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吧 关注:4,325贴子:12,937

搜寻外星人应聚焦“自然发生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左是地球,右是开普勒-452b。新研究指出,开普勒-452b接受了足够多的恒星发出的光,可支持生命生存。开普勒-452b是科学家确认的首颗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且大小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图片来源:美国太空网官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23 05:01回复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1日报道,该校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最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组行星。每当有新系外行星现身,那个亘古以来就一直盘旋于人们脑海的问题就会重新浮现出来:新行星能否让生命繁衍生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23 05:02
    回复
      对于这一问题,科学家首先默认的回答是,要确认这颗行星是否位于“宜居带”,即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让行星表面可以存在液态水。但单靠水并不会制造生命,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我们还必须考虑另外一点:行星是否受到了足够多的主恒星发出的紫外线辐射来创造生命的基石,新行星正是受到了主恒星的这一“恩泽”,生命或许能在此像在地球上那样繁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23 05:03
      回复
        来自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MB)的研究人员发现,生命在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表面孕育的机会与其主恒星发出光的类型和强度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23 05:03
        回复
          他们在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的最新论文中提出,发出足够多紫外线(UV)的恒星可在围绕其旋转的行星上启动生命,这一过程类似地球生命的诞生过程。在地球上,紫外光为一系列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这些反应产生了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23 05:04
          回复
            他们最新确定的这一系列行星,其主恒星发出的紫外线足以让这些化学反应在行星上发生,且这些行星位于宜居带内。
            论文第一作者、卡文迪什实验室和MRC LMB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员保罗·瑞默说:“这项工作使我们能缩小搜索生命的最佳位置,它让我们更接近于解决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一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23 05:05
            回复
              这篇新论文是卡文迪什实验室和MRC LMB之间持续合作的结果,汇集了有机化学和系外行星研究。它建立在当前论文共同作者约翰··萨瑟兰教授此前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化学起源的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萨瑟兰团队提出,氰化物虽然是一种致命的毒药,但实际上是孕育地球生命的原始汤中的一种关键成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8-23 05:05
              回复
                在萨瑟兰团队提出一个假设:来自撞向年轻地球的陨石的碳,与大气中的氮相互作用形成氰化氢。氰化氢天女散花般散到地球表面,在来自太阳的紫外光提供的能量下,氰化氢在地球表面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物质生成了RNA的基础组成成分。RNA是DNA的近亲,而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DNA是携带信息的第一个生命分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8-23 05:08
                回复
                  在实验室中,·萨瑟兰团队在紫外灯下重建了这些化学反应,并生成了脂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前体,这些都是活细胞的必需成分。
                  瑞默说:“我无意中看见了这些实验,作为一名天文学家,我的第一个问题始终是: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光,而他们这些化学家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一问题,于是,我开始测量他们的灯发出的光子的数量,然后意识到,接下来应该将这种光与不同恒星发出的光进行比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8-23 05:09
                  回复
                    随后,这两个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测量当暴露于紫外线时,氰化氢和水中的亚硫酸氢根离子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形成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然后,他们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同的实验。
                    最新论文资深作者、卡文迪什实验室的迪迪埃尔·奎洛兹教授:“在黑暗中也发生了化学反应,尽管比在光线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慢,但它仍然发生了,我们希望弄清楚需要多少光才能让光化学战胜暗化学反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8-23 05:10
                    回复
                      研究表明,在黑暗中,氰化氢和亚硫酸氢盐一起生成了惰性化合物,其不能用于形成生命的基本组件;而在光下进行的实验确实产生了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然后,研究人员将光化学与暗化学相比较,弄清楚了围绕这些恒星轨道的行星可用的紫外光的数量,以确定化学反应在哪儿可被激活。
                      他们发现,与太阳相同温度的恒星会发出足够多的光线,让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得以在其行星表面形成;而冷恒星不会产生足够的光线来使这些生命的组成部分得以形成,除非它们拥有周期性的强大的太阳耀斑,一步一步推动化学反应发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8-23 05:10
                      回复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能够接收到足够多的光来激活化学物质,且表面可能含有液态水的行星,位于所谓的“自然发生区”。
                        已知位于“自然发生区”的系外行星中,有几颗已被开普勒望远镜探测到,包括开普勒-452b,它于2015年被发现,当时NASA称其为“在类似太阳的恒星围绕的宜居区内的第一颗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这颗行星被称为地球的“堂兄”,但它距离地球太远,以目前的技术无法对其进行精准探测。下一代望远镜,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有望能够识别和潜在描述位于自然发生区内的更多行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8-23 05:15
                        回复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根据最近的估计,可观测宇宙中有多达7*1020颗类地行星。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它们也有可能或者将以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方式繁衍。
                          瑞默说:“我不确定生命是多么偶然,但鉴于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一个例子,寻找最像我们的地方意义重大。”
                          据美国太空网8月1日报道,瑞默已经计划下一步:他说他想使用氙灯,它与来自恒星的紫外线更接近,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厘清RNA形成发生于何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8-23 05:15
                          收起回复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2-02 03:34
                            回复
                              我在怪侠影院上面看的


                              15楼2019-03-11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