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吧 关注:1,389,214贴子:7,696,085
  • 3回复贴,共1

【红楼梦男女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开始读《红楼梦》时,便觉得它生涩难懂。待囫囵吞枣地把红楼读完一遍后,我一头雾水,仍不解其中三昧。待我上了高二,学到了一种阅读鉴赏的方法---知人论世。自此之后,我便开始扩大自己在儒释道方面的阅读量。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楞严经》上的一句经文,曰:“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回想起南怀瑾先生曾言:“红楼梦,你真懂的话,那是一部禅学,一部佛法。”再回忆起红楼梦中贯穿开头与结尾的一僧一道,刹那间我茅塞顿开,心底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红楼表面虽表面是部歌颂爱情的著作,但其宗旨在于劝导世人:莫为情所累,莫为色所迷!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8-21 20:49回复
    红楼梦第一回中记载空空道人抄录红楼后的感悟“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我想“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不仅是空空道人抄录红楼梦之后的感悟,更是曹雪芹先生当初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大纲。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红楼梦》中的写作顺序---先写具有浪漫神话色彩的木石前盟,接着写多情公子的千万种痴情,又写因痴情产生的诸多痛苦,经红尘练心之后,最终宝玉“通灵幻境悟仙缘”。这不正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吗?
    虽说这宝玉最终遁入了空门?但回顾宝玉这一生所遇到的痴儿们,因“情”“色”二字而落了个悲惨结局的还真不少。如:林黛玉因害相思病而死,刘三姐为表自己的清白,不惜用剑自尽。若是这殉情之人,尚还值得为世间人所称道,但若是那因好色而丧失了性命的人,实在是令人惋惜。如: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贾瑞,贪恋嫂子凤姐的美色,被凤姐设局教训之后仍不知改悔,而后虽得渺渺真人的风月宝鉴,但他仍不听从真人训导,最终落了个精尽人亡的下场。再如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导致其最终命丧天香楼。又再如秦可卿之弟---秦鲸卿,即秦钟,因与尼姑智能儿幽会缠绵,不仅气死了自己的父亲,更是使自身落了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而反观四大家族中那些淫污纨绔,死的死,发配的发配,落魄的落魄。
    我想这作者们无不是想论证真如福地中宫门上的那四大字“福善祸淫”。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8-21 20:52
    回复
      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对秦可卿有判词云:“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判词的意思是说:别以为使家族破败的不肖子孙们皆来自荣国府,实际上,家族破败的根源在于宁国府中像贾珍等伤风败俗的秽行。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贾雨村曾请教仙翁:“那荣宁二府,尚可如前否?”仙翁甄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二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而从古至今,类似于福善祸淫之类的劝诫数不胜数。只因夫妻之道实为人伦大道之根基。若非夫妻之份,却行夫妻之事,定有违伦常。《朱子治家格言》中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而如今社会上人们情欲炽盛,早已乖舛了伦常。2010年时,人民网曾报道中国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000万,而其中近半艾滋病感染者皆为青年男性。现今据媒体报道,每年情人节过后一个月左右会出现青年女性堕胎高峰。又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全球每年堕胎人数为5000万,相当于四年二战死亡人数之总和。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数据,而为何仍有不少人不顾伦常大道,沉迷于声色犬马之间不能自拔?我想必是这世人不明白其中因果利害,若人们知晓,欲是深渊,天道福善祸淫等浅显的道理,定然不会如此恣情纵欲。然而在这世间,色欲虽难抵制,但那情丝更难斩断。在此我们不妨研究一下,贾宝玉是如何由一个情痴到最后看破红尘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8-21 20:53
      回复
        在宝玉红尘练心的过程中,对其帮助最大的莫过于两次在太虚幻境中的历练。
        在宝玉第一次进太虚境时,警幻仙子先以横批、对联、配殿署名来开导宝玉,又以记载金陵女子命数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供宝玉阅览。之后又让宝玉聆听《红楼梦曲》12支,奈何宝玉未悟。幻仙子只好将他的妹妹可卿许配给宝玉,秘授宝玉云雨之事,意图“不过令汝(宝玉)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世之情景呢?”怎耐还未等宝玉开悟,宝玉便被夜叉海鬼拖下了迷津,迫使宝玉回到了现实世界。
        在宝玉经历大起大落、生离死别之后,宝玉又重游了太虚幻境。而此时的太虚幻境中有了些许改变。楼牌上的“太虚幻境”四大字改为“真如福地”,宫门上的“孽海情天”改为了“福善祸淫”,旁边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改为“过去未来,莫谓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薄命司”改为“引觉情痴”。那些在世间与宝玉亲近的女子们在这真如福地中,要么呵斥宝玉,要么冷淡宝玉,现身说法“亲近不相逢”。宝玉又在“引觉情痴”大殿中熟记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知晓了姊妹们的寿夭穷通,仔细回想起往事来,便悟出了那“诸行无常”“因果来去”之理。宝玉醒来之后,自然便看淡了这男女之情。
        往往许多事情都是如此:看得破,忍不过;想的到,做不来。若有人欲问我:如何才能看破放下?我只能一笑置之,因为我本为情痴,又谈何引觉情痴。若有真有人穷追不舍,那我只好把话锋一转,向上一指,曰:“以锲入锲,精益求精。”
        ——净诚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8-21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