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炮,
炮体由三部分构成,带有活塞轮的(五彩斑斓的)结构,负责弹头的供给,简称为A区域。
A区域对面是二次推进弹药供给,相对较小的一团白色,简称B区域。
AB区域旁边,是第一次推进弹药供给的C区域,图片上看起来是一片灰白相间的结构,比较高。
最后是没什么价值的冰炮轨
其次每个结构的具体讲解
A区域最为复杂,首先发射器两侧间隔石英接上电路,强充能下激活且不会激发Bud。后方延迟电路由活塞/中继器组成差值为1gt(1/2t)的延迟电路,紧接着靠后是阻断/通过电路(绿萌处),负责统一激发延迟电路。而后是左右各6组的活塞轮,黑色的五组可编辑,红色的一组被封闭不可编辑,为结构需要。最后是炮管后面一团乱七八糟的线路(非常混乱)包括9t循环时钟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二阶推进器,活塞轮的激发装置,阻断/通过电路(绿萌)的阻断/通过装置(恩就是这么混乱)。也就是整个炮的主要控制部分。
B区域很简单仅包含一个二阶推进器和供弹15个TNT作为二次推进弹药,由下方9t循环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以及计数器直接控制。
C区域也很简单,供弹60个TNT通过两次推进归正,以同时推进弹头和二次推进弹药,同样由下方9t循环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以及计数器直接控制。
炮轨活塞门拦截就行了,9t间隔拦一次
最后是大家熟悉的(讨厌的)时序,首先是活塞轮转动,将选好的点位预备加载,此时关闭阻断/通过电路,接着打开此电路,不断供给弹头,此前激发BC部分,供药10次,最后炮轨上的活塞门由远及近关闭,具体时间十分混乱不说了。



炮体由三部分构成,带有活塞轮的(五彩斑斓的)结构,负责弹头的供给,简称为A区域。
A区域对面是二次推进弹药供给,相对较小的一团白色,简称B区域。
AB区域旁边,是第一次推进弹药供给的C区域,图片上看起来是一片灰白相间的结构,比较高。
最后是没什么价值的冰炮轨
其次每个结构的具体讲解
A区域最为复杂,首先发射器两侧间隔石英接上电路,强充能下激活且不会激发Bud。后方延迟电路由活塞/中继器组成差值为1gt(1/2t)的延迟电路,紧接着靠后是阻断/通过电路(绿萌处),负责统一激发延迟电路。而后是左右各6组的活塞轮,黑色的五组可编辑,红色的一组被封闭不可编辑,为结构需要。最后是炮管后面一团乱七八糟的线路(非常混乱)包括9t循环时钟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二阶推进器,活塞轮的激发装置,阻断/通过电路(绿萌)的阻断/通过装置(恩就是这么混乱)。也就是整个炮的主要控制部分。
B区域很简单仅包含一个二阶推进器和供弹15个TNT作为二次推进弹药,由下方9t循环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以及计数器直接控制。
C区域也很简单,供弹60个TNT通过两次推进归正,以同时推进弹头和二次推进弹药,同样由下方9t循环及发生和关闭装置以及计数器直接控制。
炮轨活塞门拦截就行了,9t间隔拦一次
最后是大家熟悉的(讨厌的)时序,首先是活塞轮转动,将选好的点位预备加载,此时关闭阻断/通过电路,接着打开此电路,不断供给弹头,此前激发BC部分,供药10次,最后炮轨上的活塞门由远及近关闭,具体时间十分混乱不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