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弘吧 关注:6贴子:1,098

【尧曳弘尘】朕要开后宫(尧后弘贵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当然会有其他很多男明星,但这两位绝对是受宠了
没有原型!带入演员就可以了,朕是女帝
想宠谁就宠谁


1楼2018-09-25 08:53回复
    天盛元年,朕初登大宝,是为天盛女帝。朕身边有二位女官,一位倪氏,小字妮,一位刘氏,小字诗。
    册封嫡妃张氏为皇后,史书称尧皇后
    册封侧妃袁氏为贵妃,史书称弘贵妃
    这二位美男陪伴女帝多年,深得帝宠。
    弘贵妃出身荆州望族,乃是汝南袁氏的旁支,祖上颇有名望,又生就一副好姿容,是当世闻名的美男子,女帝为储君时听闻其美名,宣召入府为妃。尧皇后张氏同样文武双全,却出身富贾之家,朝中无人为官,幼年迁居域外生活;尧皇后自小养尊处优,曾于各地游学,通晓各国语言,见识颇为广博,因此与中土人氏颇为不同,凭借才貌又与王储时期的女帝感情深厚而入选,成为嫡妃。弘贵妃名门之后,样样皆不逊色,却因迟来半步,只得屈居侧位,隐隐有不服之意。
    尧皇后有一子,而弘贵妃则有两子,二人表面上看似亲密,实则为了太子之争几年下来已经水火不容。
    另有安西金城人黄氏为侧妃,史书称轩贵妃,女帝登基前夕入府为侧妃,亦甚宠之。其祖父乃一代名士,颇有威望,后定居甘州一代。轩贵妃亦家学渊源,为人温和宽仁,飘逸俊雅。
    天盛二年,女帝先后纳王氏、林氏、胡氏入宫,分别封凯贵妃、新贵妃、歌妃。
    王氏同为荆州人,却是琅琊王氏后裔,承袭父爵为将军,封冠军侯;此人身形瘦削却学兼文武,尤其星眉剑目极为英气,声音低沉静谧,犹如穿云破月之箭也,甚是令女帝沉醉,甘心陷入其手中,史书称凯贵妃。
    林氏为博陵侯之子,博陵侯为天盛开国重臣之一,战功赫赫,后分封于盛京镇守关外,十余年来再无战事。膝下唯有一子,身长八尺有余,眉宇间俊雅风流、姿容绝艳,允文允武却都不算不上精通,唯身姿纤瘦,手长脚长又善讲笑话。女帝巡查盛京时一见之下甚是喜爱之,遂不顾一切纳入后宫,史书称新贵妃。
    这二人入宫引起了弘贵妃的不满,他一面希望利用这二人对付尧皇后,又担忧这二人入宫后分宠,重蹈昔年王皇后引武媚娘入宫对付萧淑妃之覆辙,于是举荐了表弟胡氏入宫。女帝见胡氏身材高大、面容俊朗、英姿勃勃、谈吐不凡,又知其本出身淮南安定胡氏,后迁居松江府长居,乃名门之后,遂封为妃,史书称歌妃
    天盛三年,女帝听闻幽州有一男子白氏,因生于敬亭山下而以此为名,眼下有痣,名曰“滴泪”,肤色白皙而绝美。《相面术》中说,面带“滴泪”者,前世必为爱所苦,被爱所困,今生则修得美满。女帝闻听遂宣召入宫面见,只见此人面容清隽,眉目如烟似画,一颗泪痣出于眼下果真平添风致,身形看似削瘦却颇有力道,相面师言道:此子骨相极佳,良人也。女帝遂纳入后宫,史书称敬妃。
    白氏入宫后,一日同女帝说笑,曾言道,幽州还有一男子姓张氏,鼻尖有痣,一双眉眼尽是风情,二人曾有所交往,此人颇善说笑也。相面师云:《相面术》说鼻尖有痣者,主财运也,必声势极隆,女帝大喜之,便宣张氏入宫。张氏容貌乍看之下略不起眼,但如细细品鉴,则可有超乎容颜之感也,一双眼更能穿破世俗,声音低柔温和,同沉静安稳之凯贵妃各有所长。女帝喜爱之,纳入后宫,史书称昀妃。


    2楼2018-09-25 10:55
    收起回复
      伴随着数名美男到来,后宫一时间颇为热闹,女帝亦流连其中。
      次年,歌妃得一皇子,因其与弘贵妃同族,是以弘贵妃仗着身边三子,更堪与尧皇后争锋。
      尧皇后心性淡泊,本不是争权夺利之人,也素来无意后宫争风吃醋,但此时自己皇后身份动摇,且女帝流连美男之间,已经许久不曾过问尧皇后了,自己倒还罢了,可是皇子却不能不......如是,由不得他不担心。
      天盛五年,尧皇后请女帝广选美男充盈后宫,女帝允之,并由尧皇后主理。
      经过遴选,南阳郡守之子刘氏、清河郡守之子马氏入选,刘氏封为妃,马氏封昭仪,均以年轻姣好姿容和兼具英气和清秀而深得帝宠。同时入选的还有庐州出身教坊的陈氏与杨氏,二人均官宦人家出身,却因父辈获罪受牵连而入教坊司,明珠蒙尘却难掩其光辉,女帝甚爱此二人容貌,封杨氏为妃,陈氏为昭容。
      四人皆尧皇后所挑选,入宫后果然以倾城姿容得宠,引弘贵妃心生不满。他性子疏阔爽朗,在后宫人缘甚好,拉拢刘、马二人,尧皇后再如何格格不入,也知道身份地位受到了威胁,担忧弘贵妃觊觎后位意图易储,便拉拢陈杨兄弟,相互对峙,其余几人亦暗中站队。歌妃是弘贵妃表弟,自然与他最好,凯贵妃、新贵妃表面上不掺和,明里暗里都帮着弘贵妃;轩妃独善其身,从不参与其中;敬妃与弘贵妃本相识,却并非熟络,不好公开反驳亦不算支持,与尧皇后更是全无交情,两不相帮;至于昀妃,则半掺和半游离,尚犹豫不决,双方都在争取拉拢。
      弘贵妃向女帝谏言,道尧皇后所举荐之人,乃其兄长之子,皇后之侄也,常言道举贤避亲,尧皇后却想引侄入宫为妃,叔侄同侍女帝,实在不像个样子,理当惩戒。尧皇后则道,弘贵妃能举荐表弟,自己举荐侄子怎么了?再者,陈杨二子并非同自己沾亲带故,不过是兄长路过庐州时所遇,惊为天人才献予女帝的,一片忠心赤城。陈杨二子均姿色倾城,世间罕有,非常人能及也。尧皇后如此反击,令弘贵妃大怒,女帝却因沉湎于新人容颜之中而无暇顾及,任由后妃之间龃龉频生,后妃们缠斗不已,为争女帝之宠无所不用其极。四名新人亦非等闲,掺杂其中,往来穿梭,亦颇有心机。
      这刘氏子乃河南南阳郡守之子,自幼承习于琅琊阁,少年清隽,意气风发,偏又文武双全,才思敏捷、聪慧异常,生的是长身玉立,性情灵透,善舞剑,亦会舞,步履轻捷。一双眸子璀璨如星,唇边微漾,不经意间小小虎牙破土而出,甚是顽皮,叫人好不喜爱。如此舒朗少年气却又颇具涵养,吃得下苦、受得了罪,更可腾空起,入青云,其颖悟纵览后宫亦是居首。如此人物令女帝爱不释手,又好玩、会玩,众人之中虽年纪最幼,亦居二品妃位,常伴女帝左右,史书称昊妃。
      马氏子则是清河郡守之子,是当世有名的“四公子”之一,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清秀绝伦,见之忘俗。此子以容色名动天下,惊艳世人,更曾以男子身份高居琅琊美人榜榜首,并蝉联;面容柔和却带着三分英气,其美,非言语所能及也,堪比传闻中的绝代美男兰陵王。此子性情温柔,心思细腻,善解人意,早年间曾因容貌过于美丽而招致非议,历尽风霜却并无怨怼之意,仍以温良之姿笑对人生,生活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女帝爱其华美,惜其遭遇,而留在左右,日夜伴之,史书称马昭仪。
      杨氏子则名门显贵之后,本弘农杨氏后人,后因祖父官拜庐州尹而举家迁居庐州,一度十分兴旺,其父因科考舞弊而被罢官入狱,家族均受牵连,杨氏亦被没入教坊司学艺。杨氏容貌端正,气度不凡,因身形板正而被选入军营修习多年,练就一身本领。早年间登台献艺时,便已经声名远播,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无数男男女女涌入只为一睹其光华,可见其美。成年后以一舞名动教坊,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遂名扬四海。曾以一袭白衣傲立山巅,佼佼若谪仙,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见之不忘。入宫后为女帝献舞,惊艳全场,遂纳入后宫,深得恩宠,后虽因才艺渐逊而稍有失宠,却仍旧以倾世之姿令女帝难以忘怀,史书称杨妃(杨淑妃)。
      陈氏子亦出身名门海宁陈氏,其父为太守,受牵连遭免官流放,陈氏因年纪尚小逃过一劫,因眉目如画而被没入教坊司。俊美清雅,飘逸轻灵,面如冠玉,唇若涂丹,兼修文武,尤善剑术,诗云: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陈氏虽生就一副好面容,大可凭借容色侍人,换得个平步青云,然其性情孤傲,不喜热闹,才艺不肯尽心学,但有机会,亦不肯去。后为尧皇后兄长所发掘,引入宫中,女帝见之甚喜,欲封为妃,然陈氏厌恶以色侍人之举,当下回绝,惹得女帝不悦。后女帝明晓其性格,只封为昭容,偶有幸之,陈氏皆受之,不亢不卑,反得帝宠也。


      3楼2018-09-25 13:57
      收起回复
        这四人入宫后,宫内乱作一团,因女帝一面离不开昊妃,又舍不下洋妃神颜,更是喜欢风度翩翩的凯贵妃、风趣的新妃、敬妃等人,耽搁了朝政,而弘贵妃与尧皇后之间的争斗也趋向白热化了,女帝心中清楚,却不知该帮谁,因为她一个都舍不得。陈昭容不参与争斗,只感恩尧皇后提携,是以并不接受弘贵妃等人的拉拢,还觉得洋妃过于谄媚邀宠,甚是不喜,洋妃觉得其故作清高,不愿与之来往,倒是同新妃还能说得上几句话。新妃性子好,后宫人缘极佳,除陈昭容外,就连一向不怎么站队的轩妃也同他有所交往。陈昭容不掺和争宠之事,尧皇后阵容几欲崩塌,仅靠着一个容色卓绝的洋妃,而弘贵妃等人则扶摇直上。
        天盛七年,渝洲上师坤度入宫,为天盛祈福,女帝携众妃朝拜,见坤度上师眉眼精致、面容如玉,甚是喜爱,更兼气度高华、贵气不俗,便出言相邀,恳请其留在宫中,为女帝所用。但坤度并无此意,逗留数月后仍旧离开,并留下一样东西。女帝起先以为东西是留给自己的,结果竟然是给女官倪氏的,气急之下女帝驱逐了女官,据闻不久后这位女官便寻到了坤度上师,两个人一道隐居去了。
        女帝怒极,任命昊妃为渝州都督,专门寻找这二人,可惜昊妃滞留数月,却怎么也找不到坤度上师和倪女官,这二人全无行踪,就好似消失了一般。女帝气急败坏,但也实在是离不开昊妃,于是召其回京。昊妃在回京路上偶遇一白氏男子,自称长安人氏,要去往荆州寻表兄,因年纪相仿又颇为投缘,于是二人结伴而行。回京后昊妃向女帝说了此事,白氏已经找到了他的表兄,正是现任荆州牧之子朱氏。女帝听闻这二人均是相貌不俗、人品俊雅,大为感兴趣,遂宣召入京,白氏被任命为大理寺卿,其表兄朱氏为京兆尹。只是女帝后宫人数极多,朝政事务繁杂,扭过头去便把此事给忘了,二人入京任职,并未得到进宫参拜的机会。
        天盛八年正月,洋妃得一皇子,是为五皇子,女帝悦之,晋封淑妃。尧皇后正觉欢悦,忽得女帝再宣旨,晋封弘贵妃袁氏为皇贵妃、凯贵妃仍为贵妃,新妃迁德妃,轩妃迁贤妃。如此,正一品四妃皆全也,妃位只余歌妃、昊妃。袁皇贵妃一党益发得意洋洋,尧皇后气急而病倒,担忧皇贵妃上位,便极力劝说女帝,册封二皇子为储君。二皇子乃尧后之子,嫡子却不居长,女帝既敬重尧皇后又喜爱皇贵妃,在嫡子和长子之间更是犹豫不决,便借口几个孩子年纪尚小,暂时不予册封。数月后端阳佳节,女帝宴请臣子,筵席之上,见一臣子容貌俊美,长身玉立,尤其肤色莹白如玉,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女帝一时竟有些忘情,半晌才回过神来,随即询问是何许人也,才知竟就是京兆尹朱氏,不由得感叹早几个月怎就给忘了!女帝悦之,遂宣召朱氏入宫侍奉,封婕妤;其弟白氏也被召入宫中,为起居郎。
        这表兄弟二人入宫之后,白氏虽不是嫔妃却能够自如出入内廷,婕妤朱氏更是盛宠,半月间日夜侍奉女帝,不离左右,远胜过当初杨淑妃一连七夜。朱婕妤之宠,于后宫引起腥风血雨,敬妃、昀妃、马昭仪、陈昭容一时间黯然失色,不久后,中秋当晚宫宴上,婕妤朱氏献剑舞。月色如水,剑若霜雪,周身银辉。长剑如芒,气贯长虹,却是丝毫无损他温润如玉的气质。就像是最安谧的一湖水,清风拂过的刹那,却只是愈发的清姿卓然,风月静好。剑气带起衣袂翩跹,顷刻间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若这般舞剑,他就欲乘风归去一般。足不沾尘,轻若游云。竟与当年陈昭容不相上下,只一个重形,一个重灵,各有千秋,连一向不在乎宴会表演的陈昭容都不由得击节赞叹。女帝更是大喜过望,当下封朱氏为龙贵嫔,宣召侍寝,白氏亦从起居郎变为女帝后宫,封宇嫔。
        宇嫔面容不如表兄那般俊美,是以宠爱稍逊,却深得女帝器重,委以重任,处置后宫许多机要文件,身份之重,不言而喻。敬妃便借姓氏之便意图拉拢,宇嫔倒是好说话的很,只是他少不更事,历练太少,不敢决断,只听龙贵嫔一个人的话,龙贵嫔独来独往,并不和人交往。如此,敬妃拉拢不成,只得回去拉着昀妃、马昭仪几个嗑瓜子去了。


        4楼2018-09-25 15:43
        回复
          对于龙贵嫔的剑舞,后宫皆是赞叹,精通剑舞的陈昭容都不由得夸奖,唯有尧皇后冷笑。
          劳资出身武学世家,只是外祖家从商罢了,劳资当年可是一代盗帅,修习武学十余年,精通轻功、剑术,但凡武学,无一不晓。从举重若轻到举轻若重,哪怕是一根柳枝,都能杀的你毫无还手之力,区区微末伎俩,还敢在我面前装模作样!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唉,只可以做了这不自由的皇后,女帝身边又有如此年轻善武之人,再也没有施展轻功的日子了。
          尧皇后越想越是气愤,后来心想与其如此,倒不如过些闲云野鹤的日子为好,自己一身好武学,不能就此失传了。于是他遍寻名门望族子弟,挑选其中两个资质极佳的收为徒弟,传教剑术与轻功。这二人皆是翩翩少年,不过相差一岁,师兄弟俩的感情甚笃,又都品貌双全,吃住皆在一块,一道出入后宫,亦引起不少议论。
          林德妃云:皇后这是又要给女帝送新人啦!
          昀妃笑:一个淑妃就已经够了,皇后怎么还要给女帝送新人
          敬妃嗑瓜子:龙贵嫔和宇嫔虽跟咱们不是一路的,却也跟皇后没多少来往,皇贵妃身边人多,皇子多,皇后坐不住了呗!
          黄贤妃:嗯......
          凯贵妃:你们怎么话这么多!尧皇后乃是盗帅,岂容你们胡说!敬妃你过来,哥跟你玩!
          敬妃:凯哥.....
          呃......扯远了。
          不过敬妃所言的确不错,尧皇后名师出高徒,这陈小哥、李小哥都颇具天资,很快武艺进步,也得了女帝的青睐,先是做了内官,很快,自然也就封了嫔妃。只可惜二人虽为女帝后宫,却天性自在自如,不愿忍受拘束,是以在天盛十年的一日,悄然离开,杳无音信。尧皇后听闻,顿时哀痛不已,亲自外出寻觅,却无果。据说,其实尧皇后找到了这二人,师徒三个还相聚畅饮了一番,但是二人不愿回去,于是尧皇后假称未曾找到,回宫复命,自那以后,尧皇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不同皇贵妃争斗了,也不再刻意追求自己的身份或女帝宠爱,亦不再刻意谋求太子之位,只做闲散状。女帝对于陈、李二人的离开和尧皇后的转变深感失落,不由得怀恋起陈氏的舞步来了。
          皇贵妃见状,连忙命人寻觅善歌舞之人,入宫侍奉女帝,同时任命周氏、林氏二人为太常寺卿,主管礼乐,另有声音空灵者李氏名健,高亢者张氏名杰,皆选入之。女帝喜爱听李氏之歌,又爱其才华,见其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举止高贵、谈吐不俗,更通晓诗书,学贯古今,甚喜爱之,欲纳入后宫,甚至给出贵妃高位。然李氏已成家多年,且与其妻伉俪情深,不肯入宫,坚决推辞,更欲辞官归隐。没柰何,女帝只得放其离去。李氏情知女帝不会甘心就此放手,为免后顾之忧,遂携妻归隐山林,犹如竹林七贤,消失不见。临走时留下一卷乐谱,另有长串书目供女帝阅读,女帝日日翻阅,手不释卷。
          介绍一下新入宫的这几位。
          朱氏乃荆州牧之子,清贵公子却身姿卓绝,又因习武,而使得七分温润之中平添三分英气,可谓天资风流。为京兆尹,后入宫封婕妤,晋贵嫔,俸比九嫔,史书称龙贵嫔;白氏乃长安人氏,祖上出身太原,其姑母远嫁荆州朱氏,而他自幼曾来往于长安荆州之间,与表兄感情极佳。此子眉眼如炬,生的是一表人才,少时喜读诗书,可算得上惊才风逸,女帝曾命其任起居郎,可见一斑。后封宇嫔,晋贵嫔,史书称白贵嫔或宇贵嫔。


          5楼2018-09-25 16:44
          回复
            太常寺
            李氏,关外冰城人氏,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曾为京剧名角,此子随父亲自幼学习戏曲,声音清冽甘甜如泉,闻听有沁人心脾之感。成年后入国子监就学,成绩斐然,后选入太常寺,为女帝献乐作歌。《诗经·淇奥》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其名士风采冠绝当世,得女帝钟情,欲留其入宫,随侍左右。李氏拒之,言其妻亦太常寺女弟子是也,竹马青梅,如诗若画,婉拒女帝,不肯入宫,随即归隐山林,再不闻钟鸣鼎食之声也。
            张氏,巴蜀人也,


            6楼2018-09-25 16:57
            回复
              (接上)张氏,巴蜀人也,幼善歌,喜之,遂以为业。其声嘹亮,若钟磬,如金鼓,能穿破苍穹,如破晓之黎明。出身平凡,早年跌宕,历数年寒暑,几度沉浮方成今日之业,惜之。亦能舞,然性情内敛而不善言辞,常词不达意,引重重误会。妻谢氏,亦巴蜀人也,性乐观率真,仗义外放。二人相识于微时,其妻以人脉扶持此子,后登顶巅峰,仍不往恩德情感,喜结连理,至今一十一载,令人感动。此子爱妻犹甚,无惧争议,甘做“耙耳朵”。然,此夫妻二人性情,皆不宜与人交际耳,用力过猛,常有反效果。
              周氏,瀛洲东都人也,此地居大陆之外,人称宝岛,西洋人称之“福尔摩沙”。此子幼年其貌不扬,双目细小,然才艺惊绝,善琴,能谱曲做歌,少年时因才华横溢,独树一帜而声名远播,曲乐闻名遐迩,大陆少年皆爱之,东、西洋亦闻其名,中华曲风传遍天下,无论老幼妇孺,人尽皆知。后,充影而演之,亦导之,才华洋溢,皆有建树,更横渡大洋彼岸,播以中华文明。其妻亦宝岛人氏,却为西洋姓氏,因其父辈乃澳洲也,是以容貌兼具东、西之美,高鼻深目而瞳孔异于汉人。二人虽年龄相差数十,然如神仙眷侣,相度数年,仍宛若热恋,令人艳羡。
              林氏,南洋人也,祖籍闽海,祖父辈远下南洋求生而定居。喜乐,善歌,歌喉清婉动人,如天籁之音,拨动心弦,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也。年过三旬仍未娶亲,尽数投入做歌与竞技之中是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25 21:52
              回复
                霆嫔,陈氏,粤地岭南人也,天资聪颖,乃武学之良才,自学成才,小有所长,却苦无出路,辗转徘徊,难有进展。成年后为尧皇后收为徒弟,倾囊相授,方得开悟,却因女帝之爱而阻,止步不前,再无进益。此子面容秀逸,眉眼冷峻,看似肃杀,然欢愉时放纵大笑若西域神犬哈士奇,为女帝所钟,纳入后宫封霆嫔。然其不喜拘束,亦言语不能相通也,心之烦闷,遂失之宠遇,独来独往习剑术,长进一二。越明年,同易嫔相携离去,不闻其踪,尧皇后觅之未果,女帝亦派人多次寻觅,仍了无音讯,销声匿迹耳。史书不称霆嫔,只记陈氏子也。
                易嫔李氏,巴蜀人也,出身良家,自幼面容俊秀,唇红齿白,深受女子青睐,善球,喜歌,少年时节曾名扬天下,深得拥趸。尧皇后爱其执着诚恳收为弟子,亦倾囊授之,奈何天资有限,不过尔尔。与陈氏子同获女帝之爱,因其白皙清透、言语温柔而入女帝青眼,恩宠尤甚,欲封为妃,一度张扬得意,与杨妃不睦,满宫皆知。然杨妃有子,李氏不能及也,言行无状,渐失其宠,武学亦无长进,女帝渐厌之,弃之不顾。此子一向交好陈氏,骤然失宠而难以接受,二人商议之下遂一道离宫,再无踪迹。史书不称易嫔,只记李氏子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26 19:21
                回复
                  因陈、李二人与李乐师相继离开,女帝甚感失落,虽后宫美男无数,却无一人能取代才貌双全又宛若诗人的李乐师。尧皇后也因二子离开而与敬妃、昀妃等人外出找寻,不在宫中,女帝甚觉无趣,哪怕有新妃说笑解闷,亦不能缓解。皇贵妃见次,便广寻民间艺人,入宫献艺,以缓解女帝心绪,更是请来自己好友雷氏,入宫陪伴女帝。雷氏本关外人氏,出身平民,早年间行走江湖,至京师谋生。此子身材高大,口音浓重,风趣幽默,头大如斗,笑容憨厚,观之颇具喜感。女帝一见之下,竟开怀大笑,郁结疏解之,便将雷氏留在身边,后更是封为雷嫔,开后宫非美男之先河,令许多人颇为不解。
                  凯贵妃亦举荐了族弟王氏,国师则举荐弟子张氏。王氏子虽同出琅琊王氏,父母皆有所成,外祖更无双国士,家学渊源。然祖上已迁香江港城定居多年,长于洋师之手,因而不善汉话,却精通多重言语,天性聪颖,能力卓绝。自小学艺,善歌舞,为人活泼开朗,率真单纯,举止可爱,才艺精湛。入宫后因言语不通而闹出笑话,反令女帝开怀,大加赞赏,他亦以此为乐,女帝甚爱之,喜其纯粹,爱其干净,先封嘉嫔,晋贵嫔,史书称嘉贵嫔。
                  张氏子出身潭州,自幼喜爱歌舞,曾远赴高丽就学,突飞猛进,高丽女子爱之,名动两韩,汉女亦闻其名,盼其归国。归国后才艺剧增,更兼为人礼貌友善,谦逊勤勉,又肤光胜雪,梨涡浅笑,得数位老臣爱重提携之,国师更亲收为徒。经国师举荐入宫后,得女帝宠爱,册封嫔妃,史书称兴嫔。
                  九河入海之地,天津卫有一民间戏班子,名曰“德云社”,班主姓郭,十余年前闻名天下,佳作无数,此后年景日渐兴旺,戏班人数众多,亦分布各地,郭班主桃李遍天下。女帝早闻其名,然戏班邀约极多,整日演出从无间歇,女帝爱其才华而不舍强行宣召,皇贵妃便将情形转达,恳请戏班回京,班主闻言当即决定入宫,为女帝献艺。
                  女帝连续半月,由皇贵妃、凯贵妃、雷嫔等人相伴,听相声曲艺,戏班人数虽多,然容貌身材大多奇葩,难以入眼。其中唯有少班主正当弱冠,少年面容清秀,举止文雅,言谈颇为得体,女帝奇之,爱之,欲封为嫔妃,留在宫中。然班主不舍爱子,少班主亦承担戏班百年大业,不肯逗留,女帝只得一再恳求,少班主答允每月入宫献艺一次。后为女帝诚心感动,留在宫中,女帝喜其才华,爱其口才应变之力,封为麒麟美人(这是一个原本没有的位分,是专门为了少班主设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26 21:36
                  回复
                    自雷嫔、嘉嫔、兴嫔及麒麟美人等入宫后,女帝大为欢悦,厚赏六宫,亦大赦天下,泽被苍生。
                    天盛十年,再选美男。
                    雷嫔举荐好友郭氏、李氏、张氏等人,其中郭、李入戏台为女帝献艺,张氏则留在后宫。龙贵嫔则将自己多年好友翟氏、彭氏等举荐入宫,女帝喜翟氏真挚,亦封入后宫,封修容。那彭氏虽生的英气冠顶,然身材过于高大,女帝自觉难以招架,是以只安排入禁卫军为统领,遂举荐族弟小彭氏入宫。小彭氏虽样貌不甚起眼,然为人喜感,与其共进膳食则胃口大开,女帝大爱之,亦封为贵嫔。
                    郭氏子,京师人也,善口技,富才情,虽容貌不甚美,然女帝爱其才能,选入戏班,亦排演戏剧为女帝解闷排忧。其能力奇高,能模仿,收放自如,女帝喜之,得封上师。李氏子,河南郡人也,入京学艺,同郭、张二人交好,身姿高大,面貌粗犷,声音低沉,亦善表演,入选戏班也。
                    张氏子,京师人氏,生的高大威猛,英气勃勃,自带一股王霸之气,不怒自威,双眸如曜石璀璨。文武兼备,却独爱戏剧,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几度昏厥,亦未弃之。为嫔妃后仍与郭氏等演习表演,女帝爱其赤诚,又喜其混不吝的“爷们儿”之气,封为修仪。史书称张修仪或博修仪,以示区分。
                    翟氏子,山东琴岛人,摄政王(明哥)师弟也,生性率真爽朗,有韧劲儿,曾入国子监研习演技多年,居博士,修为颇高。女帝喜其赤子之心,召入宫中献艺,后封为嫔妃,但志不在此,只一心向学,女帝体谅,并不十分在意,史书称临嫔。
                    彭氏子,关外吉林府人氏,生的身材高大、英气逼人,其祖上迫于生计迁居关外,彭氏自幼长于山野,善骑射,能制弓,颇有猎人之风。女帝虽爱,却因其高大过甚,而不得不割爱,只封禁卫军统领,彭氏乃举荐族弟小彭氏。小彭氏,袁州宜春彭氏名门后裔,江右人也,看似貌不惊人,实则面带喜感,目光真挚,纯真可爱。吃相喜人,全无形象心机,女帝一见之下便胃口大开,大爱之,每每进膳,必召其相伴左右,数月便身材丰腴许多,然虽是如此,依然爱之如故,封为婕妤,晋贵嫔,史书称昱贵嫔或畅贵嫔。
                    女帝于当年中秋举办宫内外才艺大赛,民间良家子亦可参与,优胜者明年新春入宫朝见,百姓纷纷踊跃参与,奈何入选者寥寥。


                    10楼2018-09-27 10:07
                    回复
                      至天盛十一年春节,共计一十二人入选,女帝皆召入宫中觐见。
                      张氏子,荆州人氏,正值弱冠,方当少年。笑容和煦如明媚春光,没来由叫人心醉,目若朗星,眉宇清秀,灼灼似天上日光,耀眼夺目,投射入心底。因其才貌而入女帝之眼,得宠之,初封成贵嫔,后晋封修媛,史书称张修媛或成修媛。
                      秦氏子,闽海福州人氏,早年间便曾因面目俊朗而被国师所选中,少年名扬天下,深受追捧,却肯脚踏实地,安心研习,后再入京师,得女子爱之。因其清贵不凡,朗然卓绝,女帝喜之,封为嫔,然未久即厌倦,弃之不顾,此子遂一剑一马,昂然离去之,史书称秦嫔。
                      程氏子,松江府人氏,兼通文武,儒雅清俊,隐隐有国之大士风范,含笑若秋日之落英,垂眸如盛夏之微风,冷然似寒冬之霜雪,待人肖初春之暖阳。折扇轻摇,转身回首,唇边微漾,颔首轻笑,令人如沐春风,谈笑间妙语连珠,叫人身心沉醉。女帝爱重之,先后数度对弈,皆败之,遂纳入后宫封贵嫔,史书称枫贵嫔。
                      郭氏子,山东济南府人氏,为人风趣、不羁,表面纨绔,实际爽阔,性情疏阔爽直,似是没有心机,却是心明如镜,极为通透,一点即明。虽姿容在众美男之中不显优势,然其爽朗行径、言谈举止皆令人舒服,女帝爱其看破不说破之聪敏慧黠,纳入后宫,史书称然嫔。
                      韩氏子,关外冰城人氏,长身玉立,面带棱角,一双眸子迥然有光,不笑时面容冷峻似寒冰,却常喜形于色,爱笑,掩不住欢欣愉悦,为人鲁直。勤于锻炼,身材健硕,亦曾留洋海外,见识颇广,善驾车,女帝曾坐,后请太医往来数日也。因此之故,此子虽俊美秀逸,却只封君嫔,女帝虽爱,却无晋封,亦不再肯乘车也。
                      牛氏子,京师人氏,少年气息,性子活泛,幼承梨园名角修习京戏,登台后深受喜爱。年少时丰肥,曾受讥笑,后立志锻炼,如此瘦削,犹如刀削。笑容和煦,龙眉凤目,皓齿朱唇,甚是可亲,为人诚挚,女帝爱其才华喜其心性,纳入后宫,史书称骏嫔。
                      郑氏子,关外吉林府人氏,面容白皙胜玉,唇若涂丹,亦承梨园名角,修习京戏,幼习武,攻生角(武生),后入京进学,相识牛氏,二人年纪相仿、经历相似,极为交好。郑氏子容色更胜一筹,女帝见之,爱之,遂纳入后宫,大加宠爱,史书称业嫔。
                      (还有,但是太多了,容我一点点写)


                      11楼2018-09-27 12:01
                      回复
                        张氏子,山东滨州人氏,幼习武,曾为武科状元,女帝见之,收为侍卫,伴驾左右,护卫周全。此子丹凤细眼,美姿仪,英姿勃发、玉树临风,见之不俗。出身虽不高、年纪不大,但见识颇深,女帝原以为此子只善武学,哪知亦通文墨,遂更爱之,纳入后宫,封雨嫔,后改。为区分宇嫔,史书称之为剑嫔。
                        韩氏子,江南临安人氏,临川侯长子,出身不凡,自带清贵华丽之气也。面孔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眉梢眼角含带风致,唇角微起,如妖似魅。初入宫时,女帝见之大为惊艳,欲纳入后宫,然此子仗着出身高贵而不肯答允,策马而去,身姿背影宛若罂粟之花,令女帝痴迷不已,恋恋不忘,不肯进食,非其不能解也。叶氏子入宫后自请寻觅,将之带回,此子见女帝待自己爱恋至此,终于留下,史书称充仪。
                        叶氏子,东阳会稽人氏,出身平民,家境平平,样貌亦非过人,放眼后宫美男遍地,委实不占优势。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脸颊圆润讨喜,又同韩氏充仪交好,因寻韩氏子而立下大功,平素不声不响、不争不抢,反得女帝倚重,亦曾任起居郎,后纳入后宫,史书称叶婕妤。
                        李氏子,关外玉都人氏,戍边将军之子,亦少年从军,精通兵法。面容俊美、双眉斜飞,生性豁达、笑容憨厚,为人耿直,才艺精湛。喜好交际,同新妃、雷嫔等人同为关外人氏,算是同乡,往来密切,常以关外口音对答,从不顾惜形象,女帝听之,悦之,遂纳入后宫,史书称航贵嫔。
                        井氏子,关外奉天人氏,奉天郡守之子,本出身扶风郡,祖辈迁居关外谋生而定居也。身形高大,少年英姿,双目灼灼,丰神隽美,风趣幽默。善歌,声音悦耳,做歌时女帝曾闻听,爱之,遂寻此子,喜其灵秀聪颖,伴随左右,一度片刻不离。此子侍奉女帝心思细腻缜密,谨小慎微,女帝大为满意,又见其平素从不言后宫是非,敬重尧皇后,独善其身,故纳入后宫,史书称然贵嫔。
                        这十二人相继成为女帝宠妃,后宫益发热闹起来,许多早年间嫔妃不由得担心自己失宠。然,女帝雨露均沾,新欢不舍,旧爱难忘,人人具都伴驾,六宫皆大欢喜。
                        当年,雷嫔得子,晋封贵嫔,史书又称音贵嫔。
                        天盛十二年,春,陈昭容得子,晋封晓妃。此前宫中传言晓妃已然失宠,哪知如今封妃,流言瞬间平息。
                        女帝后宫美男遍地,子嗣颇多,尧皇后亦回宫,经此一番,尧皇后骤然褪去凡俗之气,一如当初少年时那般潇洒自如,宛若昔日画中仙,空灵飘逸,身姿行云流水,冠绝当世。女帝爱之,连连宠幸,后位稳固,皇贵妃见此,情知不及万一,亦不敢再争也。
                        天盛十三年,夏,尧皇后得一女,是为女帝独生爱女,封华阳公主,皇后之兄官拜相国,封安定侯。荣宠加身,尧皇后反倒不甚在意。
                        天盛十四年正月,尧皇后忽而自请远走江湖,踏寻天地,觅得那心灵归处,至于当年放不下的储君之位,中宫之尊,女帝之宠,亦不在意。
                        女帝允之,更命其遍寻天下,谋得堪与皇后比肩之仙品入宫,尧皇后应之,旋即离去,后位空悬,以皇贵妃暂理六宫诸事。六宫美男虽多,但女帝仍留恋世间美好,


                        12楼2018-09-27 15:05
                        收起回复








                          差不多了


                          13楼2018-09-28 09:52
                          收起回复
                            天盛十五年,镇军大将军焦氏戍守南疆十五载,凯旋而归,数十万大军压境,大将军虽立于城墙之下,仰视女帝,隐隐有气吞山河之势,并不输阵,此灼灼雄心壮志,非常人所能及也,这份可移山填海之气魄,唯有身经百战之人,方能蕴得。女帝幼时曾经见过大将军,但当初尚且稚嫩,不晓世间美人几多,时隔多年,再见时才发现当初年少的自己,是如何的不识明珠,竟误做鱼目,空嗟多年,此一见之下,大为惊喜。大将军此时虽已至知天命之年,且膝下有女,早非弱冠,但其姿容之美,当世罕见,其华美绝艳之风采、清贵俊逸之风流,都绝非凡俗,虽容色比不得少年青春,边疆历练更是平添几许风霜之色,眉宇间却多了一丝沉淀稳重,心意欢沉,比之内宫养尊处优的美男们,更为历尽沧桑。
                            女帝见之忘俗,极为喜爱,当下宣召大将军之女曼婷入宫为女官,同时,也向大将军抛出了橄榄枝。大将军千恩万谢,却道,自己乃是征战沙场的行武之人,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和满身的伤疤,又为人刚直,并不能柔媚侍上,是以可以领受官职,却不愿入宫侍奉女帝。女帝心有不舍,再劝,更是让其女亦去相劝,焦女官亦不愿父亲入宫做个享乐的嫔妃,空自虚妄了一世英名和毕生所学,因而不愿劝谏,女帝之命却又不得不从,因此进退两难。倒是大将军,自己还看得通透,得知爱女左右为难,当即将其唤至身边,笑道:莫怕,这女官不做就是,大不了回家,爹养你!焦女官感动不已,当下入宫回绝了女帝所求。女帝闻言,大为惊诧,她不顾身份极力劝说,但焦氏父女主意已定,大将军绝无入宫可能,乃至焦女官亦要请辞,心知无颜面对女帝厚爱。女帝坚持,最终保留她的位置,而不必日日侍奉在侧,父女俩知道,女帝已经做出最大让步,当即谢恩,旋即拂袖离去,毫无留恋富贵之意。不久后大将军离开京城,再度奔赴南疆戍守,焦女亦随父前去,不复见女帝。
                            焦氏父女一事,女帝再度折戟,深受打击,加之她已年过三旬,不复少女娇嫩,深知自己大不如前,天之骄女骤然逢此打击,一时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
                            为哄女帝欢欣,弘贵妃提议遍选美男,凯贵妃附议,遂由新妃、敬妃等操持。
                            当年六月,便已选定,天下间赫赫扬名之四大美男,此番尽数入宫。
                            (天涯四美,严乔钟霍)
                            女帝一见这四子,各有其美,却都姿容华贵,燕瘦环肥不逊大将军,是以当即尽数纳入后宫,大加宠爱。憬悟将军严氏递补封昭容,大理寺少卿乔氏封贵嫔,岭南公子钟氏、闽海公子霍氏均为婕妤。


                            14楼2018-10-15 10:47
                            回复
                              天盛十六年夏,时节正好,女帝由弘贵妃、凯贵妃、林德妃(新妃)、敬妃、昀妃、昊妃、马昭仪、乔贵嫔等众多美男相伴,微服私访,一路南下。
                              途径山东时,偶遇奇案,官府束手无策,便多留两日,打算由敬妃等人襄助破案,三言两语,便轻而易举的破了此案,不少人围观一旁,对那少年十分看好,闻听答案更是大加赞许;这还不算,更有多名少女如痴如醉,为之摇旗呐喊,显然是颇为喜爱。令人啧啧称奇。昊妃、昀妃都曾识得此人,原来竟是赫赫有名的破案奇人,此子姓陈,面容清润俊秀,甚是乖巧,又格外灵慧聪颖(没写完)


                              16楼2018-10-15 16: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