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吧 关注:2,288贴子:33,664
  • 3回复贴,共1

【脂雪轩】周汝昌: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汝昌: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
《周汝昌诗词稿》中华书局出版


1楼2018-08-26 12:12回复
    周汝昌: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
    《周汝昌诗词稿》中华书局出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08月26日 版次:AA10 作者:黄茜
    写诗贯穿了周汝昌的一生。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去世,在最后5个月里,他还写了将近40首诗。

    《周汝昌诗词稿》,周汝昌著,周伦玲编,中华书局2018年版,260 .00元。
    南都讯 记者黄茜 发自北京 适逢红学家、作家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周汝昌二女儿周伦玲编选的《周汝昌诗词稿》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收录周汝昌先生所作诗稿一百七十余首,词稿五十余首,展现出另一个“无赖诗魔侵晓昏”的“诗痴”周汝昌。
    脂砚斋评批《红楼梦》说曹雪芹写书有“传诗之意”,作为红学研究巨擘,周汝昌也雅爱诗词。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写诗,和《红楼梦》中人物一样,“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吟咏的对象,无外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目击成诗,触景生情。譬如新书出版,自题一首;钱钟书请吃饭,题一首;除夕下雪,题一首;拜望曹雪芹故居,题一首;在协和住院治眼疾颇感无聊,题一首;道新先生来家吃饺子聊得高兴,又题一首。
    《周汝昌诗词稿》责编李世文告诉南都记者,《诗词稿》呈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言志、抒情、纪事之篇,譬如《八十著书自嘲》、《一介书生》、《苦住》、《甲申中秋作》等,也有与吴宓、顾随、张伯驹、启功、徐邦达等学人的唱和之作。“诗词是传统读书人吟咏情性、发抒怀抱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汝昌诗词稿》采用传统宣纸线装的形式,繁体直排,外加布面函套。李世文说:“我们参考了一些明清雕版集部古籍,以及近代以来的线装诗词集,按照既保留传统风格、又适当照顾现代阅读习惯的原则,确定了书稿的版式,如全书均采用仿宋字体(仅大小两种字号)、不空行、加新式标点等等,基本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周汝昌在南开中学的国文老师孟志芬曾评价他:“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他一生浸淫古典文学,随意点染,出口成诵,于诗词上用力甚深。只是后来红学成就过于夺目,反倒遮掩了他作为诗人的身份。据悉,周汝昌一生留下诗稿无数,因历史原因多有散佚,此次结集出版的仅为一小部分。
    专访周汝昌二女儿周伦玲
    南都:为什么决定编选这部《周汝昌诗词稿》?
    周伦玲:今年是我父亲诞辰百周年。我的原意是给他出一本诗词全集。但他的诗词一个是量太多,另一个是太杂。他的著作里,他的信件里,他自己的文章有时最后加个“诗曰”,散落在各种地方,我搜集起来特别困难。尤其在给朋友的信件里有大量的诗词。我一时搜集不全,就跟中华书局商量,先出一本纪念文集吧。《诗词稿》是他诗词著作当中极小的一部分。
    写诗贯穿了我父亲的一生。我父亲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作了。我现在手里有他的一本《乱玉诗存》,还有一本《细雨檐花馆词》,是他在初高中时期的手迹。我父亲是2012年5月31日去世的,在最后的5个月里,他大概写了40首诗。最后的时刻,他眼睛已经完全看不见,耳朵也基本听不见,诗歌由他口述,我们记下来。在我这里记录的最后一首诗写于5月18日,是写给恭王府的词社的。
    父亲写的有诗、有词、还有曲子。曲子因为量少,所以《诗词稿》里主要是诗词。
    南都:《诗词稿》里收有周汝昌先生和民国大藏家张伯驹唱和的诗词。你父亲和张伯驹是因为什么原因成忘年之交的?
    周伦玲:我父亲1948年和张伯驹认识。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在写《红楼梦新证》了。我父亲在燕京大学读书,张伯驹是燕京大学的教员,他把自己的收藏拿出来在校园里办展。展览上有一张《纳兰小像》,因为和《红楼梦新证》有关,我父亲去看了,从那儿开始认识张伯驹。
    大约1950年左右,张伯驹在北京城是非常有名的大词家。有好多老词人组成了词社、诗社,比如“丽泽诗社”、“庚寅词社”。这群人中,我父亲是最年轻的一位。诗词社隔三差五要开社员大会,或者出个题目,或者出个韵脚,大家来唱和,然后来评谁做得最好。我父亲那时候就已经和京城的老词家相酬唱了,增加了不少知识,也获得了不少的信心。后来张伯驹出了词集子,还让我父亲写序和跋。他对我父亲特别赏识,评价非常高。
    南都:周汝昌先生在诗歌方面有没有师承呢?
    周伦玲:我父亲说自己了无师承。他用《红楼梦》里的话说,他小时候干的营生就是爱上了诗词曲,着了迷一样的。从十五岁他就知道有长短句。1937年,他对词的研究已经登在南开中学的校刊上了。1947年,他就在《梦碧词刊》上发表词作了。
    别人说我父亲是红学家,但在我感觉,我父亲首先是个诗人。他最早的成就就是诗词。他上大学、读研究生搞的也是诗词。我父亲有很多文章讲诗人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写得和他自己有点相像。他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情调。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的,“看见燕子,就跟燕子说话;看见河里的鱼,就跟鱼说话。”他处处用情,处处感发,喜乐哀怒,胜于常人。
    南都:你们兄弟姊妹有受到父亲雅好诗词的影响吗?
    周伦玲:父亲从事的工作对我们影响特别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在中央广播电台讲“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趴在收音机旁边听父亲讲,真是潜移默化。后来八十年代父亲写《诗词赏会》,都是我们一字一句帮他誊抄的。我父亲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古典诗词,他谈的都是中华文化。我的一个弟弟,《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后来下了兵团。那时候他给父亲用诗词写信,我父亲见了高兴坏了,两个人就互相用诗词通信。
    南都:师友们对你父亲的诗词作何评价?
    周伦玲:最开始作诗的时候,他在南开中学的国文老师孟志芬说他的词“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
    我父亲受他的老师顾随的影响很大。1941年起,他跟顾随诗词往来唱和,从顾随这里学到了太多的东西。在顾随的指点下,我父亲的诗作有很大进步。顾随对他说:“你的大作诗词真有进益,可喜!”
    我父亲有一本诗集叫《沦陷集》。张伯驹在跋语中有这么一句:“日寇入占北京,禹言(周汝昌字)有《沦陷集》,激昂悲愤,过于黍离之歌。”1947年,我父亲在燕京大学,拿着诗去请教邓之诚。邓说我父亲“诗格微近玉溪,即从此入手,多读多作,自当猛进。”历史学家、文学家缪钺也用他的诗来赞叹我父亲的诗:“能从旧体发新思,此是人间绝妙辞。格调不论南北宋,芙蓉出水即清姿。”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我父亲的诗词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是围绕《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他一生的诗词的词风、诗风是在变化的,内容也是在变化的。


    2楼2018-08-26 12:15
    回复
      3楼2018-08-26 12:16
      回复
        能从旧体发新思,此是人间绝妙词。
        格调不论南北宋,芙蓉出水即清姿。
        ——缪钺
        参透禅宗空色幻,是真情种是诗人。
        ——孟志芬


        4楼2018-08-26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