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梦吧 关注:11贴子:530
  • 13回复贴,共1

大象席地而坐,人们向死而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部绝望到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影片,加上背后导演自身的悲剧故事,共同构成整个2018年最悲情的一部文艺作品。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这是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的开场独白,不合常理却轻描淡写,荒谬孤寂的“丧”感扑面而来。


IP属地:广东1楼2019-05-17 00:35回复
    这部将近四个小时的影片,记录了四个人一天时间里压抑的绝望,想逃却无法逃离现实的故事。
    故事从一个阴沉的早晨开始,在河北一个小地方,高中生韦布被家人呵斥,老爷爷王金被儿女催去养老院,混混于成跟好朋友的女人睡了,黄玲在家因厕所的卫生问题跟妈妈争执。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是快乐的。


    IP属地:广东2楼2019-05-17 00:35
    回复
      韦布失手把于成的弟弟推下楼梯,看到喜欢的女孩黄玲与教导主任有染,在车站买票逃去满洲里看大象的时候被黄牛骗了钱,在与黄牛产生争执之后,却落到了混混头目于成手里。
      而于成的朋友撞见于成与自己妻子鬼混,受刺激跳楼了,于成也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当知道韦布跟他一样都想去满洲里看大象之后,于成就准备放了他,却被突然搅局。


      IP属地:广东3楼2019-05-17 00:35
      回复
        教导主任原配找上门来寻衅,黄玲操起家伙给了这对夫妇两棍子,甩门而去。随后,她想到了跟随好友韦布去满洲里。
        王金机缘巧合下卷入韦布与于成的争端,再加上对子女失望,便擅自作主带小孙女前往满洲里——那个他当年当兵的地方。每个人都梦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去往满洲里,那里有一只大象,席地而坐。


        IP属地:广东4楼2019-05-17 00:36
        回复
          大象为什么会席地而坐?在电影中没有交代,然而,在导演的同名小说《大象席地而坐》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小说中,主人公对席地而坐的大象非常好奇,于是长途跋涉来到了动物园,翻过栅栏,发现了真相:原来这头大象不是有个性,是它的后腿断了。
          现实生活中,断腿的大象,很多都是被训象师打断的。


          IP属地:广东5楼2019-05-17 00:36
          回复
            大象为何席地而坐?因为它被打得站不起来了。
            而导演胡波,也是一只被生活打断了腿的大象。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胡波,是作家、编剧兼导演。虽然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可是这条导演之路,走的一点也不轻松。他重考了3次才于2010年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开始在网上平台发表个人作品,当中包括《牛蛙》及《大裂》,而后者为他夺得了台湾第六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
            在他自杀前一个月前,曾在其微博上这样写道:“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女朋友也跑了,隔了好几个月写封信过去,人回‘恶心不恶心’。


            IP属地:广东6楼2019-05-17 00:36
            回复
              《大象席地而坐》拍摄过程一波三折,而真正让胡波觉得丧气的是他无法拥有剪辑权,胡波将《大象席地而坐》的时长设置在了四小时,而电影的出品方从商业的角度坚决反对,并收回了剪辑权。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又无法捍卫心中艺术坚持的胡波,最终选择用一根绳子结束了仅仅29岁的生命。
              《大象席地而坐》是被生活与社会打断了腿的胡波,带给这个世界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IP属地:广东7楼2019-05-17 00:37
              回复
                他是一部压抑到无声无息,绝望到无处不在的文艺片。四位主人公的四个故事,仿佛充满戏剧性,却又令人感觉到,似乎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个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很多时候无非是重复着上一代人无尽悲苦的命运,根本不会给人改变的机会,自由与理想有时只是一种痛苦的绝望。


                IP属地:广东8楼2019-05-17 00:37
                回复
                  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绝望的悲剧,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篇很短的小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家生个大胖小子,喝满月酒,过来一个亲戚朋友:“这孩子长得天庭饱满将来一定做大官!”,主人很高兴,去喝酒了。又进来一个说:“这孩子很富态,将来一定会发财啊!”。第三个进来一个傻子:“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死。”,一阵乱棒打出去。但是这三个人仔细想一想,唯独这个傻子说的是实话!能不能当官能不能发财不一定,而他会死这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


                  IP属地:广东9楼2019-05-17 00:38
                  回复
                    对于人来说,死亡无疑是最大的绝望,然而,既然连死亡都是确定无疑的,这世道又还有什么值得去绝望得呢?!伟大哲学海德格尔这样定义死亡,他认为:死,是一个过程,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5-17 00:38
                    回复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无论“席地而坐”,还是“趾高气扬”。假如无力反抗,要么学会享受,如同黄易在《寻秦记》里借项少龙的口,讲的一滴蜜糖的故事:
                      有个旅客在沙漠l里走着,忽然后面出现了一群饿狼,追着他来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惊,拼命狂奔,为生命而奋斗。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顾一切跳了进去。而井却有很多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昂首吐舌,热切引项以待。他大惊失神下,胡乱伸手想去抓到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想不到竟天从人愿,给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把他稳在半空处。于是乎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不过那人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但暂时总仍是安全的。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内。他骇然循声望去,魂飞魄散地发觉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咬着树根,这救命的树已是时日无多了。就在这生死一瞬的时刻,他看到了眼前树叶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给老鼠咬断的小树,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
                      要么拼死反抗,因为,只有死亡,才是唯一能够让生命与自由妥协的事物。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大象席地而坐,人们向死而生。


                      IP属地:广东11楼2019-05-17 00:38
                      回复
                        那我不喜欢这边的 我去国外会变好么 环境改变会好很多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1-03 16:54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8-20 22:40
                          回复