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吧 关注:10贴子:145
  • 2回复贴,共1

北大地质学系成立100周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报北京5月2日电(记者王庆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今天举行。这个创办于1909年,被称为“中国地质学家摇篮”的我国培养高等地质人才的第一个教学单位和我国最早的地质学术机构,100年来共为国家输送本科毕业生3463人,研究生924人,专科生71人,其中53人当选两院院士,包括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 
  10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地质系还创造了一系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太古代古老洋壳残片的发现,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被该刊列为2001年度最重要的科学进展之一;在造山带大规模的推覆、伸展构造研究中提出韧性岩石变形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被国际上誉为构造地质学中的新理论,并被西方地质学家写入经典教材,等等。据统计,目前该系教师SCI检索论文每年达到80篇左右,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今天的北大地质学系已由初创时期只有古生物学和经济地质学两个学门发展为以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及地层学、矿物岩石和矿床学、地球化学4个二级学科为基础,以理科地质学为特色的完整学科群。特别是2001年其与原地球物理学系、遥感所等单位合并,成立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为其发展拓展出无限生机。
                                          光明日报


1楼2009-05-09 18:07回复
    丁文江先生-科学时报
    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1913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创办,为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骨干,丁先生对这项工作的贡献是众所周知。对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丁先生也一直给予了很多支持,并与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创办地质研究所
     
    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创办与北京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立地质学系、培养地质人才是从北京大学开始的。190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地质学门,聘德国人梭尔格等人授课。但因地质学的学生少,开办费用高,1913年,地质学门暂时停办。
     
    1912年冬,丁文江任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科长。在他拟订的《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中,将举办地质研究班作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第一步。利用北京大学地质学门暂时停办的机会,工商部(1914年改为农商部)举办了一个地质研究班,即后来的地质研究所,丁文江任所长。
     
    1913年11月,丁文江先生外出考察,所长一职由章鸿钊先生担任。1916年7月,地质研究所22人结业。获毕业证书者中,13人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也实现了“今日之研究,正为他日之调查”的办学宗旨。
     
    地质研究所只办了一期。1916年秋,时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的丁文江还与北京大学校长商定,北京大学担任造就地质人才的工作,地质调查所专做调查研究工作,可以随时吸收北大地质方面的毕业生,使他们有深造的机会。从这中间,也可以看出丁先生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关心。
     
    关心学术活动
     
    北京大学地质学门于1917年秋季恢复招生,1919年改称地质学系。在办学过程中,地质学系得到了丁文江先生多方面的关心和指导。丁先生非常关心地质学系的教师队伍建设,经多方努力,最终促成了李四光和葛利普两位先生到北大任教。
     
    丁文江先生对学生的学术活动也非常支持。1920年,北大地质学系学生杨钟健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后改称地质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学术团体。地质研究会举行第一次讲演会,就由丁文江先生讲演,丁先生的讲演不仅在学术上给大家以启发,在治学方法上也给学生以启迪。
     
    执教基础学科
     
    1931年,丁文江先生被聘为北大研究教授。从1931年秋至1934年夏,丁先生任北大地质学系研究教授,讲授基础学科“普通地质学”。丁先生讲课诙谐生动,深入浅出,常用一些掌故、歌谣、故事打比方,加以科学解释,学生们听起来都很有兴趣。同时,丁先生对教学工作尽心尽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和尊敬。
     
    1934年6月,丁文江先生应蔡元培先生之邀,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并于当年10月离开北京大学。1936年1月5日,丁文江先生在长沙逝世,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先生专程赶到长沙参加安葬典礼。
     
    《科学时报》 (2009-3-31 B4 视点)
     -北京大学地质系


    2楼2009-05-09 18:11
    回复
      翁文灏先生--科学时报
      翁文灏:精于授道 乐于育人
      翁文灏清朝末年留学比利时,1912年获自然科学博士。自1913年回国后,他就一直从事地质学的相关工作,对我国早期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翁先生很早就从事地质教育工作,早年曾在北大地质学系任教,并对系的工作给予过许多指导、支持和帮助。
       
      认真授课 关心学术
       
      1909年,京师大学堂首办地质学门,1913年5月学生毕业后暂时停办。同年,北京大学附托工商部(1914年改为农商部)举办地质研究所。翁文灏先生1913年回国后即在该所任教,他学识丰富、讲课精详,学生受益良多。
       
      北大地质学门于1917年恢复招生。据不完全统计,翁先生1920年、1925年、1929年、1930年均在北大授课。翁先生讲课很受学生欢迎,虽然他当时在地质调查所工作,但学生们还是希望请他来校上课。1929年,全系学生大会讨论并向学校建议,“地质构造学”课程请翁先生授课,增设的“地文学”也请翁先生授课。1929年及1930年,翁先生给三、四年级学生讲授了“中国地质构造”。1931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北大将曾在本校任教过的一些校外学者聘请为名誉教授,翁先生是被聘任者之一。
       
      翁先生对北大及北大地质学系的学术活动也十分关心。
       
      1920年10月北大地质学系学生杨钟健等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一年后,举行了一次师生茶话会。翁先生应邀出席并第一个发言,他说:“我认为最要紧的是应该提出问题,或经教员指定,互相讨论研究;研究的结果,亦可用文字发表之。像这样的(活动),很有趣味,很有利益。”会上,他还介绍了地质调查所的方针和当时的工作,希望与北大地质学系携手并进,并设法帮助地质研究会。
       
      指导科研 奖励成果
       
      翁先生还指导北大地质学系学生的科研工作,他的一些科学论文也在北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1927年12月,翁先生偕王恒升(北大地质学系1925年毕业生)往热河(今辽宁省)朝阳县北票煤田研究地质构造。1928年4月。他又带领北大地质学系毕业班学生前往调查该地的地层及构造,他们在翁先生指导下,通过实地调查写成《热河朝阳县北票兴隆沟及杨树沟一带地质报告》,刊登在《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第3期上(1928年出版),根据他亲自指导的4位学生提供的实际材料,翁先生发表了《热河北票附近地质构造研究》一文。
       
      1916年~1938年,翁先生主要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并长期担任所长,在我国地质工作的草创时期及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地质调查所与北大地质学系联系密切、相互支援。
       
      1940年,翁先生作为地质学会的理事,建议理事会筹募基金,设立学生研究奖金,得到各理事的赞同。各大学地质学系四年级学生都可将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于每年7月间寄理事会,审查及格者发给奖金。从1941年~1948年共发奖5次,31人得奖,其中有21人是北大地质学系四年级的学生。
       
      《科学时报》 (2009-4-7 B4 视点)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3楼2009-05-09 1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