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谈今吧 关注:116贴子:3,187
  • 13回复贴,共1

堪忧的博士学位造假【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
博士生,作为象牙塔最尖端的一小撮人,深受众人羡慕,他们是智慧和能力的象征,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产业化的快速布局,我国的博士培养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博士生的质量越来越差。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层次,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对此,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来形容,长此以往,将很难保证博士生的质量。


1楼2018-07-21 18:39回复
    著名学者丁东尖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士点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现在,中国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硕士生,能不能超过那时的本科生,也很难说。”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也认为:“我们现在高水平的博士生不多,导师水平不够,这很麻烦”,“有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没有项目怎么带博士生,这不是瞎带吗?”


    2楼2018-07-21 18:39
    回复
      2008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更印证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心。该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保持冷静的思考,富有色彩鲜明的文化个性,具备人文精神和传统内涵,品味高尚,温文尔雅,完全是因为大学教育和它的知识群体。如果大学离开自己的本质,知识分子首先会变质变性。社会将急剧地退化和变异。而社会退化的特征是:道德沦丧,焦虑浮躁,品味低下,无视信义,假劣泛滥,破坏文化,失去自我,缺乏自信,迷失方向。这样的社会可能充斥金钱和高科技,却绝没有希望和前途。
      因此,我们每年虽然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博士生,却在世界科技和发明史上没有一席之地,这不仅仅是因为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博士质量低劣,还因为我们庞大的高级官员明目张胆的博士造假之风盛行。


      3楼2018-07-21 18:40
      回复
        其实,在“十圌八圌大”之后遭查处的高级干圌部中,“假博士”可以说比比皆是。
        在“落圌马”的这80多名高圌官中就有这么多的“假博士”,那么仍在台上的中高级干圌部中,究竟还有多少“假博士”?也值得大家关注。


        7楼2018-07-21 18:50
        回复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抓圌住官圌员“假博士”问题不放,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些中高级干圌部在职时取得的硕士、博士学位,基本都是花费价圌格不菲的公圌款,作为纳圌税人难道不感到难过吗?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官圌员连学历都造圌假,你还指望他们有高尚的个人品格,还指望他们带着大家去共同建设一个诚信的社圌会吗?


          8楼2018-07-21 18:50
          收起回复
            疫苗都可以造假,官员的学历造假就是小菜一碟!


            9楼2018-08-07 15:21
            回复
              我还有幸听了18个博士之一的讲数学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8-17 06: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