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39贴子:2,972,160

一个不错的视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1楼2018-07-02 18:33回复
    荀子才性本恶,商鞅立木,信,为“信”的上下贯通,认善,只有儒家才有善恶两分的圈套。道法都是超越的。


    3楼2018-07-02 19:17
    回复(3)
      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等并没什么严格的定义和界限。比如荀子,你说他儒家也行,他整体上还继承了孔子学说。但他强调性恶说,这就是法家学说的基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02 19:28
      回复
        所以,有人刻意把老子学说与孔孟之说剥离,实在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02 19:29
        回复
          明白了,人祸起于法家!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02 19:52
          收起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根基。文化繁荣得益于言论自由,只有言论自由才会有百家争鸣。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2 19:55
            收起回复
              诸子百家,真正反对周朝政治制度的,只有法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2 20:00
              回复
                在百家争鸣中法家取胜,法家取胜后就没有了百家争鸣。法家主张人性本恶,百家争鸣也是人性之一,所以百家争鸣也在法家制裁范围。不只是百家争鸣,等等的一切都属于人性,所以都在法家打击目标。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02 20:00
                收起回复
                  法治不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基于‘性恶’说的一种无奈的政治制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02 20:03
                  回复
                    儒家问题主要是周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人类社会普遍问题,周礼就是儒家的萧何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02 20:04
                    回复
                      作为人把人定义为恶已经就是与人为敌了,与人为敌就是人的敌人,不必再争辩,没有争辩的必要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02 20:06
                      回复
                        儒家思想有问题,儒家的问题属于细枝末节,而法家是根本性问题,法家主体思想根本就坏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02 20:08
                        收起回复
                          编剧不错,对于中国政治哲学史有一定的格局和宏观认识。
                          卫鞅主张“性恶论”,和孟轲声称的“性善论”,卫鞅年轻锐意,孟轲讷言持重,卫鞅服色显著,孟轲服色深暗,卫鞅驳斥儒礼却要行礼发言,孟轲儒家尊圣却恼怒失礼拍案,各种细节表现使两者形成了精彩纷呈的戏剧冲突,让这一幕戏变得好看。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8-07-02 20:18
                          收起回复
                            除开戏剧制作。就两位先贤的论述,我个人认为孟子的辩驳是有些黯然苍白的。
                            多年身处儒家亚圣的主导地位,让孟子在辩论中显得持重而慎言(俗语叫“船大难调头”),继儒家大成于一身的孟子得益于声望显著,却也得受制于理论的宏观僵化,面对机敏年轻的卫鞅其辩驳显得苍白而空泛。
                            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其中不难发现一条与孟子“性善论”相悖的逻辑主线,即承认了人性不良的一面,才会试图去改变环境影响。
                            事实上,我们当代人基本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性的起点不会是绝对的恶,也不会是绝对的善。没有人生来就是大贤大圣,或者生来就是大奸大恶。都是由于后天长期的善良积累,或者恶性循环造成的人生境遇。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胡萝卜加大棒的道理,利益用于引导良性的发展,而不良的状态得用大棒遏制。
                            比如一个写贴子用“谨以此帖献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样美好愿景开头的作者。在得意忘形,失去制约的时候,就算一个于实际毫无贡献意义的网络贴吧置顶,也会让他显露出“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我却那我无可奈何的样子”这种小人得志的心态。
                            所以人性本来的面目不像戏剧冲突表演的那样,必然是恶,必然是善。道家的哲学观点: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事物变化,人性善恶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在心智还处在萌芽阶段的时候, 就要看到它的发展趋势, 并且采取相应措施, 因为这时候是最容易为环境所影响。如果错过了机会,心智发展了,变化了,原本朴素干净的内心也会变得虚伪污浊。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8-07-02 20: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