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凤鹦鹉吧 关注:216,573贴子:3,335,483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蛔虫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一种常见线虫病。本病是鸟最普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鸟的小肠,夺取营养物质,破坏肠壁细胞,影响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并能产生有毒的代谢物质,导致鸟发病甚至死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01 13:54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01 13:54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01 13:5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01 13:5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01 13:5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2-01 13:5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01 13:5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2-01 13:57
                回复
                  以下是文字课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2-01 13:57
                  回复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蛔虫,为鸟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蛔虫的虫体淡黄白色,粗线状,像豆芽梗样,圆柱状;体表有环纹,两端狭小,头端较尾端粗,有3个片唇,有颈侧翼。雄虫短,虫体粗细如细铅笔芯样,长2~7厘米,宽0.09~0.12毫米,交合刺等长,1.2~1.9毫米,有肛前吸盘,第4对腹乳突位于近肛门处。雌虫较长,长2~9.5厘米,虫体也较粗,成熟的雌虫体内充满虫卵。
                    虫卵呈椭圆形,深灰色,壳厚,外表光滑,内有单个胚细胞。虫卵对严寒气候抵抗力较强,且对化学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在直射阳光下1~1.5小时,在45℃条件下5分钟,瞬间的沸水高温处理,粪便保持干燥,经堆积发酵,均可将虫卵杀死。
                    蛔虫的生活史属直接发育型,雌虫在小肠内产卵,日产卵达1万~1.2万个,一生产卵多达1000万个。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直接在外界发育,如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10~12天,卵内形成第一期幼虫;幼虫蜕皮后再经16~20天成为第二期幼虫,此时虫卵已有感染力,成为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鸟食入其虫卵,感染性虫卵在胃中破壳而出,下行至十二指肠中孵化,经9天作第二次蜕皮,成为第三期幼虫;生活在十二指肠后部的肠腔内,之后钻入黏膜,进行第三次蜕皮,成为第四期幼虫;再经17~18天,幼虫从肠黏膜重返十二指肠作最后一次蜕皮,成为第五期幼虫,以后发育为成虫。感染性虫卵在鸟体内共需35~50天, 便发育为成虫,第二期幼虫常侵入肠黏膜,并进入肝脏与肺脏,但不再发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2-01 13:57
                    回复
                      【流行病学】
                      鸟发生蛔虫病是由于摄入被虫卵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和保健砂等而引起的。不同品种和各种年龄的鸟都可以感染蛔虫。本病分布广,感染率高。年龄、营养状况等对感染有影响,3月龄内的幼鸟易感性高,尤其以刚离窝的幼鸟最易感,随年龄增加而易感性下降。饲料中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不足或缺乏,能降低鸟儿对蛔虫的抵抗力。另外,应激、阴暗、潮湿的环境易导致蛔虫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都发生, 无明显季节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2-01 13:58
                      回复
                        【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
                        轻度蛔虫感染的鸟,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严重感染时,患病鸟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垂翅,厌食,消瘦,贫血,常离群呆立在角落里。重度感染鸟(2000 ~ 5000条1只)贫血,生长停滞,明显消瘦,甚至失去性欲、产蛋停止和拉稀,有时拉稀与便秘交替发生,在笼底可见有稀粪,粪便呈白色稍带点绿色,有时粪便带血。少数病鸟有时可见咳嗽,由于皮肤有痒感,有些病鸟啄食自身羽毛。蛔虫排出的代谢产物,使鸟表现出**、呕吐、抽搐及头颈歪斜等中毒症状。幼鸟则会出现渐渐性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剖检病死鸟可见小肠肿胀或变薄、苍白,肠腔内可见蛔虫, 数量从数条至数百条,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阻塞,甚至在食道、腺胃、肌胃、肝脏、体腔等见到蛔虫。由于幼虫侵入肠黏膜时,破坏黏膜及肠绒毛, 造成出血和炎症,并易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肠壁出现化脓灶和结节。有时虫穿透肠壁,侵入体内的其他部位或器官,从而继发腹膜炎。有时还可见到肝脏出现线状或点状坏死灶。
                        蛔虫病还可与球虫病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相互作用而产生更加有害的影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01 13:58
                        回复
                          【诊断】
                          根据临诊表现、病理变化和剖检时发现大量蛔虫可做出诊断,结合在粪便中镜检出大量虫卵,或从粪便中发现定数量的虫体,予以确诊。
                          (1)蛔虫检查法:剖检病死鸟,肉眼可见小肠黏膜损伤,肠壁变薄,将肠内容物和胃内容物刮下,置于白色瓷盆中,然后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漂洗,可见黄白色、线状、两头尖、2~5厘米长、0.5~1毫米宽的蛔虫。
                          (2)虫卵检查法:采集少量的稀粪,加入一定量的饱和盐水,搅拌完全后用铜筛进行过滤,滤液静置2分钟后,用铁丝圈在表面取几滴滴在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虫卵。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2-01 13:58
                          回复
                            【防治措施】
                            预防是控制本病最好的措施。首先搞好鸟场的环境卫生,保持鸟舍干燥、卫生和充足的阳光。定期用20%石灰乳或2% ~ 4%烧碱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其次是避免鸟儿与粪便接触,离地饲养,减少与虫卵的接触机会;饮水杯、料槽加盖,防止饮水和饲料被粪便污染,饮水杯、料槽、垫布等要定期清洗、消毒,特别注意的是雏鸟出壳后要及时更换巢盘内的垫料。第三是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新鲜、全价饲料和清洁饮水,定期驱虫,青年鸟每隔3个月全群驱虫1次,成年鸟每年驱虫1次,驱虫药可使用芬苯达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
                            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将病鸟隔离饲养,精心照料。对笼底粪便进行处理,然后用消毒剂进行带鸟喷洒消毒。可用芬苯达唑 10-40 mg/kg 鸟的体重,口服,连续3天,停10天,再连续3天。(注意:羽毛生长期不可使用,可导致新羽畸形);左旋咪唑 20-40 mg/kg 鸟的体重,连续1-2天,停10天,再连续1-2天。或200mg兑1升水,自由饮用,疗程同口服;伊维菌素 0.2 mg/kg 鸟的体重,口服一次,10日后可重复一次。另外,在保健砂中添加多种维生素。驱虫后,可口服补液盐水,以增强抵抗力;及时清扫、处理粪便,消毒场舍,以杀灭被驱出的虫体及虫卵。个别病重的鸟儿则选用上述治疗药物,采取灌服的方式,以减少死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2-01 13:58
                            回复
                              您好,我想问问小家伙没精神,一只把头扭到后面,就站着,肯定不舒服了,该怎么办啊,很着急,谢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2-06 09: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