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吧 关注:7,037贴子:29,586
  • 6回复贴,共1

朝花夕誓:母亲、女人和女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旨在通过症候式阅读,聚焦“玛琪雅和艾瑞尔”的关系以及“蕾莉亚的歇斯底里”两个方面,讨论故事矛盾是如何运作的。尝试普及简单的精神分析,打开挖掘作品“剩余范畴”之大门。摘要来说,整部作品并不像大众所认识到的那样,只是宣扬母爱的作品,透过玛琪雅对母亲职责的强迫认同,我们实际上发现了“父亲”;透过蕾莉亚最后的信仰之跃,我们触及了作为女人而非母亲的身份;通过整部作品的不和谐之处,我们捕捉了冈田麿里对家庭、性别的疑虑,以及观众焦躁不安的欲望本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02 13:26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02 13:27
    收起回复
      我同意热评区“网友”的立场。
      笔者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玛琪雅出生并生活在世外桃源,从小到大她是不识人间烟火的,她之后的成长经历中也没有遇到过男女间的事。所以我始终认为玛琪雅对艾利尔的异样情感只处于潜意识中,是id(本我),她的内心斗争也不是女人与母亲,而是孤独之人与母亲。这点玛琪雅自己是反复说过的,她只是不想让自己孤独才收留了艾利尔。最终玛琪雅成为了另一种母亲,无血缘相关,但是她教会了孩子如何去爱并把爱传递。玛琪雅线是妖尔夫女孩→想象中的母亲→母亲。
      蕾莉雅我自认为无法比笔者解读得更透彻了。蕾莉雅线是妖尔夫女孩→世俗女人(主体,女性)→想象中的母亲→妖尔夫女人(客体,女人)。而中间过程正是污点。
      本作中其实描绘了第三种母亲,那就是蒂塔,虽然笔墨太少,但是正是这条线让玛琪雅明白了什么是母亲。
      (btw:同为心理学工作者有必要提醒下,既然引入精神分析学术名词好歹解释下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02 13:30
      收起回复
        如果是楼主的文章我觉得搬运过来比较好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3-02 18: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