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吧 关注:43,074贴子:755,206
  • 6回复贴,共1

关于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随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了近现代在辛亥革命前夕与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间段的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其很像,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归带来的启蒙思想,这一时期,英才辈出,有很多文化名人,比如早期的共产主义先驱学者李大钊,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文学巨匠周树人。
胡适的思想在中国教育中是超前的,他致力于教会学生去独立的辩证分析问题,掌握思辨能力,而教育的本质不正是求知、求真、使人进步吗?
鲁迅先生的杂文,其中有《藤野先生》,写于1925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时,藤野严九郎本人在得知并阅读了这一文章后,在1937年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惜的是此时鲁迅已去世一年了。
相比今天高校教育中的一些时弊,为扩大生源而新增双学位的招生项目,学生进了大学也不再如高考前那般用功,到了毕业论文又是抄袭之风盛行,那一时代的教育是在黑暗的旧社会中进取,点亮灯火,而如今一些弊端更显露出忘却学习初心的功利心态,和由此发展而出的腐朽。
传统文化中有腐朽,现代人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也有糟粕,精英的文化发展,就是从《出师表》到《正气歌》,文以载道,一脉传承,有没有同感,中国现代教育在文化上应弘扬古人的精神,传承优秀的文化,然后去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


IP属地:广东1楼2018-05-15 21:22回复
    但是文化还是会继续发展的,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文化不发展文明谈何成长?
    像日本的习合文化那样,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去粗取精,摒弃糟粕,结合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加以弘扬光大,这正是当今处在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该做的事。


    IP属地:广东5楼2018-10-29 20:05
    回复
      中国是大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周边的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是小国,地小人寡。
      这就决定了历史上:
      中国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不断的变革,也不断产生新的东西。
      周边小国是文化的承接地,不断承接从中国满溢出来的文化,并结合自己的风俗,形成地方特色。
      两种文化类型,形成两种对待文化的态度。
      因此,中国更擅长原创型;周边小国更习惯吸收。
      在周边这些国家中,日本特殊在距离中国稍远、人口稍多,因此对中国文化并非全盘接受,还有一个改造的过程。因此,日本更擅长吸收+改造。
      近代,西学东渐。日本从吸收+改造中国文化,转移到吸收+改造西方文化。
      中国则从原创型文化改为吸收型文化,这个过程是史无前例的,也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近代日本崛起迅速,而中国则是更苦难、耻辱的回忆的剧痛的变革。
      不过,现在,中国文化开始出现原创性的东西,并被动的对外传播(以前尝试过主动对外传播,差不多全失败了)。这又开始恢复成原创型文化。
      这种趋势越来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即将恢复以前的天下秩序。


      IP属地:天津6楼2020-12-11 15:23
      回复
        想的不要太多,网络锁国政策本来就阻碍了文化交流的发展。能够从他国汲取新兴的知识都是比较繁琐的事情。一般人很难坚持下去,甚至根本就不懂得跨过高墙。跨过高墙的又有很多发现他国并不如政府宣传的那么坏,自己政府也没有想的那么好,打破自己的想法后从而对政府的仇恨言论反而厌恶起来。
        比如我,无论是在哪工作都算吃香的存在,但我也绝对不会为政府做一件事。
        以前还偶尔和别人争执一两句,现在也懒得争执,因为本身接受的信息就不对等,以前这个吧这么热闹变得冷淡不是因为妥协了,而且本身就厌倦了这种没意义的争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4-24 19:22
        回复
          其次,文化的发展主要在于国与国之间民众的交流,一个国家把大门紧紧锁死,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有机会交流能够得到的资源也是极为有限的。
          只有上层的文化,那叫文化吗?只能叫兴趣。
          断绝基础群众的交流,无论是对于尖端科技还是文化都是无法企及其他发达国家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4-24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