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人吧 关注:16,852贴子:1,598,502
  • 11回复贴,共1

关于教育的几点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会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尤其那些取得点成就的孩子的家长,更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成功了,应该加大力度推广,写书立传。其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育人是否成功,教育方法是否值得推广,需要长时间通过实践来检验,岂能儿戏。
谈教育要先从成功说起,每一个家长,不管他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富人还是家贫如洗,是大学教授还是大字不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至少自食其力。现实的情况却是—提起成功学,中国人就反胃,像心灵鸡汤一样被国人玩坏了。何为成功?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我也来谈谈我对成功的看法。成功(这里指狭义的成功)是一团火,迟早有熄灭的一天,成功的次数多了称为传奇(像马云),传奇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可复制性,我们不能让时间倒转。比传奇更进一步是经典,经典像恒星,长时间照耀人类的历史长河。欲成经典,必先传奇吗?雷锋的出现否定了这一看法,因为雷锋每一天都在进步,这种人最厉害,他活着只会比离去更成功。在现代社会,一次性的成功变得越来越容易,网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但是想成为传奇,乃至经典越来越难了,原因在于后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挫败中成长。越往金字塔顶端走,天赋占的比重越大,单田芳老师的记忆力,金庸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成就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典,人类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专注力在下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空闲时间本应越来越多,但人类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打游戏,刷朋友圈,看肥皂剧,尽情享受生活。唐玄奘不用跋山涉水西天取经,网上传经,网上付款,岂不快哉!这样就不会有《西游记》这么精彩的故事了。


IP属地:辽宁1楼2019-01-14 13:58回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时候总结人类的历史,评选出最成功,最有智慧的前100位名人,我认为,评选的标准有三个(1)既有理论又有实践,(2)跨领域的成就,(3)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按照这三个标准,排在前两位的是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前十名还有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国的孔子和毛主席,爱因斯坦等,小平同志可以排到70多名,体育界有唯一的一位代表——胡荣华老师,15岁拿全国冠军,排在第100名的是达尔文,数学知识的薄弱限制了他的思维。现在看来,进化论是不完善的,人成为地球的主宰不是偶然发生的。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毛主席说,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是天才般的预测。
    成功是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成功。教育教人的就是如何学习,将终身学习的态度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首先要纠正中国人对教育的两大误区,第一大误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知害了多少孩子,家长受这句话的驱使,胎教,早教,比幼儿园,拼小学,抓中学,放大学。为什么说这句话大错特错,让我们回忆一下博尔特跑100米的过程,就知道了。他4900px的身高,决定了他异于常人的起跑节奏,他往往不是起跑最快的那个,看着有些笨拙的姿势,却依靠中后程发力,独领风骚。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起跑节奏,才是王道。这跟下象棋是一样的,精通开局不足以让你成为顶尖高手,中残局功夫才是获胜的根本。每一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巅峰,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工作,选择哪个,不言自明,但家长却选择前者。


    IP属地:辽宁2楼2019-01-14 13:59
    回复
      第二大误区:混淆读书和上学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好好读书和好好上学是同义词。真实情况却是上学需要读书,但应先学会做人,上学读有字书是为了将来步入社会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读书比上学更重要,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就是看杂志,发现塑料花这个商机,让这名辍学青年赚得盆满钵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盛行着一种风气——读书无用论,其实他们想表达的是上学无用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校教育,我不否定,但是所有成功者都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顿悟,休谟说:恨也罢,爱也罢,思想、感觉、观察也罢,无非都是在领悟。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却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领悟的机会,洛克说,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的东西。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中国的教育要改革,有一个人常被国人忽视,但他可以排在最有智慧排行榜的前20名,他就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外教家,政治家——威廉.洪堡。显然,在中国只有那个人可以堪此重任。
      我们应该在小学开设益智课,每周一节,教授棋类、桥牌、魔方、德州扑克等。在书本里,学生学到的都是等价交换,1加1等于2,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步入社会后不管用了,你的付出和取得的成就在很长时间内不成正比,不等价交换才是常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棋类,学棋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分析力,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学习不等价交换,以中国象棋里常见的一车换二为例,一车换二后,兵种是否有优势,是否顺势取得多兵或破对方士象的机会,兑子后子力位置的变化,子与势的关系都是棋手应考虑的。这些都是现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


      IP属地:辽宁3楼2019-01-14 14:00
      回复
        阅读量也是被一些教育工作者反复提及的,一些家长已经认识到阅读量的重要性。我认为,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前,要先学心理学,国家应编纂一套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供老师、学生学习。一些学生也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但却转化不成自己的文学底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没有体会主人公的辛酸冷暖,以主人公的视角看世界。不要在乎你一年看了多少本书,更注重看书的质,因为每个人知识背景不同,阅历不同,高手看书可以在某个点上超过作者对书的理解,如果能做到这点,你离圣贤就不远了。看书的顺序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10岁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是20岁才看,结果也不同,前者比后者多了10年实践的时间,阅读者可以运用书中的逻辑推理思维指导实践,而逻辑推理能力正是中国人最需补充的能力。
        在中学开设逻辑学和运筹学。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英语注重逻辑,长久以来,中国人不屑学习逻辑学,可以在《资治通鉴》里找到缘由,邹衍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评价是这么说的:盖辩论的意义,在于使类别分明,不相侵害,使道理清楚,不相紊乱。提出原则,显示它的目的何在,要大家一目了然,免得迷失。胜利的一方,不失去他的主见。失败的一方,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在这种情形下,才可以辩论。假如只靠名词定义之类词汇的堆积和美丽抽象的理论,来咄咄逼人,引用灵巧的譬喻转移方向,引导人们堕入他所预设的五花阵里,最后简直忘了主题。这对正规的思考力的训练,有严重伤害。公孙龙从此受到疏远。从全球看,中国的中学生在数学方面是有优势的,如果能结合逻辑学和运筹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扬长避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帮助。


        IP属地:辽宁4楼2019-01-14 14:00
        回复
          接下来,谈谈高考,为什么高考状元无法转化成生产力?因为考试检测不出一个人的审美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两项能力再加上专注力,越来越成为成功的不可或缺因素。席勒说,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福尔摩斯和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毛主席喜欢作诗,审美能力有助于开发大脑。时间管理能力和运筹学有着密切关系(这也是学习运筹学的原因之一),在中学,有老师安排你的时间表,但在大学,一切都需由你自己安排,那些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高效且事半功倍。高考改革由小综合变成6选3,除了这一方案,还有另一种方案,就是3加1,理科生从地史政选一门,文科生从物生化选一门,增加小综合的广度和跨学科的分值,等待10年、20年看看效果,不要像大综合那样,还没有等到开花结果,就全盘否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以后,我能有机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IP属地:辽宁5楼2019-01-14 14:01
          回复
            学生们积重难返,学生、家长、学校为着那有限的名额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拼得头破血流。我看到孩子们全在坟墓里头,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天日?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1-14 17:0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1-14 17:07
              回复
                大多都是无用的
                但有一句是真机!
                那就是学到更多东西的办法,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太多东西!
                这是我的切身经历!
                因为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学而不思只是书包!草包!
                正确的学习应该是学三分推思七分!
                一下子学太多只会让人产生厌烦和恐惧与挫败!
                无法掌握知识的挫败感!
                从此学习就变得无趣了!
                人类现在的教育让知识与生存生活挂钩,更加重了这种压力和恐惧!
                学习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惑与阻碍,若不能得到及时解答,就会极大的障碍学习兴趣!
                最高效的学习法是毫无压力的自由探索与交流共振,思维碰撞,及时点拨法!
                这也是人类短短几百年便从思想启蒙发展到知识大爆炸的超效知识增加方式!
                也就是说交流比教授本身更重要!
                没有交流的学习只是灌输!
                效率极低!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一个平台,把一亿个相同层次的学生,或者同一领域的,或者全社会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都综合在一起,通过激烈的问答思辨以及实验!让相同层次,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凡是有不懂的就提出问题,懂的就以语音视频的形式给卖弄演示一番经过正式整理后作为标准答案储存在云端以供后来者随时调阅!这样既加深印象又满足成就感,说不定还能获得更新的领悟!提出更深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共振叠加!
                让学习中的各种困惑都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学习就会变成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知不觉所有人都能获得极高的智慧学识!
                这也是为什么春秋百家争鸣时期为什么能够凭空产生那么多大师的原因,都是交流来的!弟子与大师之间,大师与大师之间,平流层,对流层,各种层次的交流!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
                只要用大交流的方式学习,从小学到大学13年的学科,何须这么久呀!只要注意分段平流螺旋上升!勿要强行过早超层级知识接触,以免产生压力破坏了兴趣!只须2-3年就可彻底掌握!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1-14 17:32
                收起回复
                  教育,为了利益,多么美妙的梦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1-14 17:34
                  回复
                    思与想,合在一起为思想,学与问,合在一起称学问,教与育,一教一育相得益彰。思想家、学问家、教育家合起来,故:必从教育问题改起,另创与现有教育完全不同的学习系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1-14 2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