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平等自由和快乐吧 关注:607贴子:166,757

【文字整理】往日时光里的那些片言只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8-10-30 06:13回复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地积累了好多的文字,有长篇大论,也有片言只语,年深日久便积攒了很多,书柜里塞得满满的。想要丢弃又有些舍不得,想去整理,也实在没有那份耐心和精力。恰好最近这段时间闲暇多,整日无所事事,于是,终于下决定心,要动手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了。
    草稿整理的过程,往往也是再创作的一个过程,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下面这些东西只能算是往日时光里留下来的某种印记,在今日阳光的照射下,有些扭曲变形也是在所难免的。


    IP属地:辽宁2楼2018-10-30 06:23
    回复

        2009.08.19
      “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个理论或观念的正确性,任何一种匪夷所思的证据都可能被找到。我们知道,凡事总有特例。就理论而言,有一般的规律,也有较为特殊的事例。就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偏爱找那些较为特殊的例子来说明一件普通的事理,并且说的头头是道。据此我们便可以断定,实则他并不一定是个真正通晓事理的人,他只是有一种怪癖,有一种善于狡辩的能力。”


      IP属地:辽宁3楼2018-10-30 06:25
      收起回复
          2009.08.21
        偏见与谬误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于真理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它。
        歪风邪气盛行的社会,真知灼见也就在人们的心底慢慢复活了。(大概是从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化出来的吧)
        最好的善不是把自己的善送给他人,而是开启人们心中的善念,打开善之源泉。这正是神佛、圣人们的事业,只可惜,他们的信徒因缺乏无上的正觉,所作所为往往都是与他们所信仰的始祖背道而驰的。又正因为大众的暗昧无明,所以各种俗人俗世的偏见与陋习便能够大行其道、长盛不衰了。


        IP属地:辽宁4楼2018-10-30 06:41
        回复
            2009.08.23
          科技的进步,文明的演化,是自然的规律。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有时停滞不前,有时还会呈现出倒退的迹象。一般来说,它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事实上,某些人、某些事确实是能对历史的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的。西谚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可惜,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都并不会考虑这些,他们的重心只是些个人的荣辱与成败。
          说人类幸运也好,是一场灾难也罢,都不是某一个人的主意,更不是某个人或某些团体的事业。但是把这种自然的生存赋予某种、某些神圣与伟大的意义,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断绝过的。于是便产生了神、佛等奇谈怪论,也就有了拯救世界、被拯救,有了普度众生与期待救赎的文化背景。
          只要是社会意义上的某种心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曲解自然的谬误。人类的生存与世上万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人类具有较高一些的智慧,所以他们便有了较多一些的自以为在。
          季羡林先生说:所谓人生的意义,就是把个人的命运放到全体人类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分子都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链条。
          这已经可以算是人类中的高智和盛德了,然而,为什么不把人类的命运与意义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去衡量呢?个人、家、族、国、天下、人类、万物、宇宙、无极,谁拥有高远的目光,谁便有可能具有真正的无上正智,而穷尽人类的智、识、觉,或许也不过都是些自身的虚妄罢了。


          IP属地:辽宁5楼2018-10-30 07:23
          收起回复
              2009.08.23
            兴趣与爱好,有优高雅和低俗之分,学习与思考,有正道和偏门的差别。人们习惯于认定自己是高贵的、高雅的、正确的、无可指责的,也惯于去鄙薄他人,苛责与自己不同的观念,不同爱好的人。实则,狭隘与瑕疵是人人皆有的,如某学者所言:人人都是井底之蛙,差别只在于井口的大小略有不同。
            不知井底之蛙的呱呱叫声里,有多少是在呼唤同类,又有多少是在彼此争闹不休呢?
            人人皆有自我认可的需求,也都有尊重他人的义务。而此两者都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自我不可放大到妨害他人的程度,尊重也不能逾越淹没自我底线。人生最大的本职,不过是做好自己,做自己喜欢或认为应当做的事。或为工蜂,或为兵蚁,守本分便是最大的善,知进退便是最高的智。


            IP属地:辽宁6楼2018-10-30 07:38
            收起回复
                2009.08.24
              任何一种评价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局限,任何一种形式的评判都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真实的,无论是谁,也摆脱不掉时代的影响和文化的局限。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审,实则都是相互的审视与考量,可惜人一旦穿惯了评审的服饰,往往就会忘记了这一点。我曾试图去读懂每一部作品的内涵,也曾试图通过对每一个生命的审视,去寻求那些广泛存在而又大同小异的本性。我时而欣喜,时而沮丧,时而舒畅、时而迷茫。我知道,我终究无法看透,我也必定会一直执着并一直迷惑下去,不死不休。我知道,冷静而不失温情,美好而永恒,这些都是不可能在世间真正实现的。幸好,有人曾告诉过我:“做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尽心尽力就是标准。”


              IP属地:辽宁7楼2018-10-30 07:59
              回复
                  2009.02.18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循序渐进的,由蒙昧无知走向科学与理性,同样,人对自我的认识则是由自我中心走向求同存异。科学与理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同样,懂得求同存异不那么自我中心的人,也是人群中的少数。想要获取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向外去发展。想要摒弃自我就要不断地反省,向内心去探索。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从最初的地心说,到后来的日心说,直到现在的宇宙无极限,受自身认知与眼界的限制不断地扩展开去。目前科学界认为茫茫的宇宙没有尽头,也没有边际,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中心。而人类所生存的这颗星球,也只是广袤无疆之寰宇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偶然。
                知识可以被人们所掌握,但它有个特点或者说是缺陷,它太多也太庞杂了,人们又由于天性的特征,会学了前边的而忘了后边的,会由于所知所学太多而变得更加茫然和迷惑。
                人们从蒙昧无知到具有了自我意识,再到一个又一个大范围的环境中,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并不是主宰,也不是谁的中心,但在一贯的主观感受下,又受着各种认知和视角的局限,即使年龄很大,阅历很丰富,有很多的学识和很高的智商,也很难做到不那么自高自大和自以为是。
                庄子说:“生命是有限的 ,而知识是无穷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学识,就会陷入困顿之中。”以人的智识来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同样,克制自我的膨胀,不断地修养身心也是一生的事业。
                聪明的人不去追求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学以致用足矣。更聪明的人明白,尽可能抛弃那些于自己无关和无用的东西,保持身心的简洁和畅快,不用那些过多的不必要的世俗事务去疲累自己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很多人都会说,人在社会中生存,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实则只是因为他的心意不坚定,因为他有着太多的欲求、太多的盲从和太多的不明所以。在我看来,人生在世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有一技之长,有谋生的职业和本领,有了温饱的保障,然后用尽所有生命中的余暇和所有的心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剩下的就是顺其自然和随遇而安了。
                很多人都会有较大的志向,有着更多的欲求和向往,那是另一种人生的姿态。我对他们是既钦佩又倍加感激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丰富了。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安定,也越来越充满了各种危险的气息了。
                无论如何,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无论如何,蒙昧无知的欲求不足和自以为是的奋勇向前永远是社会的主流,既然我们想要选择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那就闲庭阔步地欣赏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的这一幅幅生命的画卷吧。


                IP属地:辽宁8楼2018-10-30 21:15
                收起回复
                    2009.08.03
                  《黑冰》中郭晓明说:“权力的实质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控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
                  很显然也很不幸,人类社会的权力多数时候总是掌握在那些并不太高明也并不太高尚的人手中,而权力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又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迄今为止,各种践踏人权、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也就一直在人世间广泛地上演着。
                  不必悲观,也不必抱怨,这正是人世的本来面目,无论是怎样的心态和姿态,你总要在这样的一个并不完美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奋起抗争,很好!随波逐流或苟且偷安,又有何不可呢?


                  IP属地:辽宁9楼2018-10-30 21:34
                  收起回复
                      2009.08.23
                    “即使像乔哈尼斯·开普勒、伊萨克·牛顿、查尔斯·达尔文、格雷格·孟德尔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曾犯过严重的错误。幸运的是,科学是一种集体的事业,任何人的影响都不能超过或脱离集体的作用,因此,即使那些最有才华的科学家犯了错误,也能被其他远不如他的科学家发现并弥补。”——卡尔·萨根


                    IP属地:辽宁10楼2018-10-30 23:05
                    收起回复
                        一个愚蠢的人在他的生活常常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他的选择往往都是无视这一切并继续我行我素。一个有见识的聪明人常常会很失望,因为他们的许多发现几乎都已经被前人发现过了。狂妄自大又自以为是的人,喜欢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篡改一番,改头换面后声称是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最令人佩服的还得算是那种明明知道自己既愚蠢无知又无德无能,却还总是喜欢装模作样并四处去炫耀的人。
                      最可怕的,是明明一无所有的,却敢于蔑视世上一切的人。(不知当初的这番感慨由何而起?)


                      IP属地:辽宁11楼2018-10-30 23:15
                      收起回复
                          2009.08.22
                        涂鸦诸子百家——给一位同事的画像
                        宋春阳,男,我哥的同学,小时候的发小,现在的同事。虽然只比我大两岁,却好像相差二十多岁似的。满脸的麻坑和各种凸凹不平,满头的银发,几年前就被人喊为老大爷了。跟我一样,也是钳工,但他比较有才,专业技能也比较出色。人比较善良,人缘很好,就是喜欢胡侃,经常把某些同事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自从去年我从岩土公司回到车间后,他开始变得有些郁闷了,因为我老是揭他的底。我说他:“好多东西你其实都并不是真懂,不懂的东西我们都是宁可说不知道。但你就会想当然,没有你不知道,也没有你不懂的,但其实那就是信口开河的胡咧咧。”
                        有一天,我问他:“你总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都写在你的脸上,那我问问你,你这张老脸上都写了些啥?”
                        然后他就煞有介事地胡诌八扯了一通,等他说完了,我笑着摇摇头:“让我来告诉你吧:你脸上的这些皱纹是道家的,你的眉毛是墨家,你的眼泪是唐诗,你的嘴是宋词——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给别人听的,而你偏巧又姓宋;你嘴里流出来的哈喇子是儒家的,你的胡子是杂家,你的头发高高在上又如此的光辉耀眼,那当然就是名家了——没听过名家这个称号吧,等有空我跟你讲一讲。你脸上这些凸凹不平的疙疙瘩瘩是阴阳家,你前额中间的那个小肉瘤是兵家,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吴起在这里用过兵,乐毅曾用它打败过强大的楚国,孙武在这个高台上训练过吴王的宫廷女兵。”
                        这位老哥的笑容已经从刚开始的笑眯眯改成惊讶的目瞪口呆了,因为我说的这些有太多都是他根本不知道的。我接着说:“你的眼睛是法家,你的鼻子自然就是农家了。最后,你的小脑萎缩是属于小说家的。对,你的小脑根本就没有萎缩,因为当时的小说家也根本就不算是正式的诸子百家。当时古人就有一种说法:诸子百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总而言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确实都能在你的脸上找到根基,你说你的脸上浓缩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倒也并不是吹牛。”
                        老哥当时是闻言大喜。可惜我并没有他的照片,他那张脸真的是很经典的,那是一张写满了人世沧桑的脸。他常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那病也怪,查不出来,治不了,说是什么神经性心脏病。他心理负担很重,于是就酗酒,体能急剧下降,骨瘦如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单位大家都叫他大阳,亲近的同事一般就喊一个字:阳。单位有新来的年轻人,不知内情,跟着乱叫:杨师傅或杨叔,时常会惹起大家一阵开心的哄笑。
                        上边这些已经是多前的文字了,今天才整理出来。就在上个月,阳已因身患食道癌去世,享年五十五周岁。他跟我是同一批退休的,但其实他在单位挂岗已经好多年了,查出身患绝症也才刚刚三个月。出殡那天我没去,所有的婚丧嫁娶我都是一概不去的。


                        IP属地:辽宁12楼2018-10-31 00:15
                        收起回复
                            2009.07.30
                          人类的基本需求:物质、精神、情感。是本能,是欲望,也都是属于正常的、自然的人性。纯粹单一的目标是没有的,所有人都是各种不同目标混合后的各取所需。所有的目标其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是相同的人性在不同的条件下折射出来的社会学符号。
                          人们常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以自己为正确、崇高而贬低、批驳不同于自己的人,趾高气扬而不知反省。另一种则相反,总认为自己活的并不如别人好,悲观、失望、压抑、凄苦。前一种人应该学会宽容,后一种人应该增强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社会的某个时期,若是不能推举出真正能让人信服的某种标杆,大众就会像没有头羊引领的一群散沙。但这也并非坏事,让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摸索着找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人人皆有个性和主见的健康文化。但就目前我们中国的状况来看,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还是无比强大的,我们距离那样的目标还是很遥远的。


                          IP属地:辽宁13楼2018-10-31 00:39
                          回复
                              2009.07.29
                            抄书《荀子·正名篇》(译文,节选)
                            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能叫做天性,而由这种本能反应所产生的,精神和外界事物相接触后的感应,不经过人为的努力而自然形成的东西就叫做本性。本性的爱好、厌恶、喜悦、愤怒、悲哀、快乐,就叫做情感。情感已经产生而内心又对此加以选择,就叫做思虑。内心思虑过后而能按照所思考的去行动,就叫做人为。思虑不断地积累,动作也成为习惯,而后形成一种常规,就叫做人为。
                            为了功名利绿去做就叫做事业,为了道义去做就叫做德行。人本身具有的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就叫做知觉,这个能力符合了外界事物的实际就叫做智慧。人本身所具有的用来处置事物的能力就叫做本能,人的本能符合外界事物的实际就叫做才能。生理功能受到伤害就叫做疾病,偶然遭遇的制约人生就叫做命运。
                            (当年读《荀子》的时候,特别喜欢这段,感觉就像是一无所知的小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很多最浅显的道理一样。于是生出一个感慨:这样的书真的很有必要作为小学生的初级课本去普及。当时对这本书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论语》和《孟子》,但说来也挺有意思的,《论语》和《孟子》都看过不止一遍,而这部《荀子》却连一遍都没有看完。)


                            IP属地:辽宁14楼2018-10-31 01:01
                            收起回复
                                抄书《荀子·解蔽篇》(译文,节选)
                              1、凡是人在认识上的毛病,大都是被事物的某一部分蒙蔽而不明白全局性的大道理。理顺了思想就能回到正路上来,而在片面性和全局性两者之间迟疑不决就会感到迷惑。
                                


                              IP属地:辽宁15楼2018-10-31 0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