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都吧 关注:1,449贴子:40,126

回复:丰镐遗址 出土青铜器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5楼2019-01-03 19:07
回复
    楼主这些青铜器资料在哪来的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01-06 00:34
    回复
      壮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9-01-20 04:30
      回复
        西周勾连云雷纹大鼎
        丰镐遗址新旺村出土。高85厘米,双直耳,三柱足,腹部上饰饕餮纹,下腹勾连云雷纹,在耳与足上也饰有夔龙与兽面纹,其体大厚重,铸造极其精美,是罕见的西周重器。
        西安博物院藏青铜器。


        28楼2019-08-29 10:25
        回复
          西周早期凤鸟纹方座簋
          通高25.5厘米,座边长21.6厘米,口径21.6厘米。西安市长安区花园村出土。敞口束颈,鼓腹,圈足,下连方座,腹两侧设凤鸟形耳。口沿下饰4只凤鸟纹围绕一周,其间饰浮雕兽面;腹部4只凤鸟布满,以扉棱相间,圈足饰变形窃曲纹;方座四面各饰凤鸟6只围绕一周,中间长方形内无纹饰。通体以云雷纹作地,形成三层纹饰。整体以凤鸟纹为主,形态略有差异,其圆目,尖喙,高冠,长尾,或昂首或回首,生动活泼。内底有铭文3行18字:“唯九月,□叔从王员征楚荆,在成周□作宝簋。”
          属于西周早期文物。


          29楼2019-08-29 10:34
          回复
            高37.8厘米,口径34.5厘米。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一座西周墓葬。宽沿平折,方唇,立耳,圜底近平,兽蹄足。口沿下有6道扉棱,其间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环带纹。内腹部铸有族徽与文字“□”“册”。
            该墓共出土大、中、小3件鼎,该件最大,应属列鼎。对列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张懋先生对此鼎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族徽与文字称其为“宁戈鼎”。通过对宁戈方壶、梁其壶、史颂鼎和鼎的综合研究,其具体时代为西周宣王时期。


            30楼2019-08-29 10:40
            收起回复
              西周晚期吴王姬鼎
              高51.5厘米,耳高11厘米,足高22厘米,口径45厘米。西安市南郊沣镐遗址出土。折沿方唇,立耳,圜底,蹄形足。口沿下有两道弦纹,其间饰一周窃曲纹。内腹有铭文3行20字:“吴王姬乍(作)南宫史叔□(饲)鼎,其万年子子孙孙宝用。”其造型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铜鼎相似,应是西周晚期之物。该鼎是在“文革”期间出土的。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普查中见到,生产队得知为珍贵文物,应属国家所有,遂派四位社员送到西安市文物局。



              31楼2019-08-29 10:43
              回复
                西周卫簋
                高31.5厘米,口径21.5厘米。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出土。平折沿,方唇,束颈,鼓腹,兽耳,圈足,下连方座。盖、口下、腹与方座均饰饕餮纹。饕餮如牛面,形象凶猛,眉、眼、鼻突出,云雷地。盖与腹内底有铭文:“唯八月初吉丁亥,王客于康宫,荣白右卫内即位,王曾令卫,易赫市攸勒。卫敢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朕文且考宝尊簋,卫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32楼2019-08-29 10:46
                回复
                  孟簋
                  西周穆王时期
                  尺寸:通高25.3厘米,口径23.4厘米,座宽22.1厘米
                  1961年陕西长安县沣西张家坡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孟簋同时出土3件,形制、花纹及铭文均同。器内有铭文42字,记孟之父随毛公遣仲征无需,因有军功而受赐之事。孟称其父为“文考”,表明其父在受赐时已亡,由其子孟领受奖赏,铸器以为纪念。


                  33楼2019-08-29 10:58
                  回复
                    以下是西安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永盂
                    永盂是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为盛食物器,兼可盛水盛冰,储藏食品,文物周身有较多的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当时历史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周共王时期的重要标准器之一。现藏在西安市博物馆内。
                    该器物一九六九年出土于陕西省蓝田县。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现的极可宝贵的西周铜器之一。当地农民交给物资回收门市部,后集中于陕西省物资回收公司仓库,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分料拣选时发现,上交西安市文物局。
                    该器物通高四七、口径五八厘米,此为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侈口,直腹,附耳,高圈足。前后扉棱上各有一只圆雕长鼻上卷的象首。通体装饰花纹,以细雷纹填地,腹部主体花纹是叶形兽体纹,颈部及圈足分别饰龙纹和解体式变形兽面纹。内底铸铝文一百二十三字,记述益公受天子委托赐给师永田地,参与出命和授田仪式的还有邢伯、尹氏、师俗父、遣仲等大臣,以及司土、司工等官员。
                    铭文原文
                    隹十又二年初吉丁卯,益公 内入,即命于天子。公乃出氒(厥) 命,锡卑师永氒(厥)田,阴阳洛 疆 师俗田。氒(厥) 公出 氒(厥)命:井伯、荣伯、尹氏,师俗父、 遣仲,公乃命郑司徒 父周人司工 、 史、师氏邑人奎父,毕人师同,付永田,氒(厥)率履氒(厥)疆;宋句永拜首,对杨天子休命,永用作朕文考乙伯尊盂,永其万年孙孙子子,永其率宝用。
                    传周王的命令,分给永(人名)土地于陕西的洛河南北的边疆地带,当时有邢伯、荣伯、尹氏、师俗父、遣仲等五人在场听命。益公还命郑司徒 父、周人司工 、 史、师氏、邑人奎父、毕人师同,监理王命给永的赏田。
                    文物铭文所记载的史料对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当时历史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周共王时期的重要标准器之一。



                    34楼2019-08-29 11:19
                    回复
                      西周顶级国宝重器——利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释文译文大意是: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该释文为被较多人采信的张政烺先生所做的释文)
                      价值
                      该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
                      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之前,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数十种之多 。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
                      利簋的发现,除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外,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例如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这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记录,也与《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又如,利簋铭文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6] 。总之,利簋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位
                      2003年,利簋随34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6] 。2002年1月18日, 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利簋为镇国青铜器。



                      35楼2019-08-29 11:32
                      回复
                        伯庸父盉
                        1971年,丰镐遗址马王镇张家坡出土,西周中期器物。铭文“白(伯)(庸)父乍(作)宝盉,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1961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村西周窖藏,通高22.3厘米、口径17.2厘米,窄折沿,长颈,兽首鋬,龙头长管流,分裆,三足下部呈圆柱状,盖面隆起,一侧有小钮,以蛙型链条于盉身相连。盖沿和器颈装饰变形兽面纹,流管装饰三角形雷纹。


                        36楼2019-08-29 11:48
                        回复
                          西周双耳铜杯
                          西周双耳铜杯是1965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丰镐遗址张家坡村西周墓地的西周中期铜器,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通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直口,腰部微束,中有一道箍棱。两侧有对称的镂空云纹耳。云纹的杯耳风韵卓然,好像神鸟飞扬的双翼,感觉它随时会腾空而去一般。


                          37楼2019-08-29 11:50
                          回复
                            长安区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重器——吴虎鼎
                            1992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申店乡黑河工地发现一件青铜鼎,1997年除锈时发现鼎内壁铸有铭文16行163字(计重文165字)。
                            这是一篇记录周王封授土地给吴虎的铭文:“惟十有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宫夷宫,道入右吴虎,王命膳夫丰生、司空雍毅,申刺(厉)王命,取吴口旧疆,付吴虎……”其形制、纹饰均为西周晚期特征。吴虎鼎铭文有“周康宫夷宫”,夷宫即周夷王之宫庙,说明作鼎时间不会早于厉王。
                            吴虎鼎铭记“惟十八年”。厉王、宣王在位均超过18年,但铭文“申厉王命”已证明该鼎不可能作于厉王期(重申厉王已颁下的命令,是说授给吴虎土地的事曾由厉王决定,其所以没有实施,大约是由于厉王被国人所逐,共和行政之故),宣王之后的幽王在位不到18年,平王则已东迁了。
                            因此,这18年只能是指宣王。查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宣王十八年确有闰月,其十三月丙戌为初十日,合“既生霸”月相,是年为公元前810年。此可作为西周晚期年代学的一个重要支点。



                            38楼2019-08-29 18:40
                            回复
                              洛阳的青铜器呢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1-09-26 18: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