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养生吧 关注:30贴子:207
  • 9回复贴,共1

《红楼梦》中的功血案例——王熙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专业而细致的描述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和功血病斗争的过程,重翻这本奇书,发现居然完整的保留了一个功血病的案例。翻出这个案例,结合自己治疗的过程,想说几个观点。
1. 中医可以治疗功血病,但是必须配合保养,且非一朝一夕。吧里常有吃了几副药,某种药,或者某种饮食就好的。那只能说明犯病还轻,或者根本不到真正的崩漏病。以王熙凤的条件,请的中医应该不会差,而她的病反反复复,到七十几回时候才开始慢慢起色。因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文,前八十回从病因、起病、加重、治疗都有完整的描述,我后面会附上。后四十回,完全忘记这个病了。按我们得病的真实体验,当贾府衰败时候,被休,王熙凤劳心劳力,得不到足够的保养,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死于这个病的可能性也很大。
2. 期间有著名的因为王熙凤生病而出来的探春、宝钗、李纨三人共同理家的片段。好强如王熙凤,也不得不因为这个病而交权,静卧休息。期间因为司棋的缘故被王夫人斥责、抄检大观园,回去后明显淋漓加重。七十几回那场凄凉的中秋节(寒塘渡鹤影那段),王熙凤也因为养病,连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卧床休息。而我们现在,常常因为有激素和诊刮类的加持,止血了就不当自己是病人,继续劳心劳力。止血只是治标,并未治愈身体。
3. 三分治七分养,既然得了这样的一个病,还是需要认真对待,该放弃的放弃一些,该休息注意休息,该保养的学起来。


IP属地:上海1楼2018-09-26 09:11回复
    病因:
    ①第14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有一天连夜为在外的贾琏收拾冬衣,“赶乱完了,天已四更将尽,纵睡下又走了困,不觉天明鸡唱,忙梳洗过宁府中来。”庚辰本在此有一夹批:“此为病源伏线。后文方不突然。
    ②第19回元春归省后,大家都十分疲倦,可是“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拃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此处又有一脂批:“伏下病源。”
    ③第44回贾琏趁众人为王熙凤过生日,在家中与鲍二家的鬼混,被王熙凤捉住大闹,贾琏恼羞成怒追杀王熙凤,第二天贾母令贾琏赔罪。有几句贾琏看王熙凤的描写:“也不盛妆,哭的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黄黄脸儿,比往常更觉可怜可爱。”就在“黄黄脸儿”处有一脂批:“大妙大奇之文,此一句便伏下病根了。草草看去,便可惜了作者行文苦心。”由此可见,作者写王熙凤因劳累或生气而得病早已成竹在胸了。
    每个人体质各不相同,病因也有不同,不过过度劳累确实也是不少病友的一个起因。还有就是夜里休息不够、生气等等。


    IP属地:上海2楼2018-09-26 09:11
    回复
      第一次正面写生病:
      第55回:“刚将年事忙过, 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凤姐儿自恃强壮, 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 复添了下红之症。他虽不肯说出来,众人看他面目黄瘦,便知失于调养。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药调养,不令他操心。”
      这时候已经开始明显写漏症了。不过这回末尾写到“凤姐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饮食保养做的很好呢。
      这里有“小月”。应当是王熙凤小产过,没有好好保养,这也是现在常见的功血病病因之一。


      IP属地:上海3楼2018-09-26 09:12
      回复
        第六十一回则由平儿的口说出:
          “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
           第六十四回则写为贾敬送葬时,“凤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
        这里验证了前面的话,小产过,素日操劳太过。
        其实平儿这几句话,我们现在也用得着,多施恩,少计较,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养病很有帮助。


        IP属地:上海4楼2018-09-26 09:12
        回复
          到七十二回则写了一段鸳鸯和平儿的对话,描写了王熙凤病情的加重:
          鸳鸯因悄问:“你奶奶这两日是怎么了?我看他懒懒的。”平儿见问,因房内无人,便叹道:“他这懒懒的也不止今日了,这有一月之前便是这样.又兼这几日忙乱了几天,又受了些闲气,从新又勾起来.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便露出马脚来了。”鸳鸯忙道:“既这样,怎么不早请大夫来治?”平儿叹道:“我的姐姐,你还不知道他的脾气的.别说请大夫来吃药。我看不过,白问了一声身上觉怎么样,他就动了气,反说我咒他病了。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肯看破些且养身子。”鸳鸯道:“虽然如此,到底该请大夫来瞧瞧是什么病,也都好放心。”平儿道:“我的姐姐,说起病来,据我看也不是什么小症候。”鸳鸯忙道:“是什么病呢?”平儿见问,又往前凑了一凑,向耳边说道:“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淅淅的没有止住。这可是大病不是?”鸳鸯听了,忙答道:“嗳哟!依你这话,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平儿忙啐了一口,又悄笑道:“你女孩儿家,这是怎么说的,倒会咒人呢。”鸳鸯见说,不禁红了脸,又悄笑道:“究竟我也不知什么是崩不崩的,你倒忘了不成,先我姐姐不是害这病死了。我也不知是什么病,因无心听见妈和亲家妈说,我还纳闷,后来也是听见妈细说原故,才明白了一二分。”
          这儿是重点描述崩漏症状了。一个月淅淅沥沥没有止住,漏症已经比较严重了。而鸳鸯说的血山崩,在古代更是严重的病逝。估计那会贫穷人家,碰上血崩也就只有一条路。不过没有了激素诊刮切子宫。在出现漏症时候,患者应该都会特别重视保养了,也是这个原因,好强如凤姐,也只能放手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IP属地:上海5楼2018-09-26 09:12
          回复
            至七月贾敬出殡,王熙凤已病半年,贾蓉替贾琏说媒,对尤老娘说:“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 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
            差一下这句让人心寒的话,这虽然是虚话,也可以多少看出一些古代对崩漏病的态度。重症。


            IP属地:上海6楼2018-09-26 09:12
            回复
              第74回王熙凤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又劳心伤神,
              “到夜里又连起来几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越来发晕,遂撑不住。请太医来,诊脉毕,遂立药案云:看得少奶奶系心气不足,虚火乘脾,皆由忧劳所伤,以致嗜卧好眠,胃虚土弱,不思饮食。今聊用升阳养荣之剂。写毕,遂开了几样药名,不过是人参,当归,黄芪等类之剂”。
              这是病情加重的描述了,还有用药的描述,看书中描写,并没有开碳类、大寒类的止血药,后来凤姐一直吃的也是调经养荣丸。可见贾府请的医生确实是好医生。


              IP属地:上海7楼2018-09-26 09:12
              回复
                第77回
                “中秋已过,凤姐的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然亦可出入行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
                这是前八十回最后一次写凤姐的病了。修养,配合适当的中药,如果没有后来抄家、被休的事情,妥妥的已经慢慢痊愈了。
                后四十回我是看不下去的,细节上和前文很难对应起来。后面变成吐血了,完全不是功血病一个系列的,也看得出高鹗在细节的知识上是完全及不上曹雪芹的。


                IP属地:上海8楼2018-09-26 09:13
                回复
                  好有文学素养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9-29 22:14
                  回复
                    厉害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9-08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