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吧 关注:230,975贴子:797,562
  • 0回复贴,共1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因为你说了太多废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对于大人的话慢慢能听懂了,为娘的开始期待,哇,终于可以交流啦。
但万万没想到,根本不是你想要的那种交流。
听是能听懂了,但根本不照办有木有?完全当耳旁风有木有?甚至听懂了也装不懂有木有?
为啥明明懂了,就是不从?
恐怕是因为你说了太多废话!
废话如果太多,孩子就拎不清重点。
说的越多,越没效果,下面几种常见式废话,看你中了几条:
废话一:只叨叨不行动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叨叨的功效远没有行动来的明显。
因为语言的震慑力是非常有限的,开始孩子还可能被你震慑,尤其是带上严肃的表情,以及高八度的声调。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语言再可怕也是纸老虎,你再碎碎念甚至吼叫,他也不会缺根头发少块肉,他依然可以自顾自的“作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会在意,家长的实际行动对他会造成什么实实在在的影响。
给他一个切实的能看到的后果,他才会知道到底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比如,当孩子又在乱写乱画的时候。与其一直叨叨不要画在床上、不要画在身上,不如直接走过去,给他一张纸让他画在纸上。
如果不听,继续画,就没收画笔,今天上午不能再用。
“直接的行动”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更加省心、更加直接。
因为叨叨一定不能立即制止孩子,你可能还会因为孩子的不配合,把不满升级为狂躁。
对孩子来说呢,你叨叨完一句,他继续画了,你继续叨叨,他发现自己还能画,你一直叨叨他一直可以在你的叨叨声中画下去,你说他愿不愿意主动停呢?
废话二:说“不”说的太多太随意
你最开始跟孩子说“不”的时候,他一定也是听的。
但孩子多精啊,他很快就会发现,大人的不可以,有的时候只是虚张声势,只要他坚持一会儿、耍赖一下,“不可以”就能变成“可以”。
而如果你的“不可以”变“可以”的概率太大,就别怪孩子每次都忍不住想要赌一把的心啦。
所以不要轻易说不,说之前一定要三思,是不是真的需要把话说那么死?会不会有回旋的余地?
CC很小的时候看我用针线,也偏要拿,我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是认真思考了一下,2岁半的孩子,在我的监督下,其实学着用一下针线并没有那么不可以。
然后我认真告诉了她危险,并轻轻的让她试了一下被针尖扎到会痛。
其实小孩比大人还有危险意识,但她玩了差不多十分钟,一点也没有扎到自己,最后开开心心的把针线还给了我,说谢谢妈妈,很好玩。
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自由的人,所以也想给CC最大限度的自由。
在保证安全、不影响别人、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我不会轻易说“不”,甚至鼓励她大胆探索。
所以常常自省,是不是真的一定不能让她做?
当你也跟我一样纠结的时候,不如也多想想孟老先生那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拒绝孩子之前想一下:是诚不能,还是你不愿。
而“不”一旦说了,就要坚持到底。
要么就别干涉,要干涉就坚决阻止,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摸,然后把东西拿走或是把孩子抱走。
他会反抗、会哭闹是一定的,哪个孩子被阻止了还能对你强颜欢笑或是默不作声才是逆了天了好么?
但是,只有你的坚定,才是减少孩子哭闹最简单的方式。第一次可能哭5分钟,第二次可能哭3分钟,第三次可能就不哭了。因为明确了规则,清晰了底线,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孩子自动遵守的规则。
反之呢,你这次动摇了,孩子看到了有机可乘,下次就会用加倍的哭闹来动摇你。
恶性循环下去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孩子还显得特别熊!!
当然,除了不能摸电源、不能闯红灯、必须坐安全座椅这类基本的,每个家庭也有自己专属的”能“与”不能“,这无所谓对错,有些家庭要求严格,有些家庭要求简单。
不管规则是什么,只要你坚定,孩子就一定能遵守。
废话三:劝诫一箩筐,妥协比废话还多
还有那么一些事,就是需要打破规则、需要犯错才能学到。
但是作为亲妈,我们总是想通过口头教育就让孩子少走弯路。
殊不知,有些东西,还非得孩子自己撞撞南墙才肯回头。
你过来人的经验再正确,也阻止不了他跃跃欲试的心。
可有的家长,偏不让孩子尝试,这也就算了,更夸张的是,拒绝孩子的时候话说的比谁都狠都啰嗦,但是说回头比谁回的都快。
常见句式:不要玩水,玩水很容易弄湿衣服的,弄湿了衣服怎么办?现在天多凉啊,一会儿你就冷了,不听话是不是,弄湿了我可不给你换啊。
真弄湿了呢?
干净衣服麻溜呈上,热水浴早已为小主备好,我随时伺候您沐浴更衣??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孩子,既能不听话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能得到优待。
请问,不造反留着过年么?
又或者,如果赶上你心情不好,结果会变得严重些,吼他两嗓子,打他两巴掌,但最终你还是会帮他承担后果,即便是少许有挨骂挨打的概率,似乎也值得一试。
对于这类事情,非常建议大家在保证安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一试。
家长要事先提醒,但好言相劝之后还不听?可以!后果也要自己承担!!
比如,非要摸开水,可以试试,但是会烫手哦,(准备点微热的),被烫了,就不会再想摸了。
比如,上楼梯坚持不扶把手,可以试试,但妈妈觉得不扶你会站不稳可能会摔倒,摔到了,自然知道要扶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也给他们自己承担后果的机会。
在他受挫之后,不讽刺嘲笑,不落井下石,而是真心的理解他,安慰他。
他自会从后果中学习,也更加会听取你的建议。
我平日会尽最大努力给CC自由,但这并不代表对她没有限制。
她经常因为不好好吃饭挨饿,不好好刷牙被取消讲睡前故事。
妥协永远比坚持要简单,但该立的规矩一定要立。
说出口的话有效,才不会那么廉价。
对孩子来说,跟他说100遍好好刷牙,不如让他尝试一次不好好刷牙的后果,哭一鼻子,谁都心疼,但是一定比说100句废话更值得。


1楼2018-11-05 13: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