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壶吧 关注:86贴子:512
  • 1回复贴,共1

别慌,紫砂壶只是进入了平坦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紫砂壶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纵观中国历史,紫砂壶当属——文玩!
文玩,顾名思义为文人玩物,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收录紫砂壶,更言: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则凡闲适玩好之事,自古就有雅俗之分,长物者,文公谓之“入品”,实乃雅人之致。

嘉德2011年春拍 杨彭年制紫泥台笠壶
“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十八式”,成就了这位“宰治溧阳”的钱塘才子西泠八大家的地位,文人壶先河开创。而后顾景舟与戴相明、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的五把石瓢,更是在前些年的拍场上大放异彩……
但这些年,是一个吟风颂月的时代吗?按理说,当代紫砂壶应该是最不值钱的,因为士这个阶层完全被收拾掉了。


1楼2018-04-27 13:44回复
    紫砂壶作为硬通货的阶层不在,为何在许多宜兴紫砂壶的报道中,“高价”一直都还是一个高频词语呢?
    无外乎,代际传播而已。

    茶路上的饮茶人
    宜兴紫砂壶销售遇冷,那恰恰说明了很多人是喜欢紫砂壶的,如果不喜欢,谁又会买呢?没人买自然也就没了销售困扰。
    一直以来,我对黄梅戏都青睐有加,这种喜爱倾向是受我大伯的影响。早年间,他爱听黄梅戏,我就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着,以至于现在的我虽然对传统戏剧并无兴趣,但听到黄梅戏时,仍会眼前一亮。
    这就是典型的代际传播。
    父母一辈喜欢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下一代。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菜,哪怕远在异乡或已为暮年,记忆里的那道美味依然生动。那道菜真的那么独特吗?未必。它其实就是一种记忆,一种乡愁罢了。
    在代际传播的影响下,传统的东西会一直绵延下来。
    所以,紫砂壶大有未来,只需时间而已……


    2楼2018-04-27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