市大街和宣武门大街交叉口(清乾隆年间才正式命名为菜市口)也成为了京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
“鹤年堂”药铺的出现,使菜市口地区再次成为繁荣之地,同时,也奠基了以菜市口为发源地的北京宣南文化,却也使菜市口成了大清王朝的刑场!
鹤年堂招牌醒目,菜市口地界儿自然也就成了京城明显的标志。那时节,人们谈起进京之路,常把鹤年堂挂在嘴边儿,当成确定方位的物件儿,“过了卢沟桥,就是广安门,进了广安门,瞅见‘鹤年堂’就算进了北京城喽。”
“鹤年堂”后来的600多年风风雨雨中,菜市口法场伴随了它大半生,以救人性命为己任的药店,却要时时面对杀人无数的刑场。这可是丁老爷子万万没有想到的。
无论怎样,鹤年堂成就了菜市口,却是几百年来的公论。
很多北京人、包括很多回北京来寻根的海内外人士都说,“先有鹤年堂、后有菜市口”,找到鹤年堂,就找到了菜市口!


1楼2018-04-19 08: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