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价白菜》从SRAM震撼发布Eagle至今,已过去三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谈高价白菜》
从SRAM震撼发布Eagle至今,已过去三个年头了,笔者的心虽然在曾经一段时间里也被其深深牵动,但也只是惊叹于它精湛的工艺外观,而齿比配置方面,不说Eagle,在它的前一带作品中,就已经存在缺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2-26 09:37回复
    继续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26 09:40
    收起回复
      11速XX1在属于它的时代就已经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对笔者来说讽刺的是:居然是先接触到M8000的42t之后才知道它的存在,而M8000的42t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二档,也就是37t飞轮,因为它的存在,让整个飞轮看上去十分和谐,所以导致后来知道了XX1以后,就感觉有点失望;外观上是精致的雕琢,但齿比上确实略有粗糙的配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2-26 09:57
      回复
        你说,啥缺陷,让没技术,调不来的懒技师束手无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2-26 10:02
        收起回复
          姑且不说32~36~42看上去突兀,单单高速区间的稳定性就没有处理好,11~13t的百分比增幅已然是高速档位的红线,速联却义无反顾的越过了它!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到一个结论:10t必须跟11t一起存在,9t必须跟10t和11t一起存在!不论提供的齿比范围多大,这一点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而且速别允许得话,11和13之间最好加上12t,因为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山地还是公路,高速区间的稳定性必须一视同仁,至少在最敏感的区域要如此,中低速区间可以酌情增加跨度,那是没有关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2-26 10:05
          回复
            所以,从11速开始,速联就变成了飞轮纯粹的叠加,根本不考虑齿比过渡的协调性,而且高速区间的硬伤也放着不管,就让它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单盘概念带来的市场冲击是在太过强悍,加上无与伦比的颜值担当,所以这些问题就被掩盖过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2-26 10:20
            回复
              而到了12速,问题就开始放大了,原本存在的缺陷都没有解决,就直接硬塞进一片50t,的确达到2x的效果是不错,但是硬伤继续无视,可见SRAM的初衷摆放得就不是很正,也可以说太过于操之过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26 10:35
              回复
                帮顶,正在纠结xx1和xtr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2-26 11:26
                收起回复
                  速联作为开拓者,缺陷可以包容,但是其它品牌居然统统无视这些,一个个都照搬,这才是笔者难以容忍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2-26 12:12
                  回复
                    看见标题有点想喷,仔细看看有点道理,确实如此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2-26 12:17
                    收起回复
                      这么热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2-26 19:10
                      收起回复

                        所以,听你这么说的话,下次组车真的要仔细的看看飞轮齿数了。
                        原来里面有这么多道道啊。
                        顶楼主,学习了。


                        13楼2019-02-27 00:33
                        收起回复
                          我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楼主讲的很对,飞轮在齿比过渡的时候应该要更顺滑才对。
                          这点,我很赞同。
                          但是这里好像有个题:
                          【问题一、飞轮变到小飞之后,基本只能一齿一齿的减了。】
                          瓶颈就在这里了,越往小飞变,齿比跨渡就越大。
                          【问题二、追求大范围的确是好事。】
                          但我觉得,一个人在踩的时候,总有几个齿比是常用的,而其它并不常用吧。
                          关说你说的高价白菜货,我换了个角度
                          ——从冲山方面来想的话,最小飞的确不太常用呢。
                          而且,借你分析的结果,让我觉得:
                          速连家的偏低齿比攻山。
                          岛野家的更均衡。
                          其实你这文章真的很不错,读完之后,都可以开始思考哪家风格合适自己了。
                          所以从问题二中还可以再扯出一个问题:
                          【问题三:飞轮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线性范围】
                          我自己在撸坡的时候,其实也常常在想,哎呀,要是飞轮能再大一齿该多好啊。
                          其实爬坡的时候风阻小,只要能对搞地心引力就行了。
                          所以需要很明显的跨度就能有很明显的效果了。
                          所以我才产生了一这想法。
                          同时也产生了其它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既然知道飞轮可能有最佳线性,是否能用牙盘尺寸的配合?
                          可以让自己的常用区域和飞轮某区域重合?
                          或让攻坚的时候能正好使用到那些齿比?
                          至于日常代步,
                          拉练党我估计会用大牙盘,所以常用飞轮档位一般也在中间。
                          闲散党我估计会用不那么大的飞轮,所以估计常用飞轮的档位应该也在中间。
                          对一般会动手的人来说:
                          常用小飞的人,有更高机率换大牙盘。
                          常用大飞的人,也有更高机率改小牙盘。
                          然后从上述情况来看,容易给人一种感觉:
                          【飞轮常用齿比居中才是合适的搭配】
                          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
                          总之,感谢楼主科普,是篇好文章。
                          让我学会了
                          【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飞轮】
                          以及
                          【按骑行风格来搭配牙盘和飞轮】
                          顶大佬,膜拜一个先。


                          14楼2019-02-27 09:04
                          收起回复
                            这些问题都存在,老鸟愿意买单很多都是知道其缺陷的或者说愿意吃螃蟹,新人直接买新款,反正学费迟早是要交的。10t可能就是纯下才会用,12t在泥水状态下也有较好的齿感,其他中间的飞在山路的骑行,也ok。既然选择了单盘,就要先放弃三盘或者双盘,先得失去才能得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2-27 13: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