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吧 关注:213,489贴子:2,492,419

斯诺克,为什么爱了它二十多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看斯诺克,是在上小学,午休后回到外婆家。
当时看的当然不是直播,也当然根本看不懂什么比赛,只是盯着屏幕上的一颗颗球接连入袋,而不明白为何白球在撞完其他球之后,走动的方式每次都会那么不同。
也是在同一台电视机上,我听到了F1赛道上解说用港式国语高呼的“冼拿来了”,也看到了乔丹踩着巴克利拿到第三冠,看到了张德培美网惜败桑普拉斯错时世界排名第一。
之后的岁月里,我能看懂的比赛渐渐多了起来。雷吉米勒让我开始对NBA如数家珍,马晓春和常昊的屡败屡战让我学起了围棋;老游击队长瓦尔德内尔的坚持让乒乓球不像现在这样毫无悬念;足球当然更不必提,马拉多纳带来的世界杯,三剑客带来了意甲,申花带来了甲A。即便是看不懂的,例如每年一度的超级碗,也可以看个热闹。奥运会当然什么也不会错过。
曾经我什么比赛都看,从围棋到极限运动,从赛马到威斯敏斯特全犬种大赛。
如今我年近不惑,会看直播的比赛只剩下了斯诺克一种。
有人问我为啥不看足球了,我说觉得太浪费时间了。但那是站不住脚的谎言,一场足球赛90分钟而已,而90分钟,看斯诺克有时候只能看一局。
那么是什么让我只保留了这样一种从来都在半夜三更转播,一播根本不知道播多久,更可气的是经常不播的运动的观看习惯呢?
爱看一种运动,一定需要心爱的选手维持,随着少年时的英雄一一退役,对一项运动的热爱可能就会消退。这可能是原因之一。毕竟,连我真的看过他新秀年的21号新秀也退役了;毕竟,打破桑普拉斯记录的费德勒“王者归来”都已经很多次了;毕竟,我初识的伊莫拉赛道还没有塞纳的雕像伫立,而如今舒马赫变成植物人都已经5年了。
但是,当打开直播间,看到屏幕下方的提示条里,两侧的名字是JOHN HIGGINS 和MARK WILLIAMS,有那么一刻会让你以为,所谓时光不过是一场梦。
确实,将近30年过去了,青涩俊秀口音奇怪的苏格兰小伙,浓眉大眼张扬恣肆的英格兰小胖墩,和不怎么会打球就是准得像作弊的威尔士马脸青年,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活着的传奇。来到现场观战的巫师的孩子,从一个、两个、变成了三个;奥沙利文头发变短变长又变短,身材变瘦变胖又变瘦;威廉姆斯外貌看起来变化最少,我们却知道他的内心走过了最远的旅途……一切看起来都变了许多,但没有变化的是,他们站立在顶端,撕扯着从亨得利手里抢来的王冠不肯放手。
这种冻结时光的魔力,确实是让这项运动与众不同的原因。但这次我想说的不仅仅是怀旧力量的伟大,还想说说属于这份运动本身的特别。
简单地说,没有其他任何项目能够像斯诺克这样,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无遮无掩,直见性命。
技术、智慧、心理,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考验这三者的结合。而只有斯诺克,把这一切摊开如放在解剖台上,向世人展示。
它需要长年累月的苦练,需要重压下非凡的自制,在谋略中需要勇气,在冒险中需要计划,它的每一个攻防选择,每一个围球计划,每一杆吊球和解球,乃至每一处杆法运用,都好像在做一道无法作弊的人格测试题,让选手们在聚光灯下介绍着自己,告诉世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男人。
也许只有乒乓球包含了同样的心智与神经的较量,但是速度节奏太快,让它们稍纵即逝,旁观者难以察觉。而且,也许不公正地说,在一瞬间暴发出的任何一种可贵品质,总是比长久维持住它要容易一些,也许这就是古人说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的道理。
最初不会看球的时候我只会看进球;之后慢慢地看懂了围球;再懂一些了能够看懂比赛;而再久一些,我看懂了这些人。所以当这一次的决赛终于呈现出希胖对马威的完美剧本时,我会反而不如半决赛时紧张激动,并不真的在意谁胜谁负,只觉得幸福。因为他们都是老朋友啊。
这一场比赛希胖和马威不仅用他们的脸,还用他们的行动把斯诺克带回到了黄金时代熟悉的感觉。如果说塞尔比近年大获成功的打法像是一战,充斥着铁丝网、机关枪、壕沟和地雷,旷日持久,战线一米一米移动,那么这两人的比赛就像回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骑士对决,利矛坚盾,彼此冲刺,且看谁人落马。看完这一场比赛,你会觉得英国人在对决前常说的那一句话:MAY THE BEST MAN WIN,并不是一句虚言。
上文提到了塞尔比,就多说两句。
我不是塞尔比的球迷,但非常尊敬他,不认为他的台球实力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与三杰相去甚远,相反认为他很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王者。他从贫苦的早年生活中挣扎出来的励志故事,也非常激励人心。
但如果他的球迷为了给他辩护,不是给别人贴上“奥粉”、“丁粉”标签,就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人普及“斯诺克”是什么意思,就比他本人浅薄多了,比这项运动浅薄多了。
那些不喜欢他的人,是作为观赏者不喜欢他的比赛带来的观感,这是无法说服的,就像你不能说服不吃香菜的人喜欢香菜,哪怕你例举出一百个香菜的营养价值。
而这种看斯诺克产生的“观感”到底是什么呢?到底可以是什么呢?
赫恩在今年推出了平均出杆时间统计,他的本意是“提醒球员,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娱乐行业”。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娱乐行业。马威在15年后超过亚历克斯希金斯10年跨度的重夺冠军,希金斯在禁赛过后的王者归来,都是最好的体育故事剧本。其戏剧性比表演至上WWE并不逊色,而妙的是没有编剧。
但这提供给人的仅仅是“娱乐”吗?
别忘了,马克威廉姆斯打丢的简单球仅仅就比他打进的难度球少一点点而已。和掌声交替出现的,是伴随简单球失误的惊呼。
如果你仅仅是来寻求高超技术带来的娱乐,这不能算是完美的体验。
然而,每个看这场比赛的人,都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当马威打丢了冠军点超分粉球,看台上的妻子紧张地抓住了儿子的手,而已经被摄像头盯着拍了半天“败者苦脸”的希金斯站起身来,冷酷无比地清光台面,任谁都会发现,这个海绵宝宝似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花岗岩般的心。
一瞬间所有关于绝地逆转的故事又从人们记忆中爬了起来,怀特遗恨终生的决胜局失手似乎是现成的标杆。而当马威标志性地抬抬眉毛,又用两杆惊世绝伦的进攻,把冠军最终扫入囊中,你会发现这个从拳击转行过来的左撇子,骨子里从来就没有从擂台上下来过。
用不着等到全裸参加发布会,他其实早已对我们坦诚相见。
所以赫恩其实也浅薄了。冠军、荣誉、奖金,选手们当然是为了这些在打球,但他们不止是为了这些。
当少年奥沙利文在电视机前看到飓风希金斯进场时举手投足都吸引了全场目光的魅力,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远比10个147的奖金重要。
当塞尔比用一些人看来死皮赖脸的方式,希金斯手里啃下了第三座世锦赛冠军奖杯,他想要的远远不止是那几十万镑奖金而第三冠带来的荣誉,还有证明自己:我可以,在落后那么多的绝境中反击,我可以。
在这一届比赛中,两次击败癌症的卡特在终于战胜苦主火箭后的挥拳宣泄,也具有同样动人的价值。
这些仅仅是娱乐吗?
这些已经是艺术了,是人类的故事。
这就是我为什么爱它。


IP属地:上海1楼2018-05-09 01:18回复
    沙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9 01:23
    收起回复
      如此好帖建议加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09 02:11
      收起回复
        关于塞尔比打球人自然懂得欣赏,不打球的只能肤浅的看个痛快,真正斯诺克职业比赛是很复杂的,对于对塞尔比的诋毁你拿的出来塞尔比耍无赖的证据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09 02:22
        收起回复
          看了楼主前三段,深有感触……楼主比我年长几岁。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09 02:50
          回复
            文采过人.技术内行


            IP属地:山东7楼2018-05-09 07:20
            回复
              太长了。不过楼主暴露年龄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09 08:31
              回复
                让我想起了亨特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5-09 08:46
                回复
                  写得真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5-09 13:33
                  回复
                    当打开直播间,看到屏幕下方的提示条里,两侧的名字是JOHN HIGGINS 和MARK WILLIAMS,有那么一刻会让你以为,所谓时光不过是一场梦。,,,,,,,,这种冻结时光的魔力,确实是让这项运动与众不同的原因。但这次我想说的不仅仅是怀旧力量的伟大,还想说说属于这份运动本身的特别。
                    简单地说,没有其他任何项目能够像斯诺克这样,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无遮无掩,直见性命。
                    技术、智慧、心理,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考验这三者的结合。而只有斯诺克,把这一切摊开如放在解剖台上,向世人展示。
                    建议加精,,,,


                    IP属地:辽宁11楼2018-05-09 13:56
                    回复
                      用不着等到全裸参加发布会,他其实早已对我们坦诚相见。
                      妈呀这力透纸背的文采,就像马威最后一局上手的那颗红球一样让人起鸡皮疙瘩……


                      IP属地:陕西12楼2018-05-09 14:26
                      收起回复
                        写的真棒,必须顶!
                        诚如楼主所说,塞尔比的对决如一战,持久战,阵地战,但那也是无奈的选择,技术发展的结果,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发明“坦克”碾压敌方阵地,进而发明飞机导弹,而不是倒退回冷兵器时代去相互砍杀。而喜欢中世纪的观众会选择拿起剑,喜欢一战的观众会拿起步枪,谁也无法说服谁,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赛场上见输赢,而球迷就是这样一代代吵下去的。


                        IP属地:云南13楼2018-05-09 15:14
                        收起回复
                          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只能给楼主一个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5-09 15:29
                          回复
                            写得真好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8-05-09 16:02
                            回复
                              这事说的,把塞尔比说成骗子了,其实塞尔比的杀手锏是关键球不失误,其余的打死红球什么的因为他是世界第一,所以就被人放大了来说,这次世锦赛就我看到的巫师不止一次在打了几十分后,在做安全球的时候故意打死彩球,不见人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5-09 16: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