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吧 关注:213,488贴子:2,492,410

兴衰与胜负,一份关于斯诺克过去40年的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排提示:因为本帖所讨论的内容涉及到楼主和大部分吧友所没有经历的斯诺克远古时代,以及比较抽象的趋势性问题,包含一些推测成分,可能比较有争议,所以请大家千万要耐心地批判性地阅读
此外,我也很想听听各位对于我这些推论和现象的想法,希望看完此贴的人都踊跃发表一下自己看法或建议!也顺便暖暖帖,让更多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先谢谢各位了!(*^▽^*)
另外,请在我施工完成写出【完】之前不要插楼


IP属地:贵州1楼2018-11-06 16:03回复
    ————————————————————————————————————
    —————————————————简介—————————————————
    言归正传,无论对于新观众还是老观众,直观地了解一个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局势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而大家感受一个运动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看比赛,但一些**赛的录像非常难找,而且即使找到也只是几场经典对局,很难概括一项运动在一个时代的情况,别说像斯诺克这种小众运动,就连NBA那样大型联盟05年以前的录像都极其难找。但幸运的是,斯诺克的比赛历史数据记录开始的比较早,所以我们可以依靠数据来分析一个时代格局,小到时代领袖是谁,大到一项运动的发展盛衰,都可以由此做出合理推测。
    在本帖,我尝试利用cuetracker的数据重现一下斯诺克在过去4个十年里的情况,分为80年代(1980-1989)、90年代(1990-1999)、00年代(2000-2009)、10年代(2010-2018)四个时间段(数据更新到最近的国锦赛马克艾伦夺冠后),主要呈现的方式是选手的胜率,再加上一些佐证数据作为支持。选择80年以后是因为斯诺克职业在80年左右才正式成型,一些标志时间比如大师赛扩到前16(1983)、世锦赛改制并搬到克鲁斯堡(1977)、英锦赛面向全世界选手(1984)都是在这一时期。关于选手的选择标准,我是以每个十年的比赛胜场数(Matches Won)来取前50,由此来剔除一些边缘选手,而这50人就是假设的的顶尖选手样本。本帖的目的就是以不同阶段选手胜率的不同现象来推测斯诺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并用其他材料或数据对于猜测加以印证。


    IP属地:贵州2楼2018-11-06 16:04
    回复
      ————————————————————————————————————
      —————————————————猜想—————————————————
      关于上文说道顶尖选手胜率在不同时代的整体变化问题,我大概有个解释。
      首先我们看一张前XX名选手的平均胜率变化表(比如前十就是前十名选手胜率的平均,前五就是前五名的平均,第一即那个时代胜率最高的人的胜率)

      从上表我们看出一些特殊的现象,80年代的线最陡,90年代的线最高且平,00年代的线最低,10被夹在中间,还有90、00和10年代三条线几乎是平行的(除了00和10年代那两个翘起来的“第一”点,原因不说我想你们也能猜到)。需要说明的是,胜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50%的胜率就是一个平均水平的标准线,也就是说胜率越高就意味着与平均水平的正向差距越大,而线的陡和平正是反映前50选手间的实力差,高和低反映前五十选手总体与平均水平的差异。80年代最陡是因为在斯诺克运动成型之初,斯诺克技术还不完全成型,信息也不流通导致巨大的技术壁垒,所以前五十选手之间的胜率差异巨大,能够最先领悟斯诺克精神的老球王可以在那个时代拿到空前绝后的79%胜率(打过一场职业联赛都算的话,那个十年只有544位有记录的选手),就像NBA早期比尔拉塞尔的11冠一样,现在是不可想象的。而之后的线平行说明三个时代前五十选手互相之间的差距几乎相同(00年代和10年代翘起来的“第一”那段折线居然也是近乎平行的,想想那个男人是多么恐怖……)。
      关于这些线之间的差距我也有个猜想:斯诺克的兴衰和信息的流通传播导致了这些间隔。大家知道,自80年代斯诺克成名之后,90年代进入了一个高潮,在这个十年里cuetracker记录了先后有1311人参加过职业联赛,边缘选手有了很多打比赛的机会。但他们的天赋本来相对顶尖球员就比较差,再加上信息技术还不发达,他们难以取得进步,所以一般选手和前50名差距明显。总之,实力悬殊加上更多的比赛造就了90年代前50名的高胜率。而到了00年代,斯诺克迎来低谷期,由于烟草赞助商退出等原因使斯诺克比赛锐减,而有记录选手数从90年代的1300多暴跌至832名。这些变动,说实话,对于顶尖选手影响很小,但对边缘选手的加入就影响巨大了,结果就是顶尖选手留下来打比赛,天赋低的菜鸟们走了,硬仗多了胜率自然就下降。再加上电视网络的信息流通使年轻选手有机会学到新的技术和打法,靠技术壁垒“虐菜”的机会就更少了,胜率自然就整体进一步下降。
      接着就是10年后,斯诺克迎来了复苏,大量新的比赛和选手涌入这项运动,有记录的运动员从800多涨到1961人。现在的情况是边缘球员确实增多了,但是他们有很多的机会接触最顶尖的斯诺克技术,与斯诺克高手练习,所以10年代的线就是在90年代和00年代中间。


      IP属地:贵州4楼2018-11-06 16:06
      回复
        ——————————————————————————————————
        —————————————————证据———————————————
        关于这个“斯诺克兴衰说”我还有更直接的证据,请看下面关于每年比赛数的统计,同样来自于cuetracker的历史数据:

        每个时间段年平均联赛数

        经常听有人说“以前的比赛比现在少”,这句话不对也对。如果“过去”是指戴维斯和亨得利所在的八九十年代,“现在”是指21世纪前十年的话,这句话大错特错,事实上斯诺克总体比赛数从1980年到2011年都是下降趋势,而排位赛从1985年到2010年数量大概一致,略有增减。而邀请赛的数量则是大幅度减少,事实上老戴维斯81冠里邀请赛比排名赛还多,而最惨的时候,正值巅峰的”75三杰”一年只有10个比赛可以参加。
        而如果过去和现在指的是2010年前后,这是对的,比赛确实变多了,大量顶尖选手看不上的次级排位赛首先加入,然后次级排位赛被逐渐替换成排位赛,16-18两个赛季的平均排位赛数量是1990-2016平均的两倍。其实大概水平也就是回到了80年代末,只不过把邀请赛换成排位赛。
        ——————————————————————————————————————
        上面我提到以十年为单位的选手数量,作为补充说明,我还搜集了cuetracker登记在案的自1990年后每年所有参与职业联赛的选手数量,基本上也印证了上述推论。

        ————————————————————————————————————————
        关于选手整体水平,我觉得可以用各年份每小局的单杆破百率(总单杆破百数/总局数)作为证据,统计结果如下:

        假设斯诺克的技术是不断进步的,黑色虚线就是根据二阶回归做出来的技术进步基础趋势,而数据(蓝线)的上下波动就可以解释为由外部条件所引起的斯诺克整体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基本上符合我之前的推论,80年代技术缓慢提高,大量边缘球员和低水平的比赛使90年代的斯诺克的整体水平低于预期,甚至倒退到80年代前的水平,而00年代斯诺克的颓势使球员队伍更加精锐并在04-05赛季达到顶峰,接着10年后斯诺克回暖且比赛增加,大量菜鸟涌入导致水平暂时下降,不过最近几年球员的平均水平大概回到了预期值。而我们也感觉出来单杆破百和满分杆的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加,这就是一项运动的水平进步!
        【完】


        IP属地:贵州5楼2018-11-06 16:08
        回复
          好了,大家可以谈谈对于此贴的看法或意见


          IP属地:贵州6楼2018-11-06 16:09
          回复
            精彩,吧主加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06 16:19
            回复
              过于硬核,加精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06 16:30
              收起回复
                2010年之前宾汉姆在哪里


                IP属地:广东9楼2018-11-06 16:34
                回复(3)
                  先马后看。


                  IP属地:浙江10楼2018-11-06 16: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1-06 16:44
                    回复
                      吧里好久没有这样的干货了顶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1-06 16:48
                      回复
                        这样的贴子才是干货满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1-06 16:57
                        回复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IP属地:辽宁14楼2018-11-06 17:29
                          回复
                            不错,回家看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1-06 17:36
                            回复
                              厉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1-06 1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