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吧 关注:3,063贴子:32,572

【转】战国燕将秦开破东胡攻朝鲜年代考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时代的燕国将军秦开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但是在文献中,有关他的信息很少很少。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云: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云: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距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距胡。当是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由此可知,秦开曾经“为质于胡”,回国后指挥燕军“袭破东胡”,使“东胡却千余里”,然后燕国在北方修筑长城,并且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五个郡,长城的西端在上谷郡的造阳县、东端在辽东郡的襄平县。


IP属地:江西1楼2018-06-23 22:12回复
    但是,《史记》和《汉书》均未告诉我们秦开袭破东胡发生在什么时候,因此只能进行推论。
    目前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发生在燕昭襄王时;第二种认为发生在燕武成王时;第三种认为发生在末代燕王喜的时候。
    燕昭襄王的父亲将王位禅让给燕相子之,导致燕国内 乱,齐国乘机占领燕国,虽然齐军后来退了回去,但是燕昭襄王接手的是一个残破的燕国。


    IP属地:江西3楼2018-06-23 22:21
    回复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云:
      (赵武灵王)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由此可知,赵武灵王十年,齐破燕,当时的燕昭襄王在韩国做质子,第二年,赵武灵王帮助他成为燕王。
      在《史记》中,赵武灵王十年年相当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赵武灵王十一年相当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年。但是,《史记》中的赵纪年是有问题的,赵幽缪王的在位年数是太史公根据其获得的秦国方面的资料中的信息推算出来的,但是太史公一不小心多算了一年,在《史记》中,秦始皇十九年相当于赵幽缪王八年,而实际上秦始皇十九年相当于赵幽缪王七年,如此一来,就连带着把赵幽缪王之前的多位赵国君主的纪年提前了一年。


      IP属地:江西4楼2018-06-24 15:23
      回复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云:
        (赵武灵王)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由此可知,赵武灵王十年,齐破燕,当时的燕昭襄王在韩国做质子,第二年,赵武灵王帮助他成为燕王。


        IP属地:江西5楼2018-06-26 14:01
        回复
          在《史记》中,赵武灵王十年年相当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赵武灵王十一年相当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年。但是,《史记》中的赵纪年是有问题的,赵幽缪王的在位年数是太史公根据其获得的秦国方面的资料中的信息推算出来的,但是太史公一不小心多算了一年,在《史记》中,秦始皇十九年相当于赵幽缪王八年,而实际上秦始皇十九年相当于赵幽缪王七年,如此一来,就连带着把赵幽缪王之前的多位赵国君主的纪年提前了一年。


          IP属地:江西6楼2018-06-26 14:45
          回复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云:
            范睢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於关。”平原君曰:“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夫魏齐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昭王乃遗赵王书曰:“王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於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念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也?”时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蹑屩檐簦,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归赵。


            IP属地:江西7楼2018-06-26 16:58
            回复
              在《史记》中,秦昭王四十二年相当于赵孝成王元年。平原君是赵孝成王的叔叔,秦昭王怎么会在写给赵孝成王的信中称平原君是“王之弟”呢?其实,这一年是赵惠文王三十三年,也就是说,这封信是写给赵孝成王的父亲赵惠文王的,平原君当然是“王之弟”了。赵孝成王的元年被太史公提前了一年,但是秦昭王写给赵王的书信,他可能没有细看,也就没有发现问题,便直接抄录了。


              IP属地:江西8楼2018-06-26 17:31
              回复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因此,与赵武灵王十年和十一年相当的秦纪年其实是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和后元十一年,相当于西元前315年和西元前314年。
                太史公将赵幽缪王的在位年数多算一年后,会出现偏差,他就对一些记事的赵纪年进行修改以合秦纪年。当然,漏改也是在所难免的,“十年,齐破燕”和“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便是他漏改的,《竹书纪年》中的信息可以证明这一点。


                IP属地:江西9楼2018-06-26 18:03
                回复
                  西晋初年,在一座战国时代的魏墓中出土了《竹书纪年》,这是魏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记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相当于西元前299年,帮助研究者解决了不少问题。
                  《竹书纪年》未能流传下来,现在只能看到一些佚文。


                  IP属地:江西10楼2018-06-26 19:58
                  回复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裴骃著有《史记集解》一书,他在为“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作注时写道:
                    徐广曰:《纪年》亦云尔。(见《史记三家注》卷四十三《赵世家》)
                    徐广是《史记音义》的作者,《史记集解》主要以《史记音义》为基础写成的。
                    由此可知,在《竹书纪年》中也有赵武灵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的记事。


                    IP属地:江西12楼2018-06-26 22:29
                    回复
                      加为精品帖


                      IP属地:四川13楼2018-06-27 23:02
                      收起回复
                        裴骃在为《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作注时,在赵武灵王十二年一栏写道:
                        徐广曰:《纪年》云立燕公子职。(见《史记三家注》卷十五《六国年表》)
                        在《史记》中,赵武灵王十二年相当于西元前314年,与之相当的魏纪年是魏哀王五年,而《史记》中的魏哀王纪年与《竹书纪年》中的魏襄王纪年是一致的。
                        由此可知,在《竹书纪年》中,有关赵武灵王立燕公子职为王的记事在魏襄王五年,也就是西元前314年。


                        IP属地:江西14楼2018-06-28 18:44
                        回复
                          燕昭襄王的父亲死于西元前314年,遵循逾年改元的原则,西元前313年便是他的元年。太史公获得的燕国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在《史记》中,战国时代的燕纪年问题很多,燕昭襄王的元年被他误后了两年。虽然有问题,但是从燕昭襄王开始,偏差已经变得很小了。
                          立志复仇的燕昭襄王在三十年后对齐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否定第一种看法的人都认为他以破齐为志,不会考虑其他方面的事情,因此不会对东胡发动进攻。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燕昭襄王在对强大的齐国发起进攻之前,必须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燕军也需要经过战争的锻炼和考验,燕国上下也都需要胜利的鼓舞。
                          秦开是秦舞阳的祖父,否定第一种看法的人据此认为他不可能在燕昭襄王时领兵作战。


                          IP属地:江西15楼2018-06-28 21:47
                          回复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
                            (秦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IP属地:江西16楼2018-07-01 16:56
                            回复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云: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秦始皇二十年相当于西元前227年,秦舞阳和荆轲在这一年奉燕太子丹之命到秦国刺杀秦始皇。


                              IP属地:江西17楼2018-07-01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