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酵吧 关注:5贴子:72
  • 0回复贴,共1

立冬 | 立冬至万物藏,宜滋阴宜养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立冬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介绍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气候特点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养生歌诀
阳极阴生立冬到,江河始冰难见雁;
寒生气冷万物藏,大地始冻难闻声;
食寐动服均变化,天地相应人气保;
温补阳气忌寒凝,莫生疾病早预防。
立冬养生要点

立冬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从立冬开始自然万物都开始敛藏,不再暴露于外。阴气已经逐渐加重,寒气开始影响人体各个脏腑功能,脏腑阴精受到影响,应在各方面增加补充脏腑气血之力。同时天寒地冻,冬季阳气缺乏,容易让人产生困倦状况。
冬季养生,总结为以下五点:
饮食:滋阴养阳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起居: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记:“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冬季气候寒冷,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建议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即子时)入睡。因为这个时候的“阴”到达了最盛的位置,过了12点阴气就开始下降,阳气缓慢上升。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而静又养阴。因此,在每日阴阳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于12点之前入睡,最能养阴。
穿着:保暖御寒
药王孙思邈说:“冬月不宜,冒犯寒威。”所谓“冒犯寒威”就是提醒我们,千万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暖气藏起来。
在冬天,我们要守好这些部位:胃、心脏、肺、颈、脚、前列腺以及各关节。不穿破洞裤,不露脚裸。

精神:寡欲少愁
寒冬来临,情绪难免消极,常怀感伤。此时,需要平静自己的心态,学会疏导,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的平和。《黄帝内经》就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如果偏执于其中,终会伤身。
运动:适当为宜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冬季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
中老年人,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中日照充足的时侯,以免诱发急病发作。要注意保暖,也应避免起得过早去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形成。


1楼2018-11-07 10: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