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吧 关注:15,067贴子:77,404

凌源及凌源周边区域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凌源从商,周,九州时期属幽州直到春秋,秦平冈县,西汉右北平郡。到随唐属柳城,辽代榆州(凌源二十里土城堡)还有十八里辽代塔。归金代归北京路大定府。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塔子沟(满语含义是涂泥沟,今凌源市)设塔子沟厅归直隶冀北,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塔子沟撤厅改设为建昌县,1914年(民国3年)建昌与江西建昌重名,改塔沟县,于同年请准政府改为凌源县归热河。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IP属地:辽宁1楼2019-05-08 10:40回复
    ○二十里舖土城
      塔子溝西北二十里有土城舊址東西寬一百六十丈南北長一百五十丈計三里有餘城垣坍塌不整東西尚有城門遺跡城西半里有塔一座其年月皆無可考


    IP属地:辽宁2楼2019-05-08 10:42
    回复
      图文来自:消失的凌源古城
      凌源老地名、1945年以前的凌源老照片,大部分都是日本人照的、这些图片有一部分是流传下来的明信片。 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不同时代的记忆。
      据记载 凌源县治在清中期(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撤厅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重名,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发源改凌源县。


      IP属地:辽宁3楼2019-05-08 10:45
      回复
        ○黑城子   自小城子东北行五里距三座塔一百六十八里有土城一座城高六丈东西南北各长三百六十丈方圆计地八里城墙虽多残缺而规模宏敞亦属形胜之区瓦砾成堆墙垣尽废遥望一片黑影因共呼为黑城子至今蒙古民人皆居城外其城内则已开辟耕种矣城北八里於喇嘛达拉甲格楞家见一石碑立於门内首载川州重修东岳庙记其碑阴字多模糊尚有至正岁次乙酉仲夏并川州达鲁帖木耳及建平典史字迹盖是碑为元顺帝时所制而黑城子即契丹兴中府所属之川州城。
        (赤峰古称松州1914年2月归热河省,赤峰到1955年7月归辽宁省,到了80年代中期又归蒙古自治区。)


        IP属地:辽宁4楼2019-05-08 10:47
        回复

          中国古代郡名,战国时燕国置,治所为平刚县平刚城,即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黑城古城,东汉末年公孙瓒曾领此郡。
          凌源是大凌河的发源地,源头在凌源打鹿沟和热水烫,大凌河是辽西最大的河流汉代时叫白狼水到了辽代改称灵河、金代又改为凌河。民国三年省令准部咨建昌县(凌源)跟江西省建昌府重名。建昌县(塔子沟县)同年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头改凌源县。”由此可见,凌源县的地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IP属地:辽宁5楼2019-05-08 10:49
          回复
            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刚县平刚城(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下辖平刚、无终县(治今蓟县)、俊靡县(治今承德市兴隆县东南)、徐无县(治今遵化市东)、夕阳县(治今唐山市滦县西南)、昌城县(治今唐山市丰南区北)、广城县(治今沧州市献县西南)、土垠县(治今唐山丰润区东北)等县。


            IP属地:辽宁6楼2019-05-08 10:50
            收起回复
              凌源历史以及周边区域古地名
              赤峰古称松州1914年2月归热河省。蓟州(北京)。冀州(河北北部)。幽州(宁城甸子镇黑城子村)。孤竹国(国都在今河北卢龙)。燕国(治所今北京)。燕国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宁城甸子镇黑城子村)后来迁到(治所河北蓟县无终)。辽西郡(治所今义县西的阳乐)。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全国分36郡。幽州刺史部右北平郡治所平冈(宁城甸子镇黑城子村)。白狼县属汉右北平郡十六县之一北魏太平真君八年废。白狼城(喀左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汉书·地理志》"有白狼山故以名县",又《水经注·大辽水》"白狼水出白狼县东南。"文城县(今巴什罕土城子)。昌黎郡(今义县)。晋代仍为州郡制,辽西一带划归平洲(今辽阳)。平洲昌黎郡(义县)。平洲昌黎郡(郡址龙城,今朝阳)。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6年至420年)的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先后皆为平洲昌黎郡(郡址龙城,今朝阳)。北周都属营州(今朝阳)。建德郡(治所白狼城今建昌街南章京营子)。石城县(今喀左白塔子)。柳城郡(今朝阳)。唐朝实行道州制,辽国,建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实行道州制。辽国中京道大定府(治所今内蒙宁城西城里村)。潭州龙山县(治所今喀左县白塔子)。隰洲海滨县(今绥中城北古城寨)。金代建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北京路大定府(内蒙宁城西城里村)。利洲(今喀左大城子)。龙山县(喀左白塔子)。宗州(辽时由来州改为宗州)海滨县,(今绥中城北古城寨)。元代改路州制为省路制。辽阳行省(治所在东宁府今辽阳)。瑞云山(今建昌大屯云山洞)。瑞州(唐建威州后改瑞州)(治所今绥中西南前卫)。明朝废元省路制为省府制。京师大宁都司营州(治所龙山今白塔子)。永乐元年三月(公元1403年)将大宁都司迁往侏定。把宁地赐给三卫(太宁卫,朵颜卫,福余卫)实胥入乌梁海势力范围(治所内蒙翁牛特旗红山),从而此地基本荒废(后名蒙古部牧场)。


              IP属地:辽宁7楼2019-05-08 10:55
              收起回复
                清在兴京(今辽阳)建立后金。清朝盛京奉天迁都京师(今北京),清仍用明时省府旧制。于天聪9年(公元1635年)苏布地被授为喀左旗扎萨克(旗长),治所喀左关大海。二任扎萨克其塔特迁旗驻地到南公营子。领53个佐领53个骁骑校(包括牦牛营子,喀左,凌源市地境)。清中后期以前人是分等的到了清后期等级就没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塔子沟(满语含义是涂泥沟,今凌源镇)设塔子沟厅(以驻地命名)。直隶省承德州(雍正11年设)。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正月14日,将承德州升为承德府,塔子沟撤厅改设为建昌县,治所塔子沟(今凌源镇)。嘉庆16年(公元1860年),设牤牛营子巡检司署,驻地牤牛营子(今建昌镇),光绪30年(公元1906年)奉诏于朝阳设朝阳府直隶属省朝阳府,新邱设建平。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本年仍沿用旧制。1913年(民国2年)将承德府改为热河特别区。1914年(民国3年)内务部下令统一全国行政区划名称,实行省县制。建昌与江西建昌重名,改建昌县为塔沟县(以驻地十八里堡辽塔而得名)又于同年请准政府改为凌源县。县公署下设:建设、教育、财政、公安四局,下辖第1区塔子沟、第2区大城子、第3区药王庙、第4区牤牛营子、第5区三十家子、第6区叨尔磴,下辖七个镇、177乡。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将热河特别区改为热河省。民国20年2月10日(公元1931年)在牤牛营子设治,“凌南设治局”。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我国东北。1933年8月撤销维持会,恢复凌南设治局,9月正式改为凌南县。1936年(伪康德3年)确立保甲制。1937年3月(即伪康德四年),凌源县、凌南县“两凌”合并实行街村制,复名建昌县。县署驻地牤牛营子。同年取消蒙民吃租制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光复后我们党在建昌组建了凌源县,县长姜田,驻地凌源镇。同年10月将凌源县分成凌源,建昌、建东、三县。建昌县在碱厂区后营子村,首任县长李贺年。建东县县驻地药王庙区河西村,首任县长吴力权。不久又组建一个“凌南县”。


                IP属地:辽宁8楼2019-05-08 10:56
                回复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县存旗,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复后,建立县政府,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建立县政府。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赤峰古称松州1914年2月归热河省,赤峰到1955年7月归辽宁省,到了80年代中期又归蒙古自治区。
                  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刚县平刚城(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下辖平刚、无终县(治今蓟县)、俊靡县(治今承德市兴隆县东南)、徐无县(治今遵化市东)、夕阳县(治今唐山市滦县西南)、昌城县(治今唐山市丰南区北)、广城县(治今沧州市献县西南)、土垠县(治今唐山丰润区东北)等县。


                  IP属地:辽宁9楼2019-05-08 10:58
                  回复
                    凌源历史
                    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县县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IP属地:辽宁10楼2019-05-08 11:00
                    回复
                      凌源,周、秦、汉、平刚、右北平郡。辽榆州。辽代有了塔凌源就叫塔子沟了(塔子沟就是因塔而得名)一直到清乾隆四十三年撤厅置建昌县。民国三年改凌源(凌源就因为是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朝阳、建州(三座塔,柳城)。建平(新邱)。喀左(吴公府南公营子,大城子)。建昌(牦牛营子,凌南)。宁城(八里罕。大宁,喀喇沁旗,天义)。平泉(八沟厅)。


                      IP属地:辽宁11楼2019-05-08 11:00
                      回复
                        凌源、从秦朝、辽为榆州、辽代有了塔凌源就叫塔子沟(塔子沟就是因塔而得名)、清乾隆三年设塔子沟厅、塔子沟乾隆四十三年撤厅置建昌县、民国三年改凌源(凌源就因为是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凌源划出部分区域、设建凌南设治局。建平【新邱】。
                        喀喇沁左旗、【吴公府】在南公营子附近、解放后迁至到大成子、【喀喇沁左旗、【马公府】头道营子、和喀左、都是喀喇沁左旗。朝阳、柳城、建州【三座塔】。八里罕、大宁、喀喇沁旗、天义、宁城。八沟【厅】、平泉


                        IP属地:辽宁12楼2019-05-08 11:02
                        回复
                          凌源四大古城门,消失的凌源古城,古城记忆,


                          IP属地:辽宁13楼2019-05-08 12:50
                          回复

                            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刚)(今内蒙古宁城黑城古城)


                            IP属地:辽宁14楼2019-05-08 12:52
                            回复
                              《凌源县志初稿》共8册,34卷。卷一为图说,卷二晷度,卷三建置,卷四疆域,卷五山川,卷六区村,卷七户口,卷八桥梁,卷九公署,卷十法团,卷十一庙祠,卷十二寺观,卷十三古迹,卷十四冢墓,卷十五田赋,卷十六税捐,卷十七蠲恤,卷十八蒙旗,卷十九风土,卷二十物产,卷二十一、二十二为职官,卷二十三名宦,卷二十四乡贤,卷二十五选举,卷二十六人物,卷二十七烈女,卷二十八善举,卷二十九纪事,卷三十宗教,卷三十一、三十二为艺文,卷三十三、三十四为杂志。书中有毛笔、铅笔圈校、删改的痕迹多处,足见其确为“初稿”。


                              IP属地:辽宁15楼2019-06-19 0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