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回复贴,共1

祖传中医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方现代的学问,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而中国传统学问,是以文学,尤其是诗为基础的。二者都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一个重理性,重数据,重计算,重实验;一个则重形象、重联想、重灵感、重神思。中医是中国传统学问,其思维方式应为后者。因此,认识和把握中药药性,需要形象思维。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0-25 13:41回复
    所谓取象比类,指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和符号来表达事物的抽象意义,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来把握事物间联系的思维方法,又称为"意象"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以"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的方法。
    取"象"是为了归类或比类,即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导其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取象的范围不局限于具体事物的物象、事象,而是在功能关系、动态属性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地类推、类比。也就是说,取象比类,是要我们在看到现象的时候,思考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本质,然后进一步研究其本质,并验证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0-25 13:43
    回复
      比如,各种藤类药都走经络,经络不就跟藤相似吗?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都能养血,具体到应用上怎么选择?形象思维就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病在经络,比如关节病、颈椎病、身痛之类,需要养血,选鸡血藤,效果会非常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0-25 13:46
      回复
        比如五皮散可以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0-25 13:47
        回复
          中国传统学问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根本,几千年来中医人都是这样思考和实践的,只可惜在西方思维的影响下,这种思维已经被边缘化了,甚至被人嘲笑。所以在当今,传统中医中药的很多内容会被人不认可。
          不认可不要紧,只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君子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和而不同。我相信当大家学会了这种形象思维之后,一定会加深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理解和认识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10-25 13:53
          回复
            楼主继续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1-01 18:29
            收起回复
              剽窃大师真不要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1-03 20:20
              收起回复
                我们看,核桃的壳那么硬,不就像人的脑壳么?敲开以后,核桃肉奇形怪状,多像人的大脑啊!核桃从中间破开,两边是对称的,又跟肾很像。正好,核桃就能补脑益肾。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07-06 12:14
                回复
                  我们都知道豆类补肾,而且豆类长的就很像肾,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天然的联系么?用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同气相求。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07-06 12:16
                  回复
                    再如《本草思辨录》中云:石膏"丝之纵列,无一缕横陈",极似肌肉纹理,其性主解横溢之热邪,故善治肌肤大热。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0-07-06 12:20
                    回复
                      又如,陈皮外有棕眼似毛窍,内白又象肌肉,故可入脾肺二经;丹参、茜草之类色赤走血,而山药、白术则色白入气;忍冬藤、首乌藤可舒筋活络,以藤之象比类于人的筋,等等。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0-07-06 12:22
                      回复
                        这些都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经过临床屡试不爽、疗效显著的经验总结,所以历代医家才对此津津乐道。自古以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都是通过取象比类,纵情联想,大胆猜测,再在反复的实践中小心翼翼地验证,精益求精地取舍,最终才归纳出它们的性质,认识到它们的作用和关系的。
                        中国传统学问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根本,几千年来中医人都是这样思考和实践的,只可惜在西方思维的影响下,这种思维已经被边缘化了,甚至被人嘲笑。所以在当今,传统中医中药的很多内容会被人不认可。 不认可不要紧,只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君子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和而不同。我相信当大家学会了这种形象思维之后,一定会加深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理解和认识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0-07-06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