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战争吧 关注:6,925贴子:229,118
  • 193回复贴,共1

空间侦察与监测相关以及未来技术展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才发现用贴吧APP不能直接发帖,一直以为有级别设定还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UC直接可以发真是有毒……
一直想就一些技术细节方面做一些探讨,过于遥远的黑科技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很容易进入“金锄头”状态,感觉意义不大,所以更愿意讨论一些拥有有较完备理论及现实工程基础方面的东西,这里先抛砖引玉谈谈关于未来太空舰队战/制天权的重要环节(空间监控系统)的发展。
说起预警监控系统我们通常第一想起的是各种雷达,其实也没错,广义的雷达除了发射电磁波反射定位系统也可以指各类红外/可见光波段主被动探测仪器,比如现代战机上的各类综合红外搜索探测器),也是可预见的未来主要的预警/探测空间装置之一,这里我先把雷达定义为狭义的电磁波照射回波系统,由于涉及范围缘故这就先不讨论其他原理的光电雷达(激光,光量子,CCD成像)和遥远的引力波/中微子之类比较飘的东西,先说一下大家谈论得比较多的红外探测器(其实就是一种望远镜/相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称为广域红外探测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这其实可以看成一种小行星预警系统,运行在500公里的低轨道上极大的消减了大气对红外光波的吸收/散射效应,在获得更高的灵敏度的同时重量体积可缩小上百倍,每次环球1拍摄1500张照片一天可环球15次,在六个月的全域巡天中搜寻未知的近地天体的具体位置和大小等数据,尽可能把对地球有威胁并“隐藏”起来的天体找出来。首次任务显示了这种装置的有效性,在半年的时间wise成功的记录下此前其他探测装置从未发现的16个处于地球轨道附近的小行星,算是达到了设计目标,但为什么不将其用于探测更远比如深空的早期预警? 很多人都知道红外波是处于各波段中能量很低的一种状态,并球面波功率呈二次方衰减性,这里可以套用雷达公式,目标体积不变温度每下降2/1辐射密度下降至16/1,意味着灵敏度不变探测距离缩短16倍,所以虽然被称作最先进的近地侦测系统,可靠观测距离依然不超过150万公里
再其次就是慢,其工作方式采用的是11秒一次的“拍照”也就是说你目标正好处于观测窗口,你也成功的拍下了它,得到的只是一幅充满各种噪点光谱图,并且由于体积限制无法搭载大型计算机进行解析,依然要传送至地面计算机解相干再人工识别。
还有一个先天不足是做为一个被动侦测系统,它无法测距,也不能得到准确的目标信息比如半径,速度,需要确定目标后复数卫星在个不同位置的进行联合测度,不过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毕竟对于不确定位置的低反光度的小型天体暂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手段,以wise搜索的25000个小行星为的来说,NASA开始称准确在误差小于10%,后被爆准确度小于35%,说明还有挺长的路要走。
几个数据,在地球5000万公里以内科学家保守估计存在上百万小型天体,近期目标是对所有10km以上目标稳定跟踪(基本实现),找到所有1KM大小的目标(据说实现1/3),远期现实140M级目标全定位(遥遥无期)。映象中小行星带天体的监控一直来还算顺利(主要是可见光观测),但最近报告已有9000余个已失去踪迹。 至于军事上未来多光谱主被动结合探测系统肯定是重要的一环,但要做到理想中那样通用,可靠,广域的甚至是系内透明的系统恐怕不现实,要克服的障碍不少,光量子雷达系统的优势更大,这个可以慢慢说。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12-10 20:44回复
    所以说,未来能作为被动战略预警型观测的CCD系统,多半得做得非常大,可能是空间站那么大个,而且还得N个来组成一个观测矩阵(这样等效口径会非常巨大),甚至是分散到大尺度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进行三角视差测距),而且还不仅限于红外波段监测(当然红外波段是主监测波段),考虑到全周天的话需要很多个组成球型的观测阵列包围行星;单个的CCD系统顶多能丢航天器上用,观测距离可能就十几光秒到半光分这样


    3楼2018-12-10 21:03
    收起回复
      戴森眼球(大建入脑)


      IP属地:江苏4楼2018-12-10 22:39
      收起回复
        最近在看这方面的东西, 听说ccd比cmos好都是老黄历了,新一代的cmos已经反超ccd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11 03:20
        收起回复
          排除量子雷达是不合适的,这个并不是黑盒科技,而是已经推出原理验证机验证的科技(本年珠海航展有展出)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2-12 07:59
          回复(141)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14 19:26
            收起回复
              关于强粒子辐射,强光干扰环境下的探测图像有个参考:帕克太阳探测器(平均距离太阳表面距离1600万英里)透过冕流观察木星(那个亮点)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4 23:45
              回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