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吧 关注:15,536贴子:745,305
  • 11回复贴,共1

金筑土司家族族属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何立高,罗康隆
发表于: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03期
金筑安抚司是明代黔中地区势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土司之一,明末申请“改土归流”。对此,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探讨,但对该土司的族属问题尚少有人作过专题论述。本文拟从文献所载该土司各代任安抚的人名和辖地的民族成份及《金氏家谱》等情况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从各方面情况看来,我们认定金筑安抚司家族的族属是苗族。因此,史学界一些同志认为“明代苗族无土司”的结论显然是根据不足的。


IP属地:湖南1楼2019-03-22 19:32回复
    在金筑土司故地即今长顺县广顺、摆所区的金姓都声称是金筑土司后裔,他们的民族成份有苗族,有布衣族,有汉族。给我们族属考证带来了困难。推究其因,可能是由于金筑安抚司家族在黔中地区势力较大,有一定威望,因此,慕名以地名为姓的大有人在。其次,由于历代封建王朝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对少数民族升官入学都加以限制,使金筑土司家族不得不在黔中改用汉姓、汉名。再次,明代大力开发贵州,金筑地处交通要道,大量汉人迁入,构成了各民族共同开发贵州的局面,各族互相通婚、交往,致使金氏的民族成份或汉或苗或布依多族共姓。黔中地区的诸族共金姓,并不意味着否认金筑安抚家族原来是苗族,因有元明两代文献记载可找出其族籍依据,有《金氏家谱》及辖地内的民族等作旁证,还有我们实地调查资料作补充。
    稽查元代史籍,所载金筑甚少,《元史》中仅提到“搔驴”(又作’“扫阎”、《新元史》作“缥哩”)和“马麟”。他们虽均出自同一家族,然有名无姓。明代初期的几位土司亦如此。《明实录》载:“洪武八年二月辛丑(1375年),升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以长官密定为安抚使”(见《太祖洪武实录》,卷97)。又“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正月庚寅……金筑安抚`司土官得弟遣把事贡马,赐文绮、钞有差”(见《太祖洪武实录》,卷207)。再“永乐七年(1410年)十二月庚子,四川金筑安抚得珠贡马,赐钞币”(见《太宗永乐实录》,卷67)。文中出现的长官密定、得弟、得珠等均无姓氏。然而,金筑司的属员则是用正规的汉姓各载入文献中。譬如,《明实录》有载:“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巳丑,贵州金筑安抚司土官安抚使得珠遣头目刘英等贡马”(见《宣宗宣德实录》,卷16)。又“宣德元年(1431年)三月癸未,贵州金筑安抚司头目赵荣及上马桥等长官司土官方万寿等来朝,贡马。”再犷宣德八年(1433年)正月甲戌……金筑安抚司等衙门安抚的(又写作得)珠遣头目徐进通等来朝,贡马”(见《宣宗宣德实录》卷71、卷98)。文中的刘英、赵荣、


    IP属地:湖南2楼2019-03-22 19:34
    回复
      徐进通等名字,一见便知是标准的汉姓汉名。主人安抚使未用汉姓,而属员姓氏明确,完全可以理解为少数民族土司任用汉族人员作官员、幕僚。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俯拾皆是,无需多述。
      到明正统四年(1439年),金筑新土官金铺承袭父得珠土司职位。按《明会典》“务要验封司委宫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因有“乃朝廷所授”的规定,要土司本人入朝承袭。《明实录》这样记载这次承袭:“正统四年(1439年)闰二月庚寅-··…贵州金筑安抚司土官舍人金铺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彩币锭等物有差”(见《英宗正统实录》卷52)。金筑土司家族首次以金姓见诸文献,稍后的《明史·贵州土司传》、《黔南职方纪略》及清道光《贵阳府志》等都援引此姓。金筑土司家族就在明正统年间正式采用金姓。


      IP属地:湖南3楼2019-03-22 19:35
      回复
        金筑安抚家族为何采用金姓而不用他姓?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费解。遍稽有关文献,可借缺载,但并非无一点蛛丝马迹可寻。清道光《贵阳府志》云:“金竹(后改为筑’)金氏自谓夜郎竹王之胃也。竹、王既灭,吴霸表封其三子为侯,以慰夷蹼,其一为金竹侯,世守其土,久之以金为氏。”记载中说:“自谓竹王之宵也”,足见其不可信。我们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到广顺实地调查时,发现一本清宣统年间重修的《金氏家谱》,该书保存完好,记载较详细。其中云:“在汉初有西蜀嘉定民间女院物放巡水,有大金竹三节流入足间,其有声,剖之,得一儿归养之,有才武,众从之,自立为夜郎侯,指金竹为姓,……有金筑多同袭夜郎侯职。”这段文字显然是抄袭晋人常像所著《华阳国志》中的“竹王传说”。竹王之说早在魏晋之前己流行,从“指金竹为姓”之记载看,金姓则最迟启用在魏晋。而在元明文献中大多是用“搔驴”、’“密定”、“得某”或“的某”的名字,均无“金姓出现。若金氏真为“金竹夜郎王之青”,而文献中并无金姓出现,这就自相矛盾了。《贵阳府志》之说,一则可能采用民间传说,二则是照抄《金氏家谱》未加分析,否则断不会出此漏洞。更为可疑的是该家谱前后矛盾,前有指金竹为姓,后在提到“多同”时,并未在前加上“金”字,仅在提到“金墉”时加上“金公”的字样。既承认“多同”为其祖,又不冠以尊称,这与我国古代避讳是矛盾的。尤其在族谱中更是不允许的。由此推之,“金竹夜郎王之胃”之记载完全是附会之说。采用金姓完全是以后的事。一可光耀列祖列宗,二则表明与汉人无异。
        黔中各族使用汉姓早晚不一。布依族于宋初已用汉姓。八番各长官.家族在元、明两代一直使用龙、程、方、金等汉姓。彝族在元及明初亦无汉姓,但人名多称“阿某”或“奢(蛇)某”,如阿察、蛇节、奢香等,在明初,才取用汉姓“安”,如奢香子名安的。苗族,直到清代初年,才大规模开始采用汉姓。金筑土司家族采用汉姓于明代正统年间,这与经济文化发展有关。因金筑司所居地斗蓬山(今贵阳花溪党武乡境),是通往黔南、黔西北、云南大理的交通孔道。南面是盛产粮食的八番土司,北面是黔北大道,处在这一地带的金筑土司家族,必然与外界交往频繁,外称自称便逐渐以金为姓。但《黔记》、《大清一统志》等书仍云:(苗族)“有名无姓”,史载苗名其第一个字每每是“的〔得)”,《元史·泰定本纪》云:“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丁亥,平伐苗酋的娘率其户十万来降。”“的娘”为苗酋,族属巳明,正是采用“的某”的类型。此外,在《明实录》中记载的苗酋有“的令”、“的若”等,也属此类型。据研究苗族语言的专家说,“的(得)”是平辈互相称呼词语,意思近放爱称,通用于黔中各地。(参看《黔中苗族命名法》一文,载《民族研究》1986年4期)金筑安抚使有“得弟”、“得(的)珠”、“得垛”,属于“的(得)某”的类型。足见出自苗族。


        IP属地:湖南4楼2019-03-22 19:37
        回复
          史载正统以前各安抚使人名,还可用苗语来释其含义。如“的珠”的“珠”字,意为祭祀用的木鼓;“得垛”的“垛”字,意为斧头。`“搔驴”的“搔”字,意为线。这些名字,用布依语、汉语是无法释其意思的。显然,金筑安抚使若非苗族,定不会用
          苗语命名的。
          从《金氏家谱》记载来看,也可证明金筑土司家族应为苗族。家谱云:“金筑安抚司安抚使得弟有三子:得垛袭安抚使职,早死。由弟得珠袭职。得享,分立定番州麻享(亦作“麻响”)长官司长官,今以得为姓。”麻享长官司辖地即今长顺县代化区,为苗族聚居区,至今该地苗胞们仍以得为姓。道光《贵阳府志·土司传》载:“麻响长官得氏,其先曰得玉,恩上元人,洪武初征苗有功,授麻响长官,累传至志。”该文不仅与《金氏家谱》吻合,而且和今天的现实亦相符。代化区的苗族正是“金氏”和“得氏”同为苗族的明证。代化的得姓与广顺的金姓声称同祖,“金得一姓”是有历史渊源的,苗族为“金筑安抚使之后裔”之说是有根据的。分布在贵阳、平坝、长顺、安顺、紫云诸县交界的苗族,使用语言为苗语西部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该家族至今仍忌食动物心脏,传说吃者必死。据说金氏的败落是先辈敬奉祖先心脏的神亮,被外地人窃走的原故。传说将金氏败落归于一个心脏的失落,是荒诞的,但从民族风俗习惯上来看,金氏若非苗胞,决不会有此风俗,受此约束。金筑辖地内居民,纵观古籍记载,确认为苗族。《明实录》云:“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庚申户部奏:金筑安抚使密定所属租税累岁通负,蛮人恃其顽险,不服输送,请遣使督之,,(见《太祖供武实录》卷188)。文中“蛮人恃其顽险,不服输送”,不仅是指少数民族,且可认为是指苗族。这与明清时诸书所载的苗族“负债而逃”和“不服输纳”完全一致。“正统四年(1439年)九月癸丑贵州布政司言:`金筑安抚司诸种苗蛮,不能买卖生理,户口食盐钞无从办纳,乞赐免征’。从之”(见《明实录·英宗正统实录》卷59)。“诸种苗蛮”为元明时对苗族的泛称。田汝成《炎檄纪闻·蛮夷部》有云:“在金筑者,有克孟枯羊二种,择悬涯凿窍而居,不设菌第,构竹梯上下。”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山苗,居长寨,克孟枯羊二枝,故名克孟、枯羊苗,亦有居广顺者。”明清的志书对克孟、枯羊苗等均有专条记述。由此可见,金筑土司上起安抚使,下迄所属臣民,主体为苗族。


          IP属地:湖南5楼2019-03-22 19:39
          回复
            金筑居处地方,南临八番土司,西北和北面为亦溪不薛(明代之水西的称呼),邻居还有罗氏鬼国。他们先后于至元十七年
            (1279年)和至元十五年(1277年)归顺元朝。此时黔中形势特别复杂,而金筑既不兴师,又不动兵,却超然独处近十年,直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才归附王朝。这一举动叫人费解。笔者认为:第一,金筑地处交通要道,元王朝要征服其邻近地区,必经此地,自然对其优抚。;第二,可能是金筑当时势力还很小,元朝只需晓以大义,施赐恩惠即可。第三,金筑与八番、罗氏鬼国、亦溪,不薛,既不同族,加之语言隔阂更无利害关系可言,听任元王朝对共邻邦加兵征战。第四,在邻近彝、布依等部族被元王朝征服后,金筑土司迫于形势,不得不主动归降,稍后还动员招降竹古弄,古鲁花、平伐等数十个苗家山寨。
            综上所叙,证明金筑土司家族是苗族巳无疑问。同时也证明了有明一代也曾有过苗族土司。


            IP属地:湖南6楼2019-03-22 19:40
            回复
              改宗?亏你想的出来 作为全世界 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加上亚美尼亚的历史 亚美尼亚 可以说是全人类当中反绿最坚定的 亚美尼亚只能复兴 拿回被土耳其占领的东亚美尼亚!生活在信仰和历史面前才是不值一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11-22 09:58
              回复
                凤凰有苗王城,不做王,实际是土司城,黔之驴“初中当年是官办教材课文,黔地有没有土司城不知道。看了那么几贴好像苗王有两种,一种为土司有土司城,改土归流后下野了,土改后就流离了。一种为王,无城无地,实为反贼!


                IP属地:江苏8楼2020-11-23 14:21
                收起回复
                  历史上那些大土司基本是春秋战国时逃难的政治大家族,或者秦汉唐宋明的汉族边关守将。记载很多,切不可将奴役你们的当自己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1-23 16:26
                  回复
                    还好苗族有生苗熟苗说,不需要土司来论证自已历史。不然很多民族土司都存土著说/外来说,为了和谐社会民族融合自古以来政治正确土司家谱流传千古,基本什么山东白马、杨家将,典型的南方少民虚无主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1-23 21:25
                    回复
                      我家那里有一金姓,从广顺搬过来,不吃动物的心,他们现还记得自已在家广顺的祖坟,他们说他们是金筑土司的后代,此外,不吃动物心的得、梁、杨姓也是。当时金得梁杨是4兄弟以不吃动物心为忌而后识别为一家人。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2-06-15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