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吧 关注:236贴子:745
  • 4回复贴,共1

二汽的改革与重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谁都会羡慕在国企工作的职工,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看来,国企就是劳动者的铁饭碗,工资稳定福利好。二汽当初也是这样的一个令人艳慕的国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袭来,二汽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1楼2018-12-12 16:58回复
    在这样的一种境遇下,二汽选择了改革原有的生产关系,我们都知道二汽是现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不同的是,当时的二汽是一家工厂,而现在的东风则是一家企业。也就是说当时的二汽所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当时未进行国企改革,企业发展活力劲头不足。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下,二汽所生产汽车的指标都是被严格控制的,亏损严重。1978年,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80年,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国务院决定“停建、缓建”一批项目,刚刚闯过“亏损关”的二汽赫然在列。可是二汽在十堰选址建成,作为十堰市的经济发展支柱,如果它停下来,那么多的职工如何养家糊口?面对生死抉择,时任二汽厂长黄正夏决定进京争取,“我们在北京每天都用电话和各部委联系,也不管对方是在吃饭,还是休息,抓住就做工作”。


    2楼2018-12-12 16:58
    回复
      在他的带领下,二汽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和智慧,向国务院提出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的方案。当年3月22日,国务院(1980)68号“关于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正式下发,二汽从此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努力,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艰辛之路。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国家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做出对二汽停建的指示后,二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混吃等死”,也没有终日抱怨国家政策。因为大家都知道国家当时的不容易,想着为国家工业化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给当今的很多企业作出了榜样:身为一家企业,要有企业责任感,在国家经济困难时,不要想着总问国家索取一些什么,而是和国家站在一起解决困难。此后,二汽又相应推行了“厂长负责制”,增加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生产设备能力,不仅提前两年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还完成了对十堰老基地的改造,同时采用全新技术以建设8吨平头柴油机为重点,开辟了襄樊新基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3楼2018-12-12 16:59
      回复
        当时的二汽在背水一战之时,选择了改革而非守旧,干劲十足,克服了困难,获得了重生。而今的“二汽”虽已更名,但这不妨碍它身为一家国企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付出。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国产品牌能够越办越好。


        4楼2018-12-12 16:59
        回复
          现在的二汽变的怎么样了呢?


          IP属地:河北5楼2019-03-09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