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吧 关注:9,038贴子:183,228
  • 29回复贴,共1

陆逊陆孙氏当为情深意笃,正史中有迹可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国里陆逊的婚姻感情问题是最容易被YY的。其实作为文学作品来讲我觉得非常可以理解,但是总不能把臆想的谣言当正史嘛。其实再回头读一遍正史就会发现人家伯言对陆孙氏是满满的情深意笃。此外我要强调,陆孙氏就是陆孙氏,她的身份没有那么复杂——孙策的女儿、孙权的侄女。为了防止一些人想错,下面就用后世人加给她的名字“孙茹”来称呼了。


1楼2019-01-06 15:26回复
    证据1:伯言坦荡的为人。
    个人真的是有点受不了伯言这么坦荡的为人却被一些写手写得那么纠结。读过正史的人应该都能看出伯言是个怎样的人,那便是非常的隐忍,非常的坦荡,或者用一些比较犯花痴的词语来说是“清澈”。这里的隐忍和坦荡并不冲突,隐忍只是说他年少便担负起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负起家族的责任,而不是说他在感情上纠结不清。从伯言一生的轨迹都可以看出,他一生中每个决定每个行动都是坚定而坦荡的。先说陆康与孙策所结下的恩怨,这可是家仇啊,但是伯言21岁便毅然来到孙权幕僚,虽然当时做的官位不大,但是他做每一件事都非常尽心尽责,丝毫不见私心,更不见他的纠纠结结甚至要报复孙家。吕蒙准备攻打荆州的时候路过陆逊的驻扎地,陆逊极力说服他现在是打荆州的最好时期,讲得非常直白坦诚。吕蒙其实早有打算,但却装病当面拒绝了,陆逊没有顺着吕蒙的意思应和他,而是更加坚定诚恳地摆明立场,这表明他非常的清醒正直,不会趋炎附势。吕蒙回去便向孙权极力推荐陆逊。仅这么一件事,吕蒙便能看出陆逊是个怎样的人,孙权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最后,陆逊老年因孙权立世子一事含恨而终,仅做了一年丞相。这也能够看出他的坦荡——陆逊的直言相谏绝不是考虑的家族的利益,因为那个时候江东政权已经实现本土化了,士族已经取得了比较稳定的政治地位,如果陆逊是为了家族利益考虑,那他应该向顾雍学习。孙权本来对江东士族就是心存芥蒂的,陆逊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他能够三缄其口圆融地处理上下级关系,像顾雍那样做个十几年丞相恐怕也不是问题。但是陆逊依旧直言劝谏,那原因只不过是他的责任心与儒学观促使他做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与权力地位无关,君子坦荡荡。且陆逊在临终都没有表现出一点后悔,他对孙家的态度始终如一,忠诚、奉献。这样一位坦荡的儒将,必定对自己的感情也是非常坦荡的。在天下与家族、公义与私仇面前都从不纠结,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纠结一生?


    2楼2019-01-06 15:27
    收起回复
      证据2:孙权是精明的政治家。
      孙权绝对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从小便显露锋芒。一方面,孙权是以情动人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政治家就不可能不打政治算盘。天地一盘棋,每一步棋子都必须要有价值。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思考了:孙权为什么要把孙茹嫁给陆逊,这是一步怎样的棋?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会想的特别复杂,说孙权可能在派茹儿监视陆逊云云。其实并非如此。先看这个时间,史书上所记是伯言平定完山越之后,也就大约是公元216年,这一时期孙权政权还没有实现江东本土化,他急需做的是拉拢士族而不是监视士族。(江东政权本土化是了解东吴历史政治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感兴趣的和需要补课的可以去读大学历史系课本或者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因此,这时的孙权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拉拢陆逊使陆家人支持自己的政权,并为我所用。且三国志上也写得很明白:“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可以看出孙权的目的就是拉拢陆逊,所以当然要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了。那么孙茹够不够诚意呢?绝对够。其一,身份地位般配;其二,孙茹贤良淑德(这个从抗儿的教养和景儿为她心丧三年就能看出来,应该没什么非议;且在古代,女子的贤良淑德非常重要,举两个明白的例子:曹操对卞夫人的宠爱和孙权对步夫人的宠爱,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贤良淑德。而女子过于刚烈的个性在当时其实是不吃香的);其三,孙茹长相不会太差(基因好);其四,孙茹不涉及政治斗争,因为她是孙策的女儿,而孙策早已边缘化了。这一点孙权是做得相当高明的,因为侄女是一个不近不远的关系,这样使两方的距离都保持得恰到好处。如果孙权嫁的是妹妹或者女儿,那血缘与孙权就太近了些,这种身份就会更多的渗入政治因素,未必不会使陆逊生疑,未必不会使孙陆两家生嫌隙。但只是嫁侄女的话,孙权的诚意就显得很足了:我只是许配你一个孙家的漂亮姑娘好好过日子,完全是为你着想的,你的夫人是连接我们感情的纽带,但并不牵扯到政治利益。而以上四点缘由,也就说明了陆逊起码不会讨厌茹儿。说爱情也许会欠点火候,因为其实古人并非真正懂爱情,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但说二人的夫妻感情绝对还是有基础的。而且伯言娶了茹儿后,在未来的日子里也确实为孙家不求回报地尽心尽力,相信他还是很满意他的夫人的。不然假设孙权嫁给他一个他不喜欢的女子,破坏了他从前的感情,他难道不会一看到孙权就烦吗?而后为孙权做的一切也就不会那么坦荡了。


      3楼2019-01-06 15:27
      收起回复
        证据3:孙茹长期不出,伯言从未娶妾。
        很多YY党会拿逊茹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还是老来得子来说事,其实根本没啥道理。先说陆逊的第一个早夭孩子陆延,有两种可能性:一,前妻所生;二,孙茹所生。如果陆延是孙茹生的,那么YY党所说的他们之前一直没怎么同床过的谣言就不成立。或许他们不久就有了延儿,本想好好培养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陆延没等弱冠便夭折了。陆逊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不常有时间回家,所以孩子的数量是父母爱情的象征这种说法实属荒谬。如果陆延不是孙茹所生,那么也就是说陆逊娶了茹儿之后的9-10年他们是没有孩子的,那么陆氏作为一个大族,陆逊为了传宗接代娶个小妾给他生个孩子总是可以的吧,但是这些年陆逊从未娶妾。是怕孙茹?上面说过了,孙茹贤良淑德,她应该可以理解,而且娶妾这种事也不是她说了算的,古代还是男权社会啊。那么是怕孙权吗?也不会。上面说过了,陆逊从来就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传宗接代这么合理而重要的事会怕孙权不理解?况且古人与贱妾生了孩子交与正妻抚养的事屡见不鲜,曹操、孙权都有这种情况啊。孙登便是庶贱所生然后交给徐夫人抚养的呀,这并不会撼动正妻的地位。那么,是伯言放不下曾经一个所爱的人吗?这个理由也不成立。如果他心里只有那么一个所爱的人,为什么又肯与孙茹生下抗儿?如果只是为了传宗接代,那再娶个小妾传宗接代有什么不一样,反正都不是自己爱的那个人。因此,如上所述三个理由都不成立。孙茹长期不出但伯言却从未娶妾,正可以看出伯言对他的妻子还是非常专一而情深的。而从他们之后对抗儿的教育问题上也不难看出,抗儿可以说是他们二人爱情的结晶了。


        4楼2019-01-06 15:28
        收起回复
          证据4:孩子们的教养。
          这个就不一个一个介绍了,相信大家对陆抗,以及陆逊的孙儿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缺乏品德与才干的,家风的因素可谓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比较鲜明了。这里就只简单说说陆抗和陆景。抗儿可谓是东吴最后的中流砥柱了,颇有父亲遗风,而他与父亲最相像的地方倒还不是将帅之才,而是为人的坦荡。《三国志》中有很明确的记载:“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可以看出抗儿非常镇定从容,对待孙权与孙家依旧坦坦荡荡,从而解除了孙权的顾虑。这不得不说是受到了父母影响的。因为陆逊在世时,孙陆两家太多纠葛,但陆抗依旧能做到这样清白诚恳,实属不易。如果逊茹二人感情不和,陆抗怎么会不受影响?本来孙陆两家就够纠结了,家里也那么纠结的话,陆抗不会做到这样的态度的。再说陆景,《文士传》中记载“景少为祖母所养,及祖母亡,景为之心丧三年。”这也是史书中第二次提到陆孙氏的地方,简单一句话足以看出陆孙氏在晚辈心中的分量。


          5楼2019-01-06 15:29
          回复
            证据5:百花望夫的民间传说。
            这就不是正史的证据了,而是民间传说,传说的时间已不可考,而且孙百花这个名字很2333(不过起码她的身份没有错),所以大家可以当小故事听听就好。但是民间传说也是具有一定不容忽视的价值的,它反映的是特定时期人民的情感。
            先把关于逊茹的这个望夫石的民间传说讲一下:“剑石村旁有一石,名曰望夫石,相传乃三国东吴大都督陆逊之妻孙百花公主望夫的地方。却说陆逊与吕蒙趁雪天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出发时将妻子留在雪峰山的行辕里。孙百花公主自丈夫出征去后,她一怕荆州军有了防备,二怕丈夫的武艺不是关羽父子的对手,三怕夫君的谋略落空,四怕空费钱粮,五怕讨不回荆州。她日日站在帐外的一尊伸出数丈的龟头形岩石上望着陆水,望着长江,腿站麻了就活动一下,眼睛迷糊了,就用手揉几个,渴了喝几口山泉,饿了吃把包谷米,她望着望着,一连几月不见丈夫的影子。冬去春来,满山的花开了,红的是樱花,白的是李花,望夫石上亭亭玉立的是孙百花。 一日傍晚,孙百花在望夫石看到长江,陆水樯帆如林,西北的官道上尘土飞扬,这莫非是丈夫得胜回朝,孙百花心中暗暗喜悦。不一会,只见一艘大官船上斗大一个“陆”字。船头站着一个绿袍银铠的风流将军。啊!他正是丈夫,东吴的三军大都督陆逊,正是吴军班师回朝,孙百花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热泪点点滴在石上,留下了斑斑驳驳的泪痕。”
            望夫石的传说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够配得上这一传说的。能够符合这一传说条件的夫妻,必定是常年分离但感情甚深的,表达的是苦恋的执着和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无论这个传说是何时流传的,起码历史中曾有一段时期,逊茹的爱情得到了民间的认可,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6楼2019-01-06 15:2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1-08 10:46
              收起回复
                有道理,但还是希望不打压其他cp,当然作为贺齐粉我也只是说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1-08 22:03
                收起回复
                  2333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2-12 15:01
                  收起回复
                    虽然我觉得也没多情深,但是楼主的想法和观点是很美好的www找了这么多有关资料,有心啦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2-13 22:58
                    收起回复
                      但是一想到陆逊可能要喊孙权一声叔叔就很不爽,陆逊明明就比孙权小一岁!(陆绩那里是真没办法)相比之下我更希望陆逊和孙权是平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2-14 00:29
                      收起回复
                        八卦不说,策女在陆家的地位已经由孙子辈证实。而且她的身份,在陆家不可能不受到尊重,再加上陆家的家教以及当时女性地位,她的日子不会差。至于陆延是不是她生的,我个人倾向不是。那个年代陆逊这种出身的人,很少初婚那么晚的,而且策女年纪小那么多,陆逊前面有前妻或者妾侍不出奇。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6-13 10:51
                        回复
                          他们是政治婚姻不假,可是他们的身世也是出奇的像,而且,孙氏在东吴并不出名,或者她自己谦虚吧,这样的情况,就是两个苦情人的因素,他们的感情愈加深刻,有人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爱情在古代不是不存在,想想看一个袁术手下将领孙策打陆康,要不是陆康把他送回吴郡,命都保不住了,即使保住了命,孙策对他并不友好,命和家族都危在旦夕,还能有时间去管所谓不痛不痒的爱情,而孙氏,天下动荡,自己的爷爷孙坚被坏人干掉了,自己的父亲被小人干掉了,叔父手下的江东破败不堪,百姓生活疾苦,曹操还随时要来羞辱,谁知道哪天曹操会不会攻下江东,就这情况,她还能去憧憬她的爱情吗?那是三国乱世,不是和平年代。
                          何为爱情,最好的爱情就是变成亲情,永远都割舍不掉的感情。就是相互陪伴。
                          既然能成为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就像关二爷都成为老百姓的神一样,孙夫人传说有枭姬庙。既然望夫石能成为传说,绝不是无影之事。
                          文人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传为佳话,可面对江山,他一定会舍弃爱人,既然知道如此的宠幸会对玉环无益,他这么做无非是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才是对爱情最大的侮辱,不能因为他是皇帝就网开一面,最后一个自杀,另一个永不相见,这也不能叫爱情,陆逊和夫人他们是一对苦情夫妻,也是患难夫妻,夫人嫁给他时,陆议是个校尉,她不知道陆议能当上丞相,也不知道他最后会被诬陷至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自己的夫君从生到死,帮他保住陆氏,这是陆逊的命啊。而反观陆逊,他随他父亲,朴实善良,见不得老百姓受委屈,既然这个和他命运如此像的女子能成为他的妻子,他会很心疼她,也会照顾好她,陆逊的国家情怀既是自己的也是夫人的,不管是不是家风,他都会珍惜好这份感情。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1-20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