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0,184贴子:9,566,932
  • 4回复贴,共1

医案分享一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案分享一则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6-24 21:27回复
    李xx,男,36岁。患慢性利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痢挟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6-24 21:27
    回复
      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桂枝9克 白芍18克 生姜9克 大枣10枚 炙甘草6克 大黄6克 三剂。
      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6-24 21:28
      回复
        解说: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加芍药方再加大黄而成。《伤寒论》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本案的辨证要点是在桂枝加芍药汤证的基础上,又见腹稍拒按,大便秘结脉按有力,舌绛苔黄等实证。(刘渡舟医案)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6-24 21:29
        回复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各家论述
          《金镜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
          《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6-24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