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农产品吧 关注:22贴子:53
  • 4回复贴,共1

离乡一万里,移民十八年(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家三口除了各自有自己的生日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生日,那就是每年的3月6日,那是我们连根拔起,漂洋过海,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大喜日子。
牛顿第8定律:学外语的一定要出国
18年前那个难忘的清晨,雾都重庆依旧沉睡轻纱薄雾中,波音飞机呼啸着喷薄而出。没人送别,无人知晓,既无牵衣顿足拦道哭,更无哭声直上干云霄。我们仨就这样静悄悄地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这不能怪我,得怪当年的出国热。高考前,我本矿山子弟中学孩子王,带着一帮孩儿们成天专跟ABCD过不去,上大学想都没想就投错胎误入英语门,直奔英文系。
80年代国门初开,我们这些“英”字号大学生,更是向着大洋彼岸伸长脖子。
那年月,学英语的都一门心思出国,初次约会不拿一本“托福”考试指南,自己都觉得丢份儿,跟人谈话不提考“托福”你都不好意思,走路腋下不夹本“托福”壮胆,那都得靠边行。
学外语的要出国,像苹果熟了一定要“砰”地一声落地砸牛顿头上一样,都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1楼2018-05-11 13:49回复
    副系主任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这位昔日得意门生:“最近最好不要出门,准备行装出国。”殊不知,第二天系委会经过“综合评估”选拔,我以0.5分之差落选,另一位教师踏上了本属于我的国际航班。
    不久,系上宣布:“凡已踏出国门者均不得赴美进修,直到系上教师轮完为止。”这等于给我的公派美国梦判了死刑。
    接下来,我3番自费留学美签,次次被沉甸甸的拒签章戳在心窝窝,后来也跟偷渡芬兰的朋友联系过,跟移民南非的学生通过话,跟侨居新西兰的哥们见过面,但都最终跟那些国家无缘。
    正迷惘,隧道尽头亮光闪:先前留学挪威的朋友踏上了枫叶之国的土地;系上同事从新加坡劳务归来,系里圣诞晚会上,她邀我深情二重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故乡。。。”
    唱毕,在嘈杂的掌声和叮当铃声的掩护下,她咬我耳朵:“明天,我们全家就要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就是那《红河谷》的源头?那个北纬N多度,寒冷广袤,出门坐雪橇戴皮帽的国度?


    3楼2018-05-11 13:52
    回复
      毕业留校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把我送上了去往非洲前英国殖民地劳务输出的路途,非洲离英美可不近,但毕竟我初出国门,开了些许眼界。
      非洲归来,我更动了出洋之心。
      这也不能怪我。谁叫叔本华当时不提醒我,告诉我人性的本质是“很少想到有什么,总想到缺什么”。
      本来,系里每年跟美加两国门罗教会合作,轮流选派老师赴美进修。1997年我参加系里组织的“托福”考试,成绩名列第一.
      副系主任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这位昔日得意门生:“最近最好不要出门,准备行装出国。”殊不知,第二天系委会经过“综合评估”选拔,我以0.5分之差落选,另一位教师踏上了本属于我的国际航班。
      不久,系上宣布:“凡已踏出国门者均不得赴美进修,直到系上教师轮完为止。”这等于给我的公派美国梦判了死刑。
      接下来,我3番自费留学美签,次次被沉甸甸的拒签章戳在心窝窝,后来也跟偷渡芬兰的朋友联系过,跟移民南非的学生通过话,跟侨居新西兰的哥们见过面,但都最终跟那些国家无缘。
      正迷惘,隧道尽头亮光闪:先前留学挪威的朋友踏上了枫叶之国的土地;系上同事从新加坡劳务归来,系里圣诞晚会上,她邀我深情二重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故乡。。。”
      唱毕,在嘈杂的掌声和叮当铃声的掩护下,她咬我耳朵:“明天,我们全家就要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就是那《红河谷》的源头?那个北纬N多度,寒冷广袤,出门坐雪橇戴皮帽的国度?
      那个说什么都先说英语,然后再用法语重复一遍的民族?就是毛泽东《纪念白求恩》里面那个高鼻子八字胡倔老头的家乡?
      说我对加拿大知之甚少,也太低估了我一个英美语言文学教师的水平。
      我早在大学时代,就受教于一对加拿大教师夫妇,也译过白求恩那篇名为“真正的艺术家”的短文,介绍过加拿大著名幽默作家里科克的作品。
      留校任职校外事办公室,我随加拿大外教参加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合译过《加拿大百科全书》,译过白求恩传记,甚至发表过中国第一篇研究加拿大英语的论文。
      然而,我们对大洋彼岸这片遥远陌生土地的了解,事后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加拿大和中国差别之大,不仅仅是民用电压那点区别:所谓最宜居要看你是谁,万能定律不一定适用于他乡异国。
      那些经过精挑细选的美图只反映了加拿大的一面,照片照不出刺骨寒气,照不到生产线上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博士硕士教授。
      遗憾的是,我对信息采取了选择性的取舍。顶替我赴美的同事回来,感慨万千地在众人面前宣称:“在物质方面,中国落后美国至少50年,在文明素质方面,至少落后1百年!”。
      分配到边远地区的同学上调到了我所在的系,成了同事,移民美国的同学急了:“连他都从农村中学调到了你的大学,你还不走?”
      是呀,树挪死,人挪活。抗战胜利,父亲随我爷爷奶奶离京入川,医士学校毕业后分到偏远闭塞的煤矿,窝囊一辈子。
      他穷其一生示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岳父应和:“去吧,去闯洋关东,自古出得三峡天地宽!”
      回到家里,妻子在枕边吹风,说所在报社风在飘雨又在摇。
      风雨正交加,最后一根稻草压了下来:女儿小学升重点初中考试以0.5分之差落第。
      我厚起脸皮向弟弟借款3万,缴费将女儿送进了重点中学。颤抖着,我把沉甸甸的人民币呈了上去。我明白:以我月薪7百,不出国,定会终生愧对我弟弟。
      (未完待续。。。)
      (张老师人在加国:CANADAZH,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往期文章: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十)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九)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八)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七)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六)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五)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四)
      米国商业地产江湖之旅馆风云(三)
      旅馆风云(二)
      旅馆风云(一)
      第一栋房,第一桶金
      从朝韩峰会幕后看老川怎样做事
      骗子又升级啦,防不胜防不慎上了骗子的当
      阿明的故事
      警惕美国遏制中国的新策略
      现在的地主也不好当啦
      是否可以做敌对双方的共同“朋友”?
      步步惊叹-中兴事件全过程
      三妻
      你承诺给我殖民火星,我却得到 Facebook!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不会错过你的电话
      农民jarvis家
      海外找个对象也不容易
      小学作文《爸爸也治不了妈妈》
      海外生活:往事并不如烟


      4楼2018-05-11 13:52
      回复
        那个说什么都先说英语,然后再用法语重复一遍的民族?就是毛泽东《纪念白求恩》里面那个高鼻子八字胡倔老头的家乡?
        说我对加拿大知之甚少,也太低估了我一个英美语言文学教师的水平。
        我早在大学时代,就受教于一对加拿大教师夫妇,也译过白求恩那篇名为“真正的艺术家”的短文,介绍过加拿大著名幽默作家里科克的作品。
        留校任职校外事办公室,我随加拿大外教参加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合译过《加拿大百科全书》,译过白求恩传记,甚至发表过中国第一篇研究加拿大英语的论文。
        然而,我们对大洋彼岸这片遥远陌生土地的了解,事后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加拿大和中国差别之大,不仅仅是民用电压那点区别:所谓最宜居要看你是谁,万能定律不一定适用于他乡异国。
        那些经过精挑细选的美图只反映了加拿大的一面,照片照不出刺骨寒气,照不到生产线上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博士硕士教授。


        5楼2018-05-11 13:53
        回复
          美女香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5-14 0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