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吧 关注:28,484贴子:533,168
  • 5回复贴,共1

斜视的针灸治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斜视的针灸治疗 (转载)
一、体针法治疗斜视
1.取穴
常用穴: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2.治法
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
二、皮肤针治疗斜视
1.取穴常用穴:正光1、正光2、风池。
备用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皝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2.治法
常用穴每次均取。备用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备用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备用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
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
三、斜视的体针加穴位贴敷治疗
1.取穴
用常穴:四白、合谷、球后。
备用穴:内斜肌**:阳白透鱼腰、瞳子髎透丝竹空;外斜肌**: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2.治法
常用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备用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备用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02-01 20:57回复
    这个我能哭出来,暑假扎了两个月的针,在那随手帮忙,拔罐都学会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02 02:44
    收起回复
      在哪实习,扎针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到的,最好找有执业资格的医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05 0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