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客家吧 关注:440贴子:14,682
  • 5回复贴,共1

揭阳市新亨镇五房村炒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潮州人很早就接触了茶,饮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字致尧,宋光德乡滦洲都即今大埔县光德镇人,是客家人),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进士,他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中有句“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见《潮州三阳图志辑稿》卷之四、艺文志,欢伯是酒的别名,酪奴是茶的谑称)意思是酒宴后吩咐进茶奏乐助兴;明正统年间潮阳教谕周泰《治平诗》有“僧童煮茗烧红叶,游客题诗扫绿苔”之句;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状元林大钦《斋夜诗》云“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
但是,饮茶一般只是流行于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之间。成书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的《潮中杂记》说“潮俗不甚用茶”,说明一直到明朝中后期,
《潮中杂记》卷十二、物产
潮汕地区的民间还没有形成普遍、频繁饮用茶的习俗。揭阳民国以前的方志对茶语焉不详,雍正版《揭阳县志》对茶的描述仅“山中土茶味微苦”七字而已。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光绪《揭阳县志续》,也是惜墨如金、言之甚略,“茶:山中土茶味微苦,炒熟性极温,土人呼为炒子茶。然唯山中人嗜,揭所饮啜皆建茶也。”文中的“山中人”,指居于山地的客家人。
而五房的炒茶工艺很有可能是由五房村廖氏一世祖松阳公传入,理由亦有三。
一是炒青绿茶是客家人传统制茶方式,由来已久,松阳公原籍惠州府兴宁县(明朝兴宁属惠州),该县有炒青绿茶传统;
二是松阳公的生活年代正是炒青绿茶最兴盛的时期,他很可能接触到并掌握了该制茶方法;
三是五房炒茶风味独特,制作工艺亦自成一格,与周边的茶有明显区别(坪上炒茶与五房炒茶很接近,但也有差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16 11:18回复
    《潮中杂记》说“潮俗不甚用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16 11:25
    回复
      卖茶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06 19:08
      回复
        那些畲民影响。。应该。。福建本来好多茶。影响了潮州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24 02:04
        回复
          互相影响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24 02:04
          回复
            坪上茶不错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0-03 0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